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犟牛居士主讲:巧解《西游记》(1)

(2015-12-04 10:06:51)
标签:

分类: 犟牛居士

巧解《西游记》
犟牛老居士 主讲

唐僧取经这个故事,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但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及妖魔鬼怪等荒诞离奇的情节。这是文人编造的。故事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公元630—650年左右),有一位叫玄奘的和尚,为了弄清佛法的教义,发心到世尊讲法的发源地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印度去考察。他一个人花了十七年的时间,往返走了几万里路,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终于取来六百多部梵文的经典(古印度文)。回国后,他奉旨主持佛经的翻译,日常对善信讲解经典,组织依法修持。这三件事就是当时学佛人的基本课程。
佛法主要是度活人的,现在与死人、鬼魂打交道的种种作法,都属于不正的佛法,是变了质的佛法。佛法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是教学,它不是宗教。佛门称是指宗门教下,是修行的不同方法,绝不是宗教之宗。但现在佛法变质了,真的成了宗教了,这是很不幸的事情。但最可怖的,就是有人利用佛法篡改成邪法、邪教,和社会上那些打着佛法旗号的人,装神弄鬼骗人骗钱,宣传迷信,蛊惑人心,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这种邪教必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国家政府对它们的取缔是完全正确的。
玄奘和尚取经的故事到了宋朝、元朝、明朝,由于文人的不断完善,演绎成小说,后由吴承恩编写了神话故事,就是《西游记》。虚云老和尚曾对《西游记》、《封神演义》讲过一段公案。老和尚说《西游记》这部书清浊不分,是非颠倒,真假混淆,鬼话连篇。我们佛家对玄奘大师取经的实际情况有记载,叫《大唐西域记》。那么《西游记》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当时北京白云寺有一名很有修持的白云和尚,他宣讲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吸引了许多道士都到白云寺听他讲经。后来这些人都尊他为师,改做和尚了。这下引起了麻烦,长春观的道士们非常不甘心,认为丢了道教的面子,就到官府打官司。老道告和尚,官府也觉得很棘手,最后想出一个调解的办法,寺观互换。长春观改成白云寺,由和尚居住;白云寺改成长春观,由道士居住。寺院虽然换了,道士们心中还是不满,借机写了一部《西游记》小说,暗中骂佛教。最厉害处就是说经典在通天河被大龟翻到河里去了,只留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想以此抹煞玄奘大师所翻译的全部经典。后来,和尚针锋相对,编写了一部《封神演义》骂道士,杂毛老道地骂个不停。
这段公案已经过去几百年了,我们都不要管它。六祖惠能大师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可见世间一切法,无不是佛法。佛法称出世法,世间法又称入世法。出世、入世本来是一法,悟时是出世,迷时是入世。出世叫背尘合觉,入世叫背觉合尘。法无区别,诸法平等都是缘生,区别在心,不在法。
佛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性变现的,都是自己的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迷悟一如。迷也是这个心,悟还是这个心,只不过是感受不一样。迷时就有苦乐忧喜舍,这个乐不是真乐,是与苦相对的乐。悟时就现常乐我净,这个乐才是真乐呀!但决非凡夫能得到的。
凡夫之迷有四:1、常颠倒,认缘生之法,幻有之相,虚有之实为不变、实得之有常;2、乐颠倒,认色声香味触法,名闻利养等感触,享受众苦之因,以苦为乐;3、净颠倒,尤其以九孔常流不净之物的臭皮囊为净,将腐败的陆海空众生的尸体大吃大嚼,以腥臊臭为净;4、我颠倒,将色身之我,有生老病死之身误当永恒不变之我。佛说:众生之苦莫过有身,身为诸恶之本,众恶之源。
佛说万法因缘生。因是起因,是身、口、意三业造作的开始。身所造的业是杀、盗、淫;口所造的业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所造的业是贪、嗔、痴。这十方面不犯叫十善业,犯了就称十恶业。佛说十善是厚友,十恶是冤家,世人却搞颠倒了。在身、口、意三业中起主导支配作用的是意业,意业清净,十业不犯。在三业中最好犯的是口业,话一出口便不能收回。古大德讲开口便错,举念皆乖。世间人常说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很有道理。佛教我们要善修行、善默然。会修行的人一定要少说话,言多有失。我们学佛的人,尤其是我们这些很少有机会听人讲法的老居士,应该如何修呢?手不离珠,口不离念,净念相继,佛号不断。聚到一起绝不要唠家常,或讲与学佛无关的话。聪明的人知道,人的生命有多长?佛说就在呼吸之间。纯印老人讲:今夜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早穿不穿。可见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唠家常。我劝老居士都要安下心来,老实念佛,一心念佛。你们去各家念佛很好,但就是念佛时间短,唠家常时间长。牛车虽然走得慢,但错过机会也是赶不上。漏下就很难再有机缘。赶快乘末班车,早生极乐,早见弥陀,早得自在,免受轮回之苦。这就叫起因。缘是条件,有因、有条件,两者具足了就要生果报。善的叫善报,恶的叫恶报。
《西游记》一开端就讲五行为因(金木水火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这些都是缘。又叫天清地爽,阴阳交合。有此因缘则生万法,生人、生禽、生兽,天地人三才定位。宇宙划分为四大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
话说东胜身洲,亘古女娲补天时留下一石,遗落在花果山的山尖正中,称为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经无量劫,因缘成熟,有通灵之意。一日缘熟,突然爆烈,产一石蛋,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就是佛说的因缘生万法。石头中间生的蛋表心,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大教缘起不离一心。石猴本具灵气,犹如我们人一样,都具佛性,与佛无二无别,有情众生称佛性,无情草木山石称法性。法性涵佛性。佛说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众生本来是佛,本来作佛。因无量劫妄想、执著而迷失了本性,枉受轮回之苦,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了人身又闻了佛法,还不老实念佛,抓紧修持,整天在争不急之务,转眼白了少年头。如果今朝修不出去,来世已无期。不知多少劫,受多少苦方能再得人身。
天津美术学院韩教授,她为自己拍照时,家变成了石窟,家具全成了佛像。原来是她浅意识里的心识所现。她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是个贫苦的凿塔庙、塑佛像的石匠,经二千多年因缘成熟生富贵家,得了聪明智慧,才第二次得了人身。现在她精心念佛画佛,表示今生一定要修出去。她画佛像并没有怎么用心学,一看就会画。这样的人如今才得人身,我们与她比,能再得人身吗?我们所造的全是贪、嗔、痴的三毒业,是地狱里的主人,在三善道只不过是头出头没的客人,进入恶道实在求出无期。我们绝没有韩教授的善根福德因缘。书中说山中无甲子,就是地狱无年无月,进去容易出来难。地狱一天是人间二千七百多年,寿命是万万岁。太可怕了。寒尽不知年,这是说痛苦不堪言表,再也找不到众生的苦超过地狱之苦了。石猴为了避开无常,得无量寿——人和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天体、宇宙、星辰、大地有成住坏空——都是无常的,也都是假有。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一切都是有漏之法。
石猴为了寻找无漏,不生不灭长生不老的不死之方,来到南赡部洲,也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为什么呢?因为北俱卢洲没有佛法。所以能生到南赡部洲,又能听闻佛法,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呀!生天享天福还没有出欲界,天上苦少乐多,不易生起修行念头。待乐尽时,衣服脏了、旧了,地狱境现前又来不及了。三恶道众生有苦无乐,没有修行的条件。唯有人道苦乐掺半,最便于修行。我们修的条件虽然有了,但被无始劫熏染的习性所牵,贪、嗔、痴、慢、疑、妄想、分别、执著心难改,习性难断,不易接受佛法,疑心作怪,遇到佛法也不相信。起信都不可能,又怎么能起修呢?好在佛为我们末法众生讲了带业往生的殊胜念佛法门。要放下万缘,改变世俗有所得的观念,一切看开。日常要随缘作善,老实念佛。只要佛号成片,伏住烦恼,就有了往生的把握,生凡圣同居土。若念到烦恼不起现形,断了烦恼,达事一心不乱,就可生方便有余土。再能破一品极微细的尘沙无明,就是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最后就是常寂光土,就是佛了。我们同修生凡圣同居土是人人有希望。只要随缘作善,老实念佛,功夫成片,就能万人修万人去。要远离愦闹,净念弥陀,修清净心。
前几天广东省韶关市南华寺,六祖惠能大师肉身所在的寺,是个古老的寺院。有一位印灵师在电话里为我指点迷津。师父告诫我不要各处走了,岁数大了,人怕出名猪怕壮。再谨慎,烦恼也会找上门的。让我在家老实念佛准备往生的资粮,早见弥陀才能普度众生。印灵师信口说了一首偈,指出修行之路:
起心如云遮日,动念迷失家园。
清净常观自在,如如如来现前。
当时在电话里我也胡诌了几句:
无心云遮幻,无念返归真。
净染若不思,此心何所碍。
当时我回他的话是:依师教诲,自证为先,欲去安养,闭门专念。
现在的人都吃亏在贪心上,缺乏老实的态度。世间的五欲贪不得,佛法也贪不得。有一首偈说得好:
争名争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想骏马,官居宰相望封侯。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五欲最害人者是名利。对此有几个人像古人那样,皇帝请做大官去都不出山,躲到大山里去甘愿清苦。名利不但是修行人的大敌,也是灭佛法的祸根。纯印老人往生后,回来度我时,让我记住四句话,其中就突出讲名利之大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远离名利(定),一心念佛(慧)。佛说名利可伤道人之皮、道人之肉、道人之骨、道人之髓。破道人皮,皮者戒也(有了名利戒律必然丢失);破道人肉,肉者定也;破道人骨,骨者慧也;破道人髓,髓者无上菩提也。可见若贪求名利,戒定慧一样都不存在了。犹如没底的桶,念佛念得再好,拜佛拜得再虔诚,功德智慧德能点滴不存,都成为有漏之法了。一个真正的学佛人必须要有正知正见,又叫八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当的作为),正命(正当的职业),正精进(正当的努力),正念(正确的观念),正定(正确禅定)。修此可证阿罗汉,依圣言来约束自己,观照自己。
学佛人修行好了,最清闲自在,我出过一首偈子:
坐地随转又一年,专修专念厌谈玄。
世人在争不急务,唯念佛人得清闲。
粗茶淡饭能饱腹,旧衣衲袄可御寒。
待到腊月严冬至,你花凋谢我花艳。
一世争名争利的人,等到腊月三十,阎王老子来,谁能应付得了呢?真正聪明的人应对名利看开放下,要学石猴寻个不死之方:发菩提心,老实念佛,一心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石猴为了学道,历尽千辛不辞劳苦,来到一座山,叫灵台方寸山。灵台、方寸就是心的别称。修道主要是修自己的心,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心。灵台方寸山里有一个斜月三星洞,这里还是一个字。斜月是心字的一弯勾,三星是心字的三个点。洞里的祖师叫须菩提,这里借用世尊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尊者,此人是《金刚经》的应机者。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若觉悟必修心。智慧是清净心生的,极乐世界也是从净心生的。心净则土净,净心就要放下名闻利养。世人不明白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用什么办法修清净心呢?老实念佛,用佛号伏住妄想、烦恼。转烦恼为菩提,觉悟是在烦恼中修炼的。
石猴来到洞门口,见那洞门紧紧关闭,山中静悄悄,杳无人迹。这段即喻般若之门乃净也,净即一尘不染,点尘不沾,纯净之心。喻我们学佛之人应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要远离愦闹,修寂静法,心离非身离,否则心不净绝不会成就的。百年前史(释)纯印老人自带法号来到人间,有深奥之意。晓喻我们修行要精纯而不杂,以念佛法门修净心之法,这是末法众生成佛的唯一途径。
石猴一见无人,不敢贸然敲门,他猛然一回头,见山崖上立一石碑,上写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十个斗大的大字。这里的猛回头就是皈依、猛然醒悟的意思。也就是古人讲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如意之义。修五德:温、良、恭、俭、让;离五欲:财、色、名、食、睡。明白诸法不可得,不再搞名闻利养,看破世俗观念,能够放下万缘就是真的回头了。石猴这里的猛然一回头,就是佛家常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表贪、嗔、痴三毒烦恼。儒家讲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这是经里常讲的观照,就是回观返照。佛讲的四如意足,如意就是回头。古代人手中拿的玉如意、檀香木的如意、骨头的如意,刻的形象都是回头。以此告诫自己早回头。回头就要悖世间人的看法、说法、做法、想法,世间人以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法就是要违背这个观念,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弃熟就生,别人走惯了的路我不走,就要走与人们世俗观念相反的路,这就是回头。如意就是回头——销归自性,回归本源,妙明真心即现前。此即有而非有,非有而有之性体。不如意就没回头。四如意足的足呢?是表真真实实不欠缺、不虚假之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