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良爱情(GZ-1)

标签:
情感原创 |
分类: 臻良爱情 |
高中记忆(一)
听说,女生家在高中和上大学期间,给男生一定的资助(或者帮助更好,因为那时上大学花费不多),才使男生有可能读完高中三年,并能够如意上大学。女生崩溃的原因是,原先未有征兆,也未发生争吵或产生什么矛盾,书信或电话(那时通信不太发达,打电话只能在村上的固定电话或收费亭电话进行),沟通交流一直很好。女生崩溃后,最常说的一句话“为什么这样对我,我没有对你提出什么索取,有什么事,你应该早说呀”。
女生崩溃休学后,听说,她家人到男生家中,理论了一番,也没有什么大的动静,甘认女儿找了一个没有良心的对象,专心专意照顾女儿,使她尽快恢复健康。周围的部分教师或同学,把男生形容成当今的“陈世美”,没有良心,毁了一个不错的女生。早做啥去了,早不喜欢,早向女生提出分手,何必耽误女生呢?
至于什么原因导致两人的分手,只有当事人清楚,在此不多谈。就此事来讲,男生做的不道德,应该向女士早说清楚,也不至于女士出现崩溃。因为那时人们谈对象很纯真,就是相互合得来,好好生活和工作,相互照应,互相进步。
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道德水准和价值观也随之变化,但必须符合当时的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也就说你做的事得有正能量、比说的话得有正能量,合法合规、遵循道德的束缚。举例20世纪80年代,农村不论谁家的小孩,如有烫发的(无论多简单、尽管纯黑无染色),全村人甚至家人也群起攻之,认为他不务正业、流里流气、不学无术;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和深化,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认为谁家的小孩烫发了,是一种爱美的时尚;是一种能够外出工作、勤劳挣钱本领的一种体现,说明挣钱了,有资本打扮自我了;当前,大家普通的观点:烫不烫发、染不染发,纯属自己爱好,没有什么人给你过多关注。而是根据你的脸型、外形气质、场合需要,决定你是不是烫发。
普及一下:当时,高考后上学一般分中专(与初中毕业后考取的大专有所不同,其一是学习内容不同,类似当前的中等技术学院,主要培养技工类人员,就业后,有的单位不以干部对待)、大专、大学,录取分数一次增高。大学院校当时部分一本、二本、三本,而是分为省内重点本科、国内大家认知的重点本科。一般先进行录取提前批(含军校、部分医学等特殊行业,因为先体检等检查考察原因),再依次大学、大专、中专。一般高考分数达到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后才有机会进入提前批提档,根据所报考院校要求进行体检检查考察等,如体检检查考察等不合格,所提档案就会退至相应省份高考招生办公室,不影响此分数段的大学录取。
普及二下:当时上大学学费不多。如20世纪90年代初,一年学费不到1500元,之前就更低了,记得90年代初当时定向生(概念:定向生是指为了帮助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培养人才,保证他们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而制定的一项政策。考生自愿填报有关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志愿并按有关政策一旦被录取为定向生,须在入学注册前与高校及定向就业单位签订有关定向就业协议。就业:毕业后,依招生时确定的地区或部门范围实行“双向选择”就业。如定向地区或部门因情况变化不再需要,定向生可按国家任务招收的学生的方式就业。经教育拒不去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的毕业生,须退还所得全部奖学金,补交学杂费用,并向学校缴纳部分培养费)或委培生(一般也叫收费委培生,是由有关部门或单位委托学校培养的学生。其培养费由委托部门或单位向学校支付(或由学生家庭自付),学生毕业后,严格按合同就业。一般地,学生或其家长与教育局之间必须签订合同,双方约定,学生毕业后必须回原籍无条件地服从教育部门的安排),一年的收费标准约7000元,好的大学,可能更高,一般的家庭真的供不起,或只能为了孩子后续的发展,借钱上学。当时农村家庭收入真的很少,因为没有现钱收入的方式,尽管那时上大学花费不多,但那时贫穷的家庭真是拿不出钱,让孩子上大学。举例,越贫穷家的孩子就越努力更刻苦,就越有机会考上越好的大学,但越上不起大学,因为越好的大学收费会高些。再举例,我村有家的女儿初中考上一所不错的师专,但因为家境欠佳,父亲托关系去了一所差等的师专,这样上学的花销家中能够承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