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颗会开花的树》与《致橡树》对比分析

(2014-06-15 21:15:20)
标签:

情感

文化

                          《一颗会开花的树》与《致橡树》对比分析

  两首都是在诉说爱,都是以树的形象表达同一主旨,但是两首诗表达了不同的感情基调、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人生有种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虽说是人生境界之写照,但在这两首诗中,亦可以用此境界对比分析爱情之境界。

《一棵开花的树》开篇,“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写出了女子在等待爱情的焦灼,要在最美的年华遇到最美的人,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让“你”看见关注到“我”;接着,“我”的做法是“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慎重地开满了花”用自己不计后果的行动,做出了自己对爱情的宣言,并“慎重”开满花,表现出“我”是如此小心谨慎,不敢有半点瑕疵。这样隆重的精心的准备,让我们认为应该会有一次轰轰烈烈的相遇,可事实是“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结果不仅让我们感到惋惜。有人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拿美好的东西破坏给你看。作者用前边四分之三篇幅为我们勾勒一副生动美好的爱情图卷,可在结果是这个美好换来的是无视的走过。有人说,这样的爱情,不够理性,最终难走到一起。可还有什么样的爱情比这样更纯粹呢?其情之真,意之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追求之心之执着,亦是值得称赞。

在初读《一棵会开花的树》时,我不禁联想到佛教经典爱情故事《石桥禅》,“佛陀弟子阿南出家前,在道上见一少女,从此爱慕难舍,佛祖问他,你有多喜欢那少女,阿南回答‘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但求此少女从桥上走过”。故事中五百年的等待,起码能换得只为一次回眸相遇。但是在此诗中“求了五百年”只为能成为一棵长在你必经路上的树,结果却是“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花瓣,”凋零的心。

《致橡树》表达的爱情与前者迥然不同。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

在诗歌开篇,诗人没有说爱情应该是怎样的,而是用一系列否定“绝不....绝不....不止.....不止.....甚至”来说,爱情不是这样的,以此奠定自己的态度: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爱情中,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共同的追求,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你是橡树而我则是木棉,必须是以树的形象站在那里,橡树的“铜枝铁干”和木棉“红硕的花朵”双方应互相扶持,互相补充,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在诗的最后作者说出自己爱情观点,“//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爱情中的双方,不只是身体的互相吸引,在思想价值观上,有着共同的人生追求,互相扶持,走向未来。

也许在刚刚遇到爱情时,会有《一棵会开花的树》中的感觉,认为爱情是要轰轰烈烈的追求,总是对于美好的感觉会痴迷,会不计后果的做一些傻事,长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归于平淡,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感触,如同《致橡树》中,会更加的理性,爱情中更加明确自己的位置,不仅是知道什么是喜欢的,更深刻的知道什么是不喜欢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若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若不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那么,《一棵会开花的树》的纯粹何若不如《致橡树》中的理性,王国维曾说:“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二曰壮美。”在我看来,《致橡树》所表现出的正是壮美,而《一棵开花的树》所表现的是优美。

 

 

 参考资料:

(1)《致橡树》和《一棵开花的树》之比较    马明敏(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2)《文学理论基础》阎嘉 四川大学出版社 

(3)百度百科:

《致橡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_x9uoSGPJUkwBh7blxqLyvjwqX_2mS-FbTVY03THZSl2rhv2QZlpycNzza2MknQ

《一棵会开花的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9059/8732587.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