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为太在乎每一步跨出的价值

(2013-09-27 13:08:36)
标签:

读书

许知远

文化

                             因为太在乎每一步跨出的价值

                                                                 ——许知远 著 《祖国的陌生人》
                                   http://s14/mw690/c43d25cbtx6CYDsys5D9d&690


    阅读这本笔记是个不太愉快的过程,正如许知远自己所说,这本书是他雄心和能力之间失衡的产物。他写的游记由于观察不够而显得单薄空洞,努力去讲的故事也因为他流露出的过大的自我——那种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和急于呈现的“无处不在的断裂感”这样宏大叙事而显示出一种刻意经营的无聊。总想说点什么更深刻的,然而又从未将任何一件事情在一篇文章里面深入完整的说清楚过。
 
    对于这些毛病,许知远并不是不知,他也承认自己中了理论太深的毒,总以为要将一切装入分析的框架中,才觉得心安。甚至连“旅行也是,潜意识里希望能找到一把理解中国的钥匙,多年以来,我对自己杂乱无章的知识结构忧虑不已,总期待能找到自己独特的视角。”
 
    然而并没有所谓的“独特的视角”,有的只是困惑,他似乎并不回避这样的困惑,是直面的,并作出思考者的姿势,对其进行追问,继而又陷入更深的困惑之中。他抒情化地理解着周围的世界,没办法做一个客观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总是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开口说话,说他的感慨与失落,议论与忧虑,几乎无所不为无所不评。在书的后面部分,“激越的岁月”和“失落的一代”两辑文章,他写一个无解的观点一个无解的现象,旁征博引、宽虑广思,我被他繁琐的说辞和过度修饰的言论弄得烦躁不安,几乎想揪着他的衣领——你到底想说什么?
 
    说实在的,我现在越发怀疑从事记者这个职业的人对其他群体所抱有的诚意。出于职业习惯,他们从不放弃从客体上发掘一种新鲜的物事的可能,这种新鲜就是陌生性。而且,他们还惯于预设场景、预设问题、预设解决的方法。许知远就是这样一个患有严重职业病的人。他总是一边努力做出不带成见地在研究观察的样子,却不自觉地在观察前酝酿好了若干套应景的评述说辞,历史的,人类的,文艺的,哲学的,反正总有他说的。这种有备而来或者说是先入为主的议论,多少让人觉得他自信不足或者缺乏诚意。
 
   美国的苏珊·桑塔格有一本关于摄影的论著叫《关于他人的痛苦》,它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他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书中有一句话,“观看者的位置,正好在相机背后那个走狗的位置——这种经验是令人作呕的。”他人、他人的痛苦、他人的生活或能唤起你作为观者的悲悯或者感慨,但这种同情或者思考因为你的无能为力而显得多余而荒诞。对于记者而言,这样的经验值得警惕。在那些能调动你们感情的场景和人物面前,我们似乎身临其境,但又置身事外。其实,陌生性是无所不在的,而记者总是更惯于去捕捉,很多人出于对职业的忠诚,打着善意的幌子,强行挤进别人的世界,贩卖廉价的关心与好奇。(本段得益于王航童鞋)
 
    他人的生活、他人的痛苦,并不是拿来观望和分析的,甚至你也不可能假装体验得来,如果你并不属于这个生活层面,那么你再诚恳、再投入,也只是获得片面的印象。一位师朋曾以《美国社会底层解密》相荐,期许我能从中获益,至少能对我的职业、我的生活、甚至我所处的社会有更清新、更与众不同的认识。书中,那位女记者为了揭秘底层社会,离开自己的家,租住最廉价的旅馆,把自己装扮成一位可怜的、没有工作经验的、离婚后重返劳力市场的家庭妇女。做女招待、客房服务生、清洁女工、护理之家的助理和沃尔玛商场的售货员。书中说到:她接受了能找到的任何工作,开始了一段艰辛、刺激、秘密的漂泊之旅……
 
    但我看了之后,并没有觉得深受触动。如果你一直这样真实而局促的生活着,那么她笔下经过润饰和过滤的生活有什么好惊险刺激的?我明显辜负了那位师朋的期望,我说:“就是这样”。对,就是这样,对于生活在其间的人而言,它既不艰辛,也不刺激,更谈不上秘密。只有当你不了解,你是这里的陌生人,你心中包藏着一个角度去审视他们的生活时,你才觉得这背后一定埋藏了不可告人的东西。这两种感觉的巨大落差,虽然也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惯性麻木,更多的还是因为那个初来乍到的人反应过度。许知远属于后者。
 
     因为太在乎跨出的每一步的价值,恨不得以一当十,所以许知远的脚步没法真正迈开,我也没有。我说的“阅读这本笔记是个不太愉快的过程”,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我从许知远的镜子里面看到了自己,那么多的毛病:优越感、无病呻吟、敏感和矫情,真诚和勇气的缺失。我想,只有当我们不再那么爱惜自己的羽毛,那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贴近大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