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填志愿APP泛滥看,蹭热点捞金有多可恶

标签:
志愿app |
分类: 科技新发现 |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28/dd87d9b845b44e42bb44b6554e4cfb1a_th.png
这些APP为了蹭热点来捞金,却损害了诸多考生及家长的利益。而类似以热点为“金矿”,拼命捞金的APP也决不再少数。购物狂欢节、春运等热点,成为了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饽饽”。有多可恶?咱们一起来看看。
高考APP泛滥:坑钱事小,坑未来事大
正是因为高考填志愿牵涉到未来,考生和家长非常重视,近年来相关APP也层出不穷。就目前来看,部分高考填志愿APP还是比较正规的。涵盖了大量高校录取分数线、最低分、录取平均分、省线等资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参考。当然,很多APP也打出“互联网新手段”、“大数据调研”等旗号,将自己包装为高考填志愿的重要参考平台。不过,只要数据没有错误,确实可以当做参考。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28/be0ab00fd2e747ca9d389b451e329f16_th.png
还有的APP是通过直接诈骗的手段,诱导学生和家长充值,却完全没有后续服务。而有的APP也只是用几乎毫无意义的性格测试方式,如考生兴趣、性格和能力等去寻找相匹配的大学和专业,有点像“网上算卦”,并不可信。当然,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提高警惕。他们往往是通过下载量和评论数量、好评度等去评价一款高考填志愿APP的优劣,但其实这些都是能刷的……
蹭热点捞金!这些APP太可恶
其实不单单是高考填志愿被蹭热点,很多其他特定时间段也是诈骗、垃圾APP“出马”的重要节点。每年的6·18、双11等购物狂欢节,是蹭热点的极佳时间段。某安全平台根据对“618” 前两周的数据分析显示,除了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外,仿冒知名电商APP也成为最新的欺诈手法。在今年年1月至6月,这一平台共发现冒充知名电商的APP 940个,占过去6年总数的22.7%。
就诈骗方式来看,这些诈骗、垃圾APP主要是通过“山寨”的方式:图标和应用介绍几乎与真实电商APP一模一样,购物界面也高仿真实购物网站。反正就是无所不用其极地诱导人们去下载,最终盗取人们的个人隐私信息。而一旦登陆账号、密码、银行卡号等,就有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在春运期间,也是诈骗、垃圾APP泛滥的时间段。诈骗分子在贴吧、论坛、QQ群、微信群等疯狂推广APP,诱导人们下载。这些APP不仅不能帮助人们抢到票,还含有病毒、木马、广告等,既让手机卡顿,又有极大的潜在危险。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28/d796bde8f0b64d398c5408c0281a4eb6_th.png
双管齐下:监管与提高保护意识的重要无可取代
为何现在这些蹭热点的诈骗、垃圾APP层出不穷,且总是能骗到不少人?关键就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监管的缺位,早在两三年前,相关部门就把规范APP、APP管理与审核等当成重点工作来抓。也采取了诸多手段,并发布了相关政策,但始终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很多人对APP还是盲目信任,缺乏相关的鉴别常识。
为此,要想让这些蹭热点的APP消失,就必须双管齐下。监管一定要加强,而不是停留于喊口号的阶段,将监管落到实地。另一方面,人们要加强保护意识,别给那些不正规的APP留下可趁之机。当然,说起来很轻松,但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