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匿名社交风暴兴起 现象级产品将涌现?

(2014-05-22 10:00:45)
标签:

匿名社交

it

分类: 移动互联新发现

http://www.kjxfx.com/wp-content/uploads/2014/05/%E5%9B%BE%E7%89%87120.jpg现象级产品将涌现?" />

笔者按:据调查显示,男人每年要说一千多个谎言,而女生每年是八百多个。可以说,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随时带着一个面具,隐藏了内心真正的情感。但积累的情感,总是需要爆发出来才够酣畅淋漓。于是乎,一场匿名社交的风暴开始强势兴起。

在微信、陌陌、微博等社交应用兴起,乃至泛滥以来,用户对其早已非常熟悉,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在这样的类实名社交或实名社交环境下,人们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堪,或者不能尽情吐露内心真正的情感。因此,匿名社交风暴就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匿名社交满足了用户特定的情感,也让他们有了一个合理的宣泄场地。在这一块尚未得到开发的处女地,匿名社交产品开始狂飙突进。在互联网巨头尚未涉入的目前,似乎匿名社交应用在独领风骚。究竟匿名社交产品现状如何,现象级的产品又会在何时出现?

 “秘密”开始流行,滚雪球式手段“绑住”用户

        近段时间以来,在微信的朋友圈中,总是会看到有人分享一个状态:“这个应用太猛了!秘密——朋友圈的匿名爆料!”看看这具有挑逗意味的台词,用户自然会对其充满兴趣,而点击之后,就会出现“秘密”这款应用的下载链接。

“秘密”是由无觅团队开发的一款匿名社交应用,它几乎完全模仿美国的Secret应用,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匿名社交环境下的各种爆料、八卦等。与以往的“树洞”等应用不同,在“秘密”中,用户不再是与其他用户之间毫无联系,而是都为一个圈子中的朋友。而秘密之所以能笼络很多用户,和其推广方式有着很大联系。

安装“秘密”后,用户必须导入手机通讯录后,随后就会看到来自通讯录联系人发布的各类匿名信息。“秘密”开发团队为了推广,形成集群效应,要求加入的用户必须有3个以上朋友在使用时,才能解锁查看朋友的秘密。如此一来,用户只能不断在微信朋友圈、在微博好友中发送邀请链接,以此来吸引更多人加入。这种滚雪球式的手段,绑住了绝大多数用户,为“秘密”目前的成功奠定了最有力的基础。

在国内现在的网络形势下,“秘密”天然有着自己的优势。要知道,其模仿的对象美国Secret要想邀请其他用户只能通过发短信或邮件。而“秘密”则可以利用当前几乎所有的网络社交渠道传播,鼓动更多的用户使用。

 未来扑朔迷离,巨头进入将决定命运

        虽然“秘密”现状看起来如此火爆,却依然有着自己难言的苦衷。直到现在,“秘密”的iOS版都没有在App Store上线,而以内测包的方式让用户直接下载安装。这不由得让人对其前景产生了质疑,也让投资者对其望而却步。

匿名社交如今还是一块处女地,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有怎样的发展。当前,业内对匿名社交的看法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匿名社交产品的生命力不会长久,而另一种认为其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持怀疑态度的人有着自己充分的论据,因为当前“秘密”在很多特定圈子已经开始变质。许多人为了逞一时之快,或获得某些利益,或诋毁某些人和企业,发布的很多内容都已经升级到造谣乃至人身攻击的层面。匿名信息引发的卑鄙、恶劣行为让人们对“秘密”这样的匿名社交产品开始产生质疑,质疑其将严重扰乱当前社交环境。

“秘密”现在之所以流行,还是凭借大家对其的新鲜感。但如果进一步发展下去,就会出现更多具有攻击性或争议性的内容。但这样的内容对于一款产品来说,显然不足以支撑其长期生命力——剑走偏锋不是这么好混的。

而持乐观态度的认为匿名社交在当前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存在价值,将会受到大众的喜爱。持这种观点的大多是认为用户都有发泄情感、爆料隐私的需要,因此推断匿名社交产品根本不会消失。比如目前的“秘密”就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对于这一块虽然有风险,但却依然有着无限潜力的领域来说,巨头们显然不会错过。如果腾讯高调进入,凭借其自身QQ、微信的强大影响力和传播渠道,其用户将会在短时间内呈现几何式增长。而巨头的进入将决定着匿名社交的未来是顽石还是美玉,当然,小开发团队或许将面临“灭顶之灾”,只能无可奈何。(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 ,并注明出处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群交流6629396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