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红利终将消失?不是悖论,是真理

标签:
it |
分类: 移动互联新发现 |
http://www.kjxfx.com/wp-content/uploads/2014/03/%E5%9B%BE%E7%89%8721.jpg
自余额宝推出以后,互联网金融就成为一块最大的香饽饽。多家互联网企业纷纷跟进,推出旗下的理财产品,而传统的商业银行也不甘落后,展开了各种反击“战争”。在这场不见硝烟,却惨烈无比的大战中,各个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杀手锏就是高红利、高收益。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之所以会受到热烈的追捧,究其表面和深层次原因都在于其能为用户带来高收益和高红利。但显然这并不是可持续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后就会遵守正常的市场规律。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高红利和高收益终将消失绝不是互联网给自己定下的悖论,而是真理。
初期高红利将随风而散
互联网金融在诞生之始就旗帜鲜明地打出高红利、高收益的旗帜——互联网金融典型的理财产品余额宝就是凭借“银行活期利息的十倍的口号吸引了众多用户,最终在各种因素的促进下,成为中国规模和客户量最大的单只基金。高红利、高收益的刺激显而易见,据数据显示,截止到1月15日,余额宝7个月规模就超过2500亿元,平均每分钟资金净申购300万元。如果余额宝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7个月后,规模达到5000亿元至6000亿元,就相当于一家股份制银行一年新增加的存款规模。14个月之后,如果达到8000亿元以上规模,就相当于一家大型银行一年新增加的存款规模。
红利将由市场决定
互联网理财产品像活期储蓄一样方便,余额宝更是能随意转入转出并支持网购,而且还能让用户获得高于活期利息数倍乃至十数倍的红利和收益,用户自然趋之若鹜。反观传统的银行,仅仅是提高了中短期和长期存款利率。这样一来,人们自然是将原本在银行的资金转移到互联网理财产品上——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存款总量首次下降就是最好的证明,而这意味着原本受到严格管制的银行利率上出现了直接的竞争者。
虽然目前互联网理财产品所吸纳资金的总量比起尽管体量比起传统银行仍然是九牛一毛,但正是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为红利、收益、利率等的市场化改革打开了新的思路。就目前来看,伴随着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步步逼近,已经开始对银行揽储造成压力,直接引发了银行调高理财产品收益率,收益率“破六奔七”的银行理财产品比比皆是。
此外,我们要看到的是,虽然互联网理财产品现在收益较高,但毕竟还是理财产品,不能保障不会亏本。而存款保险制度保的只是存款,不是理财产品。在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高红利、高利率阶段过去之后,很多趋于保守的人将会重新将钱存入银行中,而而不会去购买那些所谓的高利率理财产品。可以说,在中国活期存款不会消失。(科技新发现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88328702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群交流6629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