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的母亲大爱无言
(2022-06-12 01:03:06)
标签:
转载 |
岁月印迹精选亲情留痕
大爱无言
母亲凭着坚强与毅力将母爱全部给予了她的后人。面对在部队远方的幺儿和身边的一群孙
子 孙女,母亲的选择是一碗水端平,决不偏爱任何一方,用事实给予了圆满地回答。
二哥参加工作后,照理说母亲也该去玩玩,人们都这样说母亲:
“你几个儿子媳妇,比谁都好,几享福呀!”
可我的母亲并未象人们所说的那样,她人虽老了、就在她后来耳聋、眼瞎的情况下,一直都是凭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为家庭儿孙造福,顽强地生活着。
1965年,她想念在部队的儿子,与二哥,孙女行程三百多里,来到湖北孝感花园看望么儿。我骑车去接到了她们,看到母亲我高兴极了,她看到儿子在部队茁壮成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968年部队调进武汉,母亲又带着侄女和表妹来汉玩看望。我明白了她此次的来意当然是为了儿子的大事。
“你一年比一年大了,应该考虑个人问题,好让家里与你操心”母亲关切地说。
“我知道,现在还年轻,将来退伍不知去向,待以后去向定了再说”我耐心向母亲解释。
1968年大哥又做了二间屋子,二家的家务都落在母亲一人身上。她实在是太劳累了。媳妇们只管下地干活,可家里菜地,全家换洗衣服、烧火做饭、生活提水、养鸡喂猪等等都由母亲承担了,说起来是母亲享儿子的福,而其实呢是儿子儿媳享了母亲的福。
1969年我从部队回到家了,母亲怕我不习惯家里生活,每天为我用小灌子炖米饭,像照顾病人一样来照顾我。对所有的孙子孙女她都同等相待,只有亲没有疏,小哥有五个女孩,一个男孩,母亲总是说:
“手心手背都是肉,男孩女孩都一样。”
可见她待子女视如珍宝,用心去爱护,她是多么的疼爱儿女!
1972年大哥、二哥各做了新房。大哥仍居住在原处,二哥搬到近
我到长航工作后,母亲的眼睛是越来越不行了,所有的物体在她眼里都成了虚影。她为了省钱想就这样拖下去,但做儿子的是决不会让自己的母亲失去上帝所给予的一双明亮的眼睛,仅管这双眼睛已被蒙上阴影,但儿子还是抱有一线希望,千方百计的想尽一切办法把母亲的眼睛治好。因此,医治母亲的眼睛则成为盘绕在儿子心头上的一件大事,一桩悬案,悬案不揭,心愁难解,母亲的眼睛最终能否能治好呢?只有医生知道。
在汉求医
纵然好否难分晓,不到眼好终不还。
这首诗准确表达了儿子为母治好眼病的信心与决心。但事实上母亲的一些举动却时常动摇着儿子终不还的信心与决心。
1975年2月,为治好母亲的眼睛,我带她来汉求医。用三轮车载着她穿街走巷,往返于单位宿舍和医院之间。最后经武医二院和江汉水塔卫生院医生确诊为“青光眼,晶体混浊,角未班翳、左眼并有陈旧性虹膜炎”。我留着她住了一星期,母亲的病大有好转,给病人和全家也带来了好希望。母亲来看病时我们住在长航招待所五楼,刚来时她手扶平台安全栏,眼望滚滚长江,看到另一楼顶上的霓虹灯风趣地说:
“那是一排树吧。”
“不是,那是用铁架做的一排字,装有灯管,通电后闪闪发光,叫霓红灯。”我笑着说,母亲也笑了。
母亲身处乡下则忧其儿,现居城市高楼又忧其孙,近亦忧,远亦忧,何时不忧,任你有灵丹妙药也难解母亲心中之忧,在汉居住时间不长就想回家。
“我在这里只见到你一人,都见不到孙子,家里好多人,好多事都等我回去做。”母亲为难地说。
“要从长远着想,要一竿子插到底,治好了再回家,不然将来眼瞎了什么也看不见,痛苦的还是自己。”我坚持挽留母亲。
“如果不回去家里好多事就没人做,你强留我那我是人在汉心在家,先买些药带回去吃,如不行的话再来看。”母亲进而阐明自己的态度。
因留不住母亲,又见母亲说的有理,只好同意她的要求,在汉买了些药让她带回去吃。
走之前我带她到我国新造的东方红11号客班轮参观,她从船头走到船尾,不断用双手抚摸船边护栏,爱不释手,对国家建设满怀崇敬之情。
“这么大的客船我是第一次见到呀,在乡下我们门前虽有条小河,连一只小木船也看不到,在汉江也没见到这样大的船,只有长江才有哇!”母亲感慨万分,赞赏国家建设。
母亲回家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双眼睛终于失去了光明,什么也看不见。此时孙女群琴则成了她的左右手,帮她清洗梳头换衣,带她屋前屋后行走,晚上陪着她睡觉,凡母亲的要求孙女全做到。直到母亲柱着拐杖行走习惯后群琴才开始下地干活,为家里分忧,也依然承担着照顾母亲的责任,她与母亲可以说是相依为命。之后则由她带大上小学的孙子润宇放学后陪伴她,照顾她,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每天有孙子在跟前她心里也是乐滋滋的。
可恨的青光眼把母亲与光明隔离开来,这是多么的不公平!我埋怨母亲不听儿子的话,最后落得这样处境。当我仔细地想想母亲又是为了什么呢?她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我们吗?她觉得自己老了,看病怕花儿子的钱,她从不为自己着想,而更多的想的则是他的儿子!我还能责怪母亲什么呢,这都是家中贫穷所造成的。
至于家中的贫困程度,从二哥七四年三月给我的来信就可以得到证实,信中写道;
“拿目前超支还款来说吧,房子是在什么条件下做的你清楚,两间破房子八个人住不下,你在部队回来不是没有休息的地方吗?大哥的儿子和姐姐的女儿谈恋爱,她母亲说房子小了,结果退了亲事。再则房子是找亲友借款做的,当然也欠队里107元。从六八年以来生活超支672元,六个人吃闲饭,二个劳力都得有病,入不付出呗!我参加工作快十八年,毛线衣没有穿过,手表没有带过,收音机,自行车一无所有,去年孩子们的冬衣还是他们自己割草卖后所得的钱做的”。母亲和全家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良好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勤补掘,俭养廉去一步一步战胜贫穷。
多年来母亲的勤劳和节俭贯穿人生始终。本来二哥在粮管所工作,吃油比较方便,可母亲从来都是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萝卜、咸菜,年年常有,自种疏菜少花钱,只是逢年过节,我与二哥回家才改善一下生活。
母亲还是一位比较讲究卫生的人,衣着虽不华丽,却也整洁,能穿的衣服尽量打补丁穿。七年我在北京与母亲买的一条快巴凉确凉的裤子,她一直穿到死去都是好好的,可见她是多么的仔细。
七六年初母亲终被青光眼病所折倒,一双好端端的眼睛就这样被无情的病魔所夺走,如同黑色的天幕遮挡视野,让你什么也看不见,不知白天黑夜,自知心中明亮,在那漫长的晚年中她是否能坚持?而又是如何去度过那漫长的盲人岁月呢?
艰难度世
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当窗户关闭后人的生活且不是度日如年,度年如世!看不见世间人和物是何等之痛苦!
母亲双目失明后,她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难过、难熬,可就在这种艰难困苦之中,她却度过了十二年,多么漫长的十二年!想起她过的日子也不免心酸、泪如泉涌。母亲呀您饱尝了人间的一切苦难,承受了人间的一切罪过,但您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一根拐杖伴着您度过了孤苦伶仃的不幸晚年。她拄着拐杖洗碗、洗衣、切猪菜、摘棉花等等,只要是她能做到的她都主动去做。
有一次我回到家里看到她正在用刀切猪菜,可把我吓坏了。
“这怎么行,切着手指怎么办?”我说着急忙从母亲手里夺回了菜刀。
“不要紧,我已经摸熟了,这又不是第一次,小哥在单位,钱又不多,姐姐上工,这么多小孩吃饭,不做怎么行呢?”母亲还笑着说。
“不行,只要我在就不能让您这样干”接着又恳求说“您眼睛看不见,什么也不管,没人说您的,您一天吃几餐饭,好好休息就行了”。
“趁我现在还能动,能做就帮忙做一点,多少可以替哥哥姐姐分点忧,以后不能做了还不是坐着吃。”母亲进而向我解释她要做的原因。
“要做得首先保证安全,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动刀的事就不能干”我叮瞩道。
“好,你放心好了”,母亲安慰着我。
可是当我走后母亲又做起了她认为该做的事,家里一年喂四头猪,所有的猪菜都是母亲双手切的呀!每年收棉花,摘回的棉桃待晒开后大都由母亲亲手去拨摘,不分白天黑夜,为家中,为国家摘花操劳。
日子一天天过去,母亲一天天变老。如果平安度日,对年迈的老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福,这也是子女们所希望的。然而人生的道路是极其坎坷,平平安安愿无悔,波涌涛来心不惊,做到的人是极为少数,多数人则对待人生中的噩耗尤如惊雷轰炸,失去理智,无所适从,随之即倒。母亲又是如何对待她人生中不可预知,突然而来的更大的不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