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散文:《高尚人生》柴瑞林/文

(2022-04-03 04:00:49)
标签:

文化

代表作《深宅暗室》

柴瑞林


笔者和书法家王忠勤先生在网上相遇,以文会友的交往中了解到了先生的一些具体情况。

笔者先不提说他的书法作品的出众,迫不及待的要大家知道的是他有益社会的一些动人事迹:

不用笔者对他所做的成绩进行罗列陈述,只要我们看看有关部门,对先生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报道,就心服口服了。

199022,《甘肃日报》以“赔本服务的傻小伙”为题做过报道:“赔本服务的傻小伙

作者;王卫权

    一切向钱看,一点不赚是傻蛋”,在正宁县永和乡,人们几乎都这么说沟泉村青年王忠勤。他高考落榜两年来,不但没有给家里挣回一分一文,还倒贴了6 0 0多元,在村中央自办了一个文化站,既搞文化娱乐又搞科普教育,扫盲班和信息咨询,全部进行无偿服务。乡亲们从他这个文化站得到的收益有多少?问谁谁也说不清。大伙都说,“这娃,难得这么个好心眼,把村里2 O 0多名青年引上了正道,可就是苦了他自己。”

沟泉村离乡政府1 0多公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在全村5 0 8名劳力中,有一半以上是青年人。过剩的精力,使好多青年闲着没事干,有的串街溜巷,赌博斗殴,有的沾染了小偷小摸的恶习,村子因他们而臭名昭著。1987年,高考落榜回乡的王忠勤看到这种状况,心里很不是滋味。 “愚昧和贫穷是孪生兄弟”,照这样下去,农民就甭想有好日子过。他想了很久很久,是随波逐流,还是好自为之。自己擅长书法,爱好写作,讲故事在学校还得了奖,何不办个文化站来吸引全村青年呢?

    办文化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没地方,怎么办?他磨破了嘴,跑断了腿,请求村委会,借来了4间闲置的房子,房子有了,没经费,他四处告饶,谁也不愿意资助一分一厘,没办法,他到信用站贷了5 0 0多元,加上平时领的稿费,积攒起来了6 0 0多元。订阅了《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等十几种报刊,买了8 0 0多本科技、文学方面的书及象棋,羽毛球等娱乐工具,做了两个黑板报,设置了图书阅览室,书画展览,民间剪纸和刺绣等,文化站很快建成了,青年人一下子全部被吸引进来,每天接待读者上百人次,这下却苦了他自己,一天到晚成了“无事忙’’。白天没功夫,种地,烤烟和担水等农活全推给了父母、哥嫂,晚上,也又是讲课,又是组织青年学技术、整理信息资斗。青年有了文化娱乐的场所,他还不满足,又及时和县农广校联系,办起了‘‘甘肃省农村应用技术广播学校教学班”,使入学的5 0多名青年都掌握了l2门实用技术。他还和全国1 0 0多家科研信息单位保持联系,办起了“腾飞信息服务站",两年来共收集各类致富信息上万条,其中大办起了“腾飞信息服务站",两年来共收集各类致富信息上万条,其中大部分已发挥效益。去年,当地农民种植的黄芪药材找不到销路,他不但提供信息,还联系销路,使5 0 0 0多公斤黄芩很快销售一空,为农民增加收入7万多元。村里大部分青年寻到了致富门路,还有少部份人闲呆着,他通过信息联系,在“陕西省富平县水泥厂”找好了活路,使2 8名青年靠劳务每月挣上了1 2 0元左右的工资……

   村里一些大伯,老婶和小伙,姑娘一看王忠勤文化站办得这么好夕都想学一些养殖种植方面的知识经验,但苦于目不识丁,王忠勤又从自家端来了桌凳,从学校借了黑板,办起了“农民夜校扫盲班,他既给农民辅导识字,又提供科技致富信息,讲法律常识,自编自写通俗易懂的教材,短短的两年,使村里1 5 0人达到了脱盲标准,受到县,乡有关部门的赞扬。

    如今村里95%以上的共青团员,农民朋友在他的文化站里学到了知识,寻到了致富诀窍,有的很快走上了富裕道路,成了专业户。乡亲们感激他,称赞他,许多人说他傻,为了别人,害苦了自己。真的,办文化娱乐,搞智力投资,进行无偿服务,时常贴自己的钱,这样的事,谁愿意干?王忠勤也许真的有点“傻”吧!当笔者问他自办文化站有啥苦衷时,他只说了一句:“我苦点累点,心甘情愿,只希望全社会能支持并理解我。”

I(此文刊于199022《甘肃日报》,198938《甘肃经济日报》,1989年第四期《甘肃团讯》”

同年,《陇东报》记者焦富全在《经济参考报》又采写通讯进行报道。

后来,先生到陕西省委工作期间,于19961月,参与承办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陕西省区域企业经济大型调研活动》,并出任该活动调研组秘书长,先生于19966月,原陕西省委副书记刘荣惠为其主编的《社会经济调查通讯》陕西专刊题词:“开展区域企业经济调查,为中西部经济发展服务”,2001年,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希燕和《上海东方电视台》记者专题采访……

     当然,我们说先生所做的这些有益社会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许多人可以做到,但是,这些人起码是茫茫人海中的佼佼者。王忠勤先生还有最让人们称奇的事情——2014429,先生正式登记成为一位器官捐献志愿者。他决定百年以后,能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急需用的人,那么,在中国,在世界上像这样的人,能有多少?!

之所以说,书法家王忠勤先生,是一位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品味高尚的人,是一位令全中国人民骄傲自豪的人!

一位胸怀宽广,立志远大的人,必然是一位心理强大,顽强挺进的人,是一位干一行,爱一行,是一位无往而不胜的人。

大家都知道,王忠勤先生是一位成绩卓著的,很有影响力的书法家。源于他从小就喜欢书法和写作。从上小学二年级到工作后,始终在练贴习字,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随着时间的进程,先生广积博采,兼收并需。他是对历代名家的经典名帖没有不喜欢的,尤其对“二王”的书法尤其喜爱。

先生也是看准了中国古代书法家排名第一第二的,家喻户晓的著名书法家的手迹。先生视如瑰宝,爱不失手,朝朝暮暮练之不殆。先生知道王羲之就是一位师法数位他崇拜的书法名家的、博采众长的古代书法家,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阕”,给人有静美之感,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的楷、草、飞白皆能,他的行书更不一般,所以说忠勤先生的书法得以于师法王羲之,特别是行书。有朋友说:“先生通过三十余年的潜心临池,逐渐形成了自己古拙沉稳,经健洒脱,笔法多样,雅俗共赏的书法风格。”无论先生的爱好兴趣多么广泛,他的作品还是主行草,其作品表现出很诱人的魅力。用他的话说:“忠以明志,勤以补拙。”这也是先生的名字——忠勤的源于。

我在先生送我的几个条幅中分辨到,先生崇拜王羲之的书法,多年刻苦临池,并没有如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酷爱书法的两个皇帝(一个是南朝梁武王萧衍,一个是唐太尊李世民),那样无限度地崇拜王羲之的书法。传说,李世民死时,将曾经派御史萧翼骗取来的《兰亭序》真迹,给自己陪了葬。

笔者通过对先生惠赠的几个条幅的学习、欣赏和分析,认为先生的行书真正的是博采众长,没有完全囿于王羲之的书法笼罩之中,他的行书不如说有民国时候的名书法家,于右任行书的笔意。雄豪婉丽,冲淡清奇,表现出他胸怀天下,沉雄博大的高度风范。于右任就是不完全为古人所囿,他也是博撷约取,形成了自己的楷书,卓然自立。他推广了“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用于实践。先生字的形体就字字清楚,个个真切,稳如坐钟,美如春山。我们最怕那些如怪风异蛇的墨迹。我认为书法艺术“发展”到一般人不认识,看不懂,就失去了实用的价值,成为纯粹的书法艺术,纯粹的书法艺术不能和民族文化保持密切关系。

现在我们返回来说话:表面看起来,书法似乎很简单,只要识字的人,都可以持笔书写,把字写在宣纸上,就离书法家不远了,其实非矣!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比其它的艺术创作更玄妙,更艰深。在我们国家几千年来,用毛笔书写的人数以万记,可是真正称得上书法家的寥寥可数。古代的名家也就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怀素、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董其昌。几千年来,有大名气的书法家也就这些。那么,有多少人可以进入书法家的行列?所以说,能进入当代书法家行列,都是了不起的书家。忠勤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为他点赞!

有名的书法无不是书家用情感,在他们的手指中延伸,笔毫的疾厉,徐缓、飞跃、顿挫的主观驱使,这种灵活多变,在墨汁的作用下,在纸上留下的一路痕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书法艺术的造就。在这个过程中,书家把个人的生活实践感受、学识、素质修养秉性,完全的,一丝不留地表现出来。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这么说,中国书法将中国的艺术特点基本上表露无遗。像西方的雕塑代表西方的整个艺术一个道理。比如雕塑维纳斯的创作艺术一样,没有谁随便可以取代。她从土里挖出来,断了一只手臂,任哪一个艺术家也不能天衣无缝地使其复原。中国人习惯的把书法和绘画艺术并列呼称,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把书法列在前头,因为,书法是绘画的基础,没有书法的基本“零件”就没有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所以说书法是艺术的根本,是艺术的基础,书法艺术是所有艺术的基础,要从最基础的基础探索,体验,走出自己独有的路子,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我认为,在古代的书论中不乏看到对篆、隶、行、楷的论述,大多数都以自然景观、生活现象作比,欣赏的人要靠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经验去领悟,好像对一部长篇小说中的典型地方,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领悟一样,他们各自都在自己的大脑里显象一样。住在山沟的的读者,会用自己所在地方环境以及风土人情做定格,住在平原的读者就领悟的不一样。这也就是欣赏书法时的各自的领悟,所以说书法玄妙。特别是草书一定是带着激情,没有激情的书法作品,特别是草书就不会是有感染力、有魅力的书法作品。我欣赏到忠勤先生的草书,就有丰富的飞跃和空灵感,很有感染力,很有魅力。

他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激情的书法家。我们2014年的夏天于西安相见(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截止现在也是最后一次),猛丁与面,他毫无陌生的表现,开门见山地侃侃而谈。言辞真诚流利,激情洋溢,很快感染了我的思绪。我看出来了,他行书的风度是来自他的不一般的激情。

先生的书法我早在几年前,就在新浪网这一平台阅读和欣赏了无数遍。他的作品和天津著名书法家崔梦钧先生的书法是我早发现、早关注了的。在浏览他们的作品中,我从中受益匪浅。

我们在这里看看各个书法界名家对王忠勤先生的书法作品的评价:

陕西师范大学著名历史学家,赵克礼先生题写陕西师范大学,著名历史学家赵克礼先生,欣赏了王忠勤先生的作品后,题写道:“......我与王忠勤先生,中秋前夕,于缘分牵引下偶然相遇,欣然相聚于先生书法工作室——翰墨轩。他乡遇故知,本就人生一大快事。加之性情相投,更是相谈甚欢、相见恨晚。遂与先生品茶闲聊,欢叙乡情。先生言谈契理,举止清远,雅士风范。后观其书法,颇有感慨。今斗胆浅鉴,以抒敬意。

      自宋代以来,尽管书法之美种类繁多,各种书风均有其擅,然而,文人书法独有的书卷气,却始终以其超然的境界和隽永的蕴藉之美,高居于所有书法品位之上 初见王忠勤先生书法,让人欣喜惊见的正是这样一种灵明、沉静、清秀的书卷之气。他的书法烙印着二王风韵,却又更趋向自由挥洒:清劲峻游,自由散逸。神采苍秀,笔势纵横。发自肺腑,凝于笔端,郁郁芊芊,直书胸臆。犹如风卷云舒,俊逸而蕴籍,外放而内敛。其纸间隐隐流动的儒雅书风,使得每一幅作品有着独特的‘中和之美’。其人其作,真诚而不矫情、本色而不虚伪、激情而不造作,实乃真性情所致......”

我们再多看一些对王忠勤先生书法的观后感言:

201584《万物为师》有感于王忠勤老师书法:有时,最美的好,不是最美不是最好有时,最好的美,是脱去优雅面带潮红有时,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有时,力拔泰山重若千斤有时,美的有些邪乎有时,重的有些轻巧;

   2015815《北国风光》观摩书法家王忠勤先生左右开弓书里乾坤,忠诚墨海笔力深勤耕砚田硕果丰书香茶淡翰墨轩法效自然情谊真。

书法家对先生的评论如我说的那样,每一个人都按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经验来领悟书法家的作品。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看得出来,人们的感受都是“美感”,这就对了,这就是书家的成功水准。我们说书法家王忠勤成功了,他已经到达了他预想的高度。

我们清楚地看到忠勤先生几十年来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脚印:

201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先生亲笔题签“艺道”。著名书法家、《中央电视台》书法系列讲座主讲杨再春先生题写“忠勤书法”;

2014517,《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方明先生题签“马到成功”;

201412月,由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赵学敏先生题写书名的《王忠勤书法作品集》公开出版发行;

20156月,在西安开办了书法工作室【翰墨轩】;

2015102,“戈尔与荷和”书法作品被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婚宴定制酒封面采用;

20151015,中国题字网特约书法家。

以上的是先生曾经的一个个站口,也是先生跋涉的一层层楼梯。我们相信,先生会不断地跋涉,直到书法境界的顶巅。

       

 

2016年2月26日

       柴瑞林于北京朝阳区寒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