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电子书》柴瑞林/文

(2022-03-10 16:16:22)

《甘肃当代女性写作史稿》

            (电子书)

      后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  作者:刘洁


图片



  •   
 导言


在文学领域,甘肃古代人才辈出。不仅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李益、傅玄、李梦阳等男性作家,也有在全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女诗人、女作家徐淑、苏若兰。她们的写作得到名家的盛赞,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梁钟嵘《诗品》评徐淑为中国早期五言诗的开创者,肯定了作者身为女性对诗歌创作的贡献:“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凉。为五言者,不过数家,而妇人居二。”唐皇武则天著文称赞苏若兰的回文诗《璇玑图》“才情之妙,超古迈今”“是近代闺怨之宗旨”。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大开发、大发展,尤其是以各族文化优厚积淀为背景的文化事业发展更是迅猛。戏剧、舞蹈在全国常常是引领风骚,常创常新,始终保持了文化大省的独特气势。甘肃的文学创作虽然缺乏甘肃戏剧在全国称雄的轰动效应,但甘肃作家群始终是稳扎稳打的一支坚守阵地的创作队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已经形成了一支有梯队、有发展层次的多民族的创作群体。其中,女作家的队伍与本省男作家群相比稍显弱势,就人数和创作成就来说还有差距。但甘肃女作家群与国内其他省区的女作家群相比却相对突出。这支近百人的创作队伍以近乎虔诚的态度坚守文学阵地,扎根西部,埋头苦干,成为国内少有的地域性、民族性突出的女性文学劲旅。她们极富魅力的作品绘制出陇原绚烂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版图,谱写出西部各族妇女充实自我、追寻光明的心灵史诗。因而,为这样一支作家队伍编史作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在展现全书内容之前,我们先就甘肃女作家群进行概括的介绍。


甘肃文学园地迎来了创作复苏的滚滚春潮,一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牛正寰、文素琴、匡文立、匡文留、张冀雪、柴瑞林、王兰玲、汪幼琴、姜安、林恩瑜……脱颖而出,她们的创作思维大胆、独特,创作视角开始转向对人性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创作题材深入到对西部女性艰辛人生的思考,深入到哲学思维与政治观念的敏感地带,突破了17年的许多禁区。甘肃妇女的睿智与才华得到充分展露,甘肃的女性写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牛正寰发表于1980年短篇小说《风雪茫茫》是最早冲击文学禁区的力作,也是甘肃女性写作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小说以甘肃农村妇女金牛媳妇(锁娃妈)典卖自身,为丈夫、儿子换回粮食的悲剧故事,触及了甘肃20世纪60年代曾遭遇大灾荒的现实,击打了中国妇女传统的贞操观念,显示了作者直面人生的勇气。张冀雪的小说《黑荞麦》表现了西部农村妇女遭受轻视的普遍现实,涉及妇女的权利与地位问题。演绎了西部女人自尊、倔强,却又被传统观念束缚的真实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出身书香门第的匡氏姐妹于20世纪80年代双双跻身文坛。匡文留出过十余本诗集,匡文立出版过短篇小说集《昨夜西风》《白刺》,写知青与西部女知识分子生活剪影是其拿手好戏。文素琴与丈夫严军一起做过插队知青,又于80年代一同登上文坛,二人合集《当年的故事》,写青年时期感悟的人和事,围绕爱情、婚姻与少儿生活选取题材,作品力图透过生活表象,表现较深层面的内容。

历史沉思之三——观念的深化与创作的丰富。

进入90年代,甘肃女作家的创作进入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女作家队伍空前壮大,文学作品数量增多,甘肃女性写作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作品在对社会生活的开掘和对西部妇女精神世界的探索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李文华、姜安、汪忖芝、贾继红、汪幼琴、稣烨、吴卓芳姐妹相继出版了一批颇具品位的长篇小说,从而大大提高了甘肃女性写作的创作水准。而薛霞等人的短篇小说和一批女作家的散文创作也颇具风采。她们大多致力于对西部女性情爱观念的探索,这是女性意识增强的表现。李文华曾以长篇小说《重婚》饮誉省内外,后又推出长篇《再婚》,两书都以遭遇婚变的女性作为典型形象,通过她们的情爱观念与生活态度揭示出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汪忖芝的长篇小说《挣钱》也以遭遇婚变的女性——山村妇女刘宁作为主人公。时代前进的浪潮冲刷着这位聪慧坚强的女性,使她形成了新的人生态度和情爱观念。她坚定地走出家门去挣钱,开创自己的事业,表现了新一代西部农村妇女崭新的精神风貌。军旅作家姜安的长篇小说《走出硝烟的女神》塑造了解放战争后期第一野战军孕妇队的众多女性人物形象,揭示了空前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与苏联作家鲍里斯·瓦西利耶夫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内容与手法都较相近。小说通过陈大蔓以及冰姑、刘雪鸣、孙志坚、梅子、小莲等女性形象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将反思与批判的矛头指向革命队伍内部。对党内极左思潮导致的严酷的政治审查给女干部造成的精神创伤,以及在现代革命队伍内部仍坚持运用旧贞操观念衡量女战士的极端荒谬做法,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很有文化深度。贾继红、稣烨、汪幼琴、吴氏姐妹本时期均有长篇小说问世,薛霞也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女之耽兮》。贾继红的《断崖火鸟》写缠绵的情场与火爆的商场交织的故事,并将故事扩展到中、日之间的严酷商战,塑造了田丝丝、云飘飘、田芳等一批“贾继红式的女强人”的典型形象,揭示了现代社会尖锐的生活矛盾。小说在故事结构、人物塑造、文学语言方面均有新的尝试,为大西北的文坛吹进一股新风。稣烨的《我有迷魂》是检视女性心灵的一面镜子。小说中的楚楚经历两次失败的婚姻,一次不该有的恋爱,这一切造成了她的迷惘。小说给予我们很深的人生启示:在婚姻完全自主的背景下,现代女性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汪幼琴的《无梦男女》写知青生活故事,表现了一代人生活的足迹。吴莲芳、吴卓芳合著的长篇小说《三生石》以文通县业余作家杨润轩的爱情生活为线索,揭开了小县城内的诸多矛盾:肮脏的权钱交易,畸形的男女恋情……既真实可信,又惊心动魄。薛霞《女之耽兮》等小说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严肃思考和认真反映。女大学生宛云的恋爱悲剧,程侠老师们的困惑与苦恼,钱、赵两家不同的生活方式……构成了现实生活的万花筒,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启迪。

甘肃90年代的散文园地新作迭出,异彩纷呈,女诗人、女学者纷纷涉足散文创作,作品值得关注的特点是女性特点突出,作者多用女性纤细的笔触与睿智的心灵感悟世事人生。匡文留自传体长篇散文《少女隐情》,不失少女看世界的原汁原味,又包含了20世纪60年代较多的社会生活内容。许文郁《家有歌声》《京腔京韵》《人们都叫她姥姥——访冰心》《秀竹舞清风——蒋韵印象》《作家应该是一个普通人——王安忆印象》……评人论事常有独到的见解。阿洁几组散文各具特色。《插队旧事忆趣》包括《相亲记》《两家人》《宝塔诗》《胜利大逃亡》《送郎当红军》5篇,幽默风趣,表现了一代知青的精神面貌。《小袁,你在哪儿?》《老杨》等篇怀念故人,呼唤友情,写得情真意切。《善待自己》《品味幸福》《学会宽容》《胸有诗书》似与女性朋友聊天,下笔从容,娓娓道来。《女人是真正的上帝》《女人与化妆》《女人与穿衣》《女人逛商店》等洒脱自在,富含日常生活的烟火气。辛晓玲的《我的母亲》《父母的女儿》等颂扬了伟大的母爱,咏唱了美好的亲情,写得真挚而自然。马国藩的《两个父亲》从女儿的目光描述父亲烧伤获救的经过,赞扬了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烧伤科大夫。

历史沉思之四——关注妇女与坚守文学阵地的理念。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关注妇女命运与坚守文学阵地已经逐步成为甘肃女作家群创作的集体意识,女作家们不断收获的成果也成为她们相互激励的动力。进入21世纪,当中国的文学创作不再是全民关注的热点时,甘肃女作家群创作的势头却不减反增,短短9年时间收获的成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如92岁高龄的满族女作家杨萼2005年出了两本书《红叶如丹》《山深不知处》,83岁的益希卓玛在继续写作,63岁的张杏莲正整理第2本诗集,匡文留已写完12本诗集。向春完成了《跌入红唇》《身体补丁》《鸡蛋放在那只鞋子里》《妖娆》四本书,仍在发奋。汪忖芝的《黄土女女》已投入电视剧的拍摄,她正修改第3部长篇小说。李文华也于2008年出版了她的第3本长篇《商道茫茫》。其他作家的长篇小说还有尚彦谷的《红颜泪》,庞瑞琳的《苦太阳》,李啸的《月亮泪》《超越爱的极限》,张瑜琳的《网事倾城》《缘定三生》,雅兰的《红嫁衣》《红磨坊》《红盖头》。短篇小说集有《庞瑞琳小说选》,王晓风《蜗牛克里的爱情》,刘静淑《此情依依——淑曼诗文小说选》《絮语微言——淑曼诗文小说选》。柴瑞林出版《无缘相逢》《野山茫茫》《野马梁》等多部长篇小说,2004年出版的《深宅暗室》包含有《深宅暗室》与《无根菊》两部长篇,在社会上震动很大。散文集有李荣珍的《玉壶心影》,习习的《浮现》,栗子的《流水今日》,谷凌云的《一路好歌一路云》,夏叶的《一支一叶总关情》《太阳与月亮》,李培洁的《春梦秋思》,李雪兰的《涓流》,苏黎的《一滴滋润》。诗集有《娜夜诗选》《苏黎诗集》《沙戈诗选》,杜娟《苏鲁梅朵》,谭梦琳《北方有一个女孩》,临夏地区祁凤鸣等十四位女作家诗歌、散文集《谁染枫叶红》《临夏短篇小说选》。下岗女工苗馨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写出反映西部下岗女工生活的《都市街灯》,释放着女性的坚韧、希冀……这些新作品表现出来的总体特点是:创作题材进一步深化,关注西部妇女的命运与表现个人的独特思维紧密结合,所思考的问题更加深入,表现出极强的现代意识。

女作家们仍在坚守文学阵地,她们的写作在西部大开发和文化建设中所占的份额逐步加大,她们的劳动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有不少女作家在省内获奖,有的还获得国家级大奖。甘肃女作家的文学事业蒸蒸日上,在千里陇原大地书写着朴素的、坚毅的人生篇章。

 

          



收到《甘肃当代女性写作史稿》一书

  原创:《电子书》柴瑞林/文 (2012-04-13 23:00:26)
标签:  

甘肃

   

女性

   

写作

   

史稿

   

刘洁

   

情感

  
分类: 信息地带

 图片

 

》有感  
     ——杨素习\文




一部长言沉甸甸,鞭邪扬正乃佳篇。
师承教务多才露,身背家庭重负缠。
业绩殊荣官妒忌,灾情大难友帮怜。
心存美好黎明到,磊落胸怀可感天。
   
来源于作者2017年2月6号的博客

——芳馨素雅\文
            
答谢著名女作家柴瑞林女士喜赠名著:
《李加禾》、《遗产》

                             —— 曹焕荣\

              熏风多情送佳音,
              鸿雁北都寄远诊。
              潜教风雨书为路,
              踏碎坎坷笔抒魂。
              等身宏著慰精神,
              全盛攻读报爱心。
              陇原一别起高峰,
              常望颠连系彩云。
                     二零一七年六月九日于甘肃庆阳宁县作协      


好友作家、诗人西域国人的答谢

致谢柴老师赠书

  原创:《电子书》柴瑞林/文 (2017-07-02 17:32:01)
标签:  

文字结构

  
分类: 文化娱乐

今天上午10时许收到了柴瑞林老师寄给小弟的佳作《李加禾》《遗产》两部长篇。心情激动万分,久久不能平静。心情激动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写上一句没有韵味的拙句,千里寄书情义深,万般感谢刻心中,网屏相逢结友谊,有缘义重持永恒。虽然笔拙意浅,却情真意切。致谢柴老师赠书。

细读柴老师佳作,是一部健康人性的赞歌,深情厚谊心中装。两部书来一片情。千里友情一线牵,拜读老师的佳作,深入浅出,高度概括。《李加禾》《遗产》深感是精神食粮。爱不释手,深受启发,柴老师知识渊博,见解独特,文字精湛精辟。思想内容丰富深刻,阅读长智心宽阔,跌呌起伏悬念多。快乐生活添精彩,大饱眼福喜心怀。深感作者对生活洞察全面深刻,能摸准生活在底层人敏感细节大胆放手刻画,大众化语言运用恰当,细节描写真实生动,人物对话犀利典型富有特色,而且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谢谢老师的爱戴,犹如一份深厚的情思,我们虽然相聚文字的空间里,却有着最珍贵精神情谊,我们相识在博园里,且有着阳光般的温馨相处。作品非常精彩,受益匪浅。

柴瑞林老师巨作《李加禾》《遗产》《买房》美丽的贫穷野马梁野山茫茫深宅暗室无根菊相思草刘家村的石头记》等多部中、长篇小说问世,以及几十万字的《柴瑞林文集》每一篇著作都有辛勤耕耘,饱含作者无私的奉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