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章貴在修改貴在求精/柴瑞林
(2021-06-21 06:15:50)
《文章貴在修改貴在求精》是女作家柴瑞林的近作,看了觉得句句在理,十分赞同,令人欣赏,故载此与大家分享。
文章貴在修改貴在求精/柴瑞林
2014-12-26
|
|
柴瑞林
過去寫文章,只要初稿完成後,就不想再看,不想修改,急於送出去發表,事實證明很有害。
出了幾本書慢慢看去,總覺有多餘的文或句,如果當時能發現,改過來該有多好,現在書在四方游轉,讀者細細地看著,怎麼不覺得遺憾呢。書只要出了,如放飛的鳥兒,就無法收回,無法挽救帶去的缺陷無不足。自己寫成發表了的作品如自己孕育過後,分娩的孩子,有好看的有難看的也許有畸形的,這要看你思考得成熟不成熟,寫得認真不認真,這兩關如果過得好,還要看修改得怎麼樣,這十分主要。
古人寫文章,只要寫出一部分總要找文友們看看提提意見,或在原稿的空隙裡批示,紅學研究中,發現《紅樓夢》的批本很多,一個章節不至兩個三個朋友批註,麻麻密密佈滿整個紙面。一部《紅樓夢》讓曹雪芹忙碌了一生,不然他怎麼能說:“滿紙荒唐語,一把辛酸淚呢”。
《紅樓夢》前後增刪十多次但後半部還未完成,由高鶚續寫,多麼難得地修改,難怪成為經世之作。我們現在的人寫書出書都求數量,瓜把兒桃核兒全擺上面,管別人怎麼接受,只在別人面前可以說:“我已出了幾本。”就認為很光彩,有了資格。應像曹雪芹那樣,只求品質,只要是好書,寫上一本足夠了,不好的書浪費人力資金,還給社會增加了負擔,得可慮不好的書讀了無益,應往什麼地方去放。
我認為書稿除向文友請教以外,多放些時間再拿出來讀和修改。我三年前寫的一個長篇今年拿出來修改,裡面的情節,特別是一些細節都忘得差不多了,讀起來如讀別人作品,缺點和毛病都很容易發現,改後效果好一些。有了前邊出的幾本不滿意的書的教訓,以後不會那麼容易把沒改好的作品送到出版社去了。
當然,也有把一些章節改得不如原稿精確的時候。當時寫稿時有靈感有激情,有可能寫得很好,看稿冷靜了,情緒沒那麼順溜,改得枯燥無味是最不好的事情。要改幾年前寫的稿,必須詳詳細細通看一遍,把主線摸透再琢磨著一邊讀一邊改,效果會好些。
文章要好,如畫畫那樣還有個用墨該濃該淡的問題,需要帶過的情節,淡墨從事,需要著重描寫的地方,不要怕費筆墨。據明朝陶宗儀引黃公望《畫山水訣》中說,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然後用焦墨、濃墨,就可以收到層次清楚的效果,顯得畦徑遠近分明。原指作畫要惜墨如金,後來指寫文章、作畫、寫字不輕易落筆,力求精煉。
這一典故告訴我們不論作畫還是寫文章都要認真思考,反復推敲,精益求精,不能草率從事。我想,像我這樣的志大才疏的人更應注意。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