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汉唐时的京都长安

(2021-05-22 09:15:11)
标签:

文化

女作家-柴瑞林

代表作《深宅暗室》

汉唐时的京都长安

前面我曾说过,据资料(据西安半坡博物馆的资料)显示,六千年前的西安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森林茂密,草地广阔,河水流清量充,适宜于热带、亚热带动植物生长。有现在看不到的獐、竹鼠等在热带、亚热带才生长的动物,在半坡时代的西安地区多有生存。后来“老天不作美”,雨量愈来愈少,出现了干旱的今天这么样西安地区。原来的模样早已隐去,变成的茫茫一片楼群,水泥和钢筋成了西安的骨架,西安包括进去了无数的绿色良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这些东西一被包囊了进去,从质上开始变化,都成了水泥和钢筋铸成的楼群。来去攘攘皆人群,汽车如虫,见空不入,除了这些,飞禽、走兽、好花好树好草、清流都成了向往之中的东西。

在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曾在西安附近,也就是现已和西安紧紧连在一起的古都长安花园城。“满城春树雨蒙蒙”,“春城无处不飞花”,古都长安的风景风光,显示了我国古代城市绿化、市容美化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

据记载,距今近2000年的西汉长安,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在这里,宫殿辉煌巍峨,护城河清澈明亮地、从城墙周围滔滔不绝地流过。墙之大小可以从城门的多少看出来,四面有城市十二个,都神秘的隐蔽在浓荫的大树里面。街道宽阔直平,沿街栽满了榆、槐、松柏等树;御沟全栽着直且高的杨树,高入凌云,枝青叶绿,整个街道形成绿色海洋,生机盎然。城郊的上林苑更是一个广大丰丽的风景区。美好的环境促成了从未有过繁华和发达,我们在卢照邻的一首长诗《长安古意》中看长安当时的情景: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本。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候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鸣花。

游蜂游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遒友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武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乐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居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孪,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

雅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线,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鸟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落紫罗裙,清歌一轻口氤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起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车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传,桑田碧海须臾政。

昔日金桥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裙。

汉魏六朝以来能看到不少以长安一类名都为背景,描写当时的自然风景,描写因环境生态旺盛平衡带来的经济发展及上层社会的生活情况。《长安古意》是最为全面的一首叙事诗,让我们如同身临其景一样的详细领略了那景那情那意。

我们再看看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象: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香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从中看出长安的兴盛在民俗中的体现。

“上林苑方圆四百余里,栽种的名花异草,名树奇果3000多种,有西域的石榴、葡萄,有南方的荔枝、龙眼、橄榄,还有粉桃红杏,有名的“含消梨”等,苑内养有大宛(今中亚)之鸟,黄支(今印度)之犀,九真(今越南)之麟、条支(今西亚)之鸟,天下珍禽异兽,应有尽有,各式各样的别宫离离铺300余所,长杨宫、梨园宫、葡萄宫、棠梨宫、五柞宫、扶荔宫,以树命名,成为一格,花果簇拥楼阁,梅竹掩映亭台,星罗棋布的镜湖明池,点缀其间,金波粼粼,碧桃盈盈,完全是一派南国风光。整个上林苑是一座庞大的自然博物馆,也是一座十分壮丽的环境花园。”

据资料记载,唐代的长安比西汉长安更大更美,“它是当时著名的国际都会,堪称我国古代的花园城。城市建设统一规划,街道市井整齐划一,道路平直,井然有序,登高四望,‘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城市绿化有专门官吏管理,选择合适树种,分区栽种,宫扈梧桐掩映,垂柳依依,街道迢迢青槐,绵绵相连,城内河渠萦回曲折,池沼明澈秀丽,形成一处处风景区。”

唐代长安城的草、木、花、果……还很茂繁,在唐诗中常常会看到歌颂环境美好的诗篇:《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黄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据诗的第三句“上林”当指唐代京城长安。因为,作者此时正在京城 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

《诣江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柳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间,遗向邻房觅户钩。

作者诗中描写的是长安东北角的长乐坊。在天高气爽的秋天,应是万木萧寂,李益来到红楼举目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红艳夺目的柿林……。窥一斑而知全豹,长安的只柿树这么繁多茂旺,其它树木不言而语。前一首诗是长安早春的情景,后一首诗是长安晚秋的情景。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其中一首)

雨晴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

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

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

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交空。

满眼景色波澜壮阔,浩气依然,迷人忘返。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唐诗中描写此类观花观各种景色的诗章不但多,而且把长安京城的花季叶茂,森木广阔……描写得淋漓尽致,使我们把长安的生态环境了如指掌,无需怀疑。长安人养花无非是(指宫庭)是讨好统治者,如兴庆宫的牡丹陶醉了天子贵妃,号曰“国色天香”。曲江池里芙蓉满园,十里飘香,成为长安一景。满城花相映红,这些奇丽秀美的景致,就不光是宫庭贵妃等独自观赏了,天下人都可观花赏花,都在这美好的环境里陶冶情操,都在无形中有益着身体,达到心情愉快,延年益寿的效果。美好的生态平衡,环境幽雅佳美,不但为诗人歌吟的不朽主题,留下了永远不殆的传闻佳话,更主要的是刺激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历史的前进中,起到了功不可莫的巨大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