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读《忏悔录》所想到的女作家柴瑞林/文

(2021-04-14 07:07:09)
标签:

文化

女作家-柴瑞林

代表作《深宅暗室》

 

读《忏悔录》所想到的

 

《忏悔录》这本书是卢梭晚年用第一人称写的一部回忆录。以叙述坦率真切使我勇于读了下去。卢梭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漂泊的一生,有些地方让我不可卒读,常为之受苦受难受围追和捉拿心中忡忡然,有时还禁不住掉下辛酸的眼泪。读后已经几年了,那些情节还在胸中激荡,在不平静之时,我想把它们写在纸上,等于给没读过的人们低诉——在远远的异国它乡还曾有这么个人及那么多和他有关系的人和事情,也不再使我感到鲠塞。

卢梭(1712年——1777年),创作《忏悔录》是与其曲折的命运联系起来的。这样说有些不确切,可以说是自己命运的自述,是“人类审视自我的最清醒的、最具力度的精神辞典”。从这部著作中,任何一个生活了半生的人,只要捧它去读,都会感觉到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在上帝面前自我宽恕的真心实音,催人颤栗。是他坎坷的命运事实铸就了《忏悔录》的思想本底。卢梭1712628日生于瑞士日内瓦,他总是说自己是日内瓦公民。祖籍是法国,信仰新教,以后改变信仰天主教。在他出生没有多久,母亲不幸离开人世,父亲是一个不务实的耽于幻想的钟表匠。幼年因父亲喜欢文学著作受到影响,对小说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15岁时因生活没有保障,出去打工当学徒,年幼活苦,在不堪忍受的时候,逃遁出去当流浪者。接着他的父亲流落他乡,他的舅舅成了他的监护人。1732年以后,他过了一段相当平静的生活,有机会弥补学业上的缺陷,系统的学习了历史、地理、天文、物理、化学、音乐和拉丁文,并接受了优尔泰哲学思想的影响。

那时候,他特别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受了他姑姑喜爱作曲辞歌唱的影响,产生的爱屋及乌的心理活动。他说:“……或者说是音乐对我的激情,应缘于我的姑姑,姑姑能唱出许许多多动听美妙的歌曲,那委婉的歌声楚楚动人。因为她的恬静闲雅,以至为周围人驱除了惆怅和忧伤。她的歌声对于我的吸引力还不止如此,即使是我的记忆由于年迈多少有些消损,但对她的许多歌仍保留着一种令人惊叹的记忆。……特别是一首小夜曲的曲调,我还完整地记着,遗憾的是后半段的词儿却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我只能将依稀记着的歌辞呈献给大家:

亲爱的狄西,我怎敢,

怎敢到那小树林里,

去聆听你悠扬的芦笛;

你可知道我们的村里,

大家都在议论着我和你。

……

……一个痴情的牧人

……一个情深的爱意

……丝毫不去顾虑

美丽的玫瑰花儿呀它总要有刺儿。

……

这就是我初涉人世最早的感情世界“包含着孤傲又不失温存的心,……”

1741年,他带着自己发明的一种新的音乐记谱法前往巴黎,但从法兰西学院只得到口头上的鼓励。他在巴黎以教授音乐和给贵妇人充当秘书为生。1743年谋得驻意大利使馆秘书的职位,不久又被愚昧专断的大使赶回巴黎。他应朋友狄德罗之约,为《百科全书》撰写音乐方面的文稿。174910月在狄德罗的鼓励下,应第戎学院的征文,以论文《论科学与艺术》中选,蜚声法国。在这篇论文中,他断然否定了科学和艺术,认为“人生本是善良和幸福的;是文明腐蚀了他,毁了他最初的幸福。”他充分赞扬劳动人民的仆实勤劳,自然憨厚。

1755年,第戎学校再次征文,题目是《什么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应征,文中把原始社会大加赞许和描绘,歌颂人类的自然状态,指出人类的不平等起源于私有观念的产生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他对封建生活和暴政进行了批判,并且提出了以暴力推翻暴力的主张。论文没有中选,但这篇论文发表以后确定了卢梭的声誉。

1756年到1762年,卢梭隐居在巴黎近郊的蒙莫朗西森林附近。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致达朗贝论戏剧书》、《新爱洛绮丝》、《民约论》和《爱弥儿》等著作。《新爱洛绮丝》是描写青年爱情的书信体小说;《民约论》是一部批判强者特权的政治论著;《爱弥儿》则是一部讨论政治问题的哲理小说,在法国思想家中引起了暴炸,致使政府当局下令焚毁,并要逮捕作者。于是卢梭被迫逃在瑞士,又从瑞士逃到普鲁士的居地莫捷。教会发表文告宣布卢梭是帝国敌人,他又不得不流亡到圣皮埃尔岛。管辖这个岛的伯尔尼政府命令他离境,他又被迫前往英国去找哲学家体谟;后与体谟发生争吵,只好化名回法国,长期辗转各地避难,直到1770年才重返巴黎。在流亡中,他发表了多年编成的《音乐辞典》,写了《山中来信》;同时感到有为自己辩护的必要,因而写成自传《忏悔录》,这部作品在作者去世后才得发表。

《忏悔录》是卢梭晚年的重要作品,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年的生活经历,晚年卢梭万分孤独,他只能作为一个孤独的散步者遐想在田野的四季里,他仍然相信自己说过的那些话:“我以同样的坦率讲述我的美德与罪过。”他于177872日悲愤辞世。他给后人留下了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教科书(经典之作)——《忏悔录》,它是“关于人的研究的第一部参考资料”。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者罗伯斯庇尔尊奉卢梭为“精神导师”,其遗体移葬于巴黎的伟人公墓,从历史的眼光看,人们应该拿着《忏悔录》这部著作连同花环敬献卢梭。

这是世界上无数忏悔录中的文学著作中的最精彩的一部书。卢梭在书中毫无遮掩地,坦然地回顾了他的一生。这在一般人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一些羞于见人的不好启齿的情节。他把一生中看到的自己做过的撼人听闻的隐私告诉给了全世界的人,我们不是完完全全看到了他真真的忏悔了吗。剖析了他为贫民追求真理的内心思想和精神世界,也一样不讳避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勇于面对种种难以承受的谴责和污蔑,他以一种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向当时的社会提出了勇敢地挑战:“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是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的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面前,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有谁敢对我说:我比这个人好!”《忏悔录》整部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作者在生下来不久即丧母,双亲遗给他聪慧的头脑,但给他了生羸弱的身体。他生就丰富的感情,文思若不如泉水细细流溢他还不知要在爱情中干出什么明堂来,他在幼小的年龄里,就希望得到成年人的爱情。在艺徒生活中,他饱尝了师傅的呵斥和鞭鞑,该是多么冷酷无情的成长生涯呀?他说过他偷过东西。他戏弄过妇女,无法控制情欲。成年之后,他兴趣广泛,并于年龄相距甚远的瓦部斯夫人成为情侣。

卢梭在《忏悔录》的前面说:“我现要做一项既无前例、将来也无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示在世人面前。我就是这个人。只有我这样的人。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见过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

《忏悔录》是一部宣扬个性解放的书,具有反封建、反宗教桎梏的积极意义。《忏悔录》是卢梭真实生活的50多年的真实记录,是一个贫民和知识分子在统治阶级、社会偏见和宗教传统的压迫下的愤怒和呐喊,是当时进步资产阶级要求人权和尊严的“宣言”,作者将自己的理想、期待、忧郁和孤独感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质疑与对艺术上的浪漫生活的探索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这部作品成为政治上、哲学上的启蒙主义巨著,而且成为后世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之作。

有不少人评价了卢梭的《忏悔录》却认为很好,很诚很率真。

木尔尼雪夫斯基高度地评价了《忏悔录》,他说,从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卢梭是“……一个贫穷如洗、受人中伤、离乡背井但仍然忧情满怀地思念故乡的人,一个疑心重重、无比高傲的人,一个城府很深,同时也什么都不隐瞒的人,一个蔑视一切,同时又需要一切的人,一个卷入许多不可饶恕的、危害别人天赋不那么高的人的事情中去,但仍能保持灵魂运动的纯洁、无辜与天真无邪的人,除他的天真无邪外,他还是一个对当代人神秘莫测、对后代人极易理解的,即狡黠而又善于洞察人心的人,一个对人们充满柔情蜜意的、天才的、品德高尚的恨世者……

《忏悔录》文笔优美,情节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形象,抒情热浪充满全书,成为历史上第一部人生自传体作品。他以求人类的人权、尊严以求全球解放,歌颂自然美学思想和创作实践将永远是文学史上一颗璨亮的明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