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交流》
(2021-04-06 00:49:09)
标签:
文化女作家-柴瑞林代表作《深宅暗室》 |
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交流
应《皇帝文化期刊》之约:写一篇传统文化的散文。面对《皇帝文化期刊》的主办曹焕荣文联主席的盛情,笔者简直有些诚惶诚恐。
为什么呢?笔者知道,不说世界的文明的演化而形成的的民族文化,单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浩如烟海,繁如星辰,孤陋寡闻的笔者,怎么可以写得出,写得好啊!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通过千年以来的文明演化,汇积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素质和面貌的特质文化,成为各个民族的精神思维和观念形态。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的形态以儒、道、佛组成,以儒为核心。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对联、灯谜、酒令等等,其繁多,不能一口气说完。
就我们熟悉的传统节日要一口气说出来,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试试数数:农历新年、元宵节、五月五日端阳节、七月七日七巧节、四月五日清明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除了这些,更多的是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的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也是我们大中华的传统文化范畴之列的。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江河纵横,特别是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与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相得益章,与异国他乡的传统文化相互交流,使我们与异国他乡的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分多彩。
丝绸之路把异国他乡的乐器,如二胡,传进中国成了我们国家的重要乐器,还有舞蹈、服饰、饮食等等,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文化传出了国外,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四大发明、丝绸的制作、陶器的制作等等。
笔者今天要讲的是中国文字外传日本的范例:《日本文化史》中这么说:根据考古记载,日本直至绳文时代,从许多出土遗物如土器、骨角器等,并没有一点文字的痕迹,这说明当时还没有足以将语言从听觉转向视角文字的技术。这些文献的记载证明了日本绳文时代没有自己的文字,比如《隋书.东夷传.倭国》就写道,倭国“无文字,惟刻木结绳。一直到通过敬佛法,与百济求得佛经,始有文字”。日人斋部广成的《古语拾遗》序文也这样说:“盖闻上古之世,未有文字。”
据考古学的发现,汉字初传日本早于上述文件记载,盖于弥生时代中期,约公元一世纪初。王莽时代的货币已经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后来在日本出土的文物(货币)中看到了汉字,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记载着文字的遗物。由此可见,日本最早与汉字邂逅后才有了文字。
《日本文化史》中记载:“随着如佛经典自中国经朝鲜半岛大量传入日本,日本人学习汉字就更普遍了”。
以上只是举一例说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渗透,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外传。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的外传,前面已经讲过了,通过丝绸之路等等传入异国他乡的多多,不可枚举。
中外文化的交流,是我们国家文化研究的基本课题,需要更加全面的、深入的研究探讨,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国传统文化交流更加扩大。
我们相信,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文化,必将以崭新的姿态迈进未来的文化系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