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女作家-柴瑞林代表作《深宅暗室》 |
长篇小说《钻井四部》梗概
我国的石油勘探开发,历数十年的艰苦创业,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其无私奉献的铁人形象,大庆精神更是感天动地,青史长留,《钻井四部》这部文学艺术作品,讴歌颂赞了陇东石油的艰难创业史。
陇东石油的勘探开发,是在极其紧迫的形势下不得不上马的。石油资源的稀缺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个大庆油田,远远满足不了举国用油的急需。听从党的召唤的石油人,从四面八方会集陇上,头顶着“唯生产力论”的沉重压力,进行着艰难的石油钻探开发,开创了长庆油田的新篇章。
《钻井四部》写出特殊年月,特殊条件下,石油人的拼搏奉献精神,用生动的故事情节,逼真的人物形象,演义了一个英雄的群体——钻井四部。他们真正作到了像铁人说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堪称黄土塬石油会战空前绝后的壮举。
钻井四部所在地,是一个长久荒凉的穷乡僻壤,沟梁山峁纵横,穷山恶水满目的黄土地。钻井四部一群人到此集中打井,多是部队转业来不及培训就上岗的士兵,另有农村招来的青年农民,技能素质无从说起,仅凭一股硬拼的热劲生产,致使工伤事故频出,方方面面困难重重。
应该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时物质资源极度贫乏,粮食定量30多斤粗细粮混合标准,食油蔬菜无法供应,工人饿着肚子打井,疲惫身子硬撑。石油人孩子入托、子女上学、老弱病残抚养,一连串问题无法解决。面对如此艰难局面,钻井四部指挥杨春风、钻井大队、工会、宣传干部群策群力,发动职工家属,白手起家,走出了石油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独具特色的创业路。家属办农场投身劳动,在荒坡野岭开垦田地,种粮种菜,养牛养羊,实现粮油肉菜自给自足。为解决种籽问题,许多家属步行数百里,返回农村故土,一粒一把搜集捡拾来籽种。自己动手办起窑洞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为提高职工的文化和技能水平,又办起文化学习班、技术培训班。
作品具体详尽地记叙了石油会战中,每项福利事业的兴办过程,都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有极左思潮干扰破坏,有落后习惯势力阻挠,有简单粗暴作风消极影响,有思想性格碰撞冲突,成功与失败,眼泪与欢乐并存。在这个石油部落里,既有团结一致命运与共的总体特点,亦有两条思想路线激烈交火,生活大集体中的成员各以自己的生活历程,展示了活生生的个性特征。
总之《钻井四部》一书,让我们重温石油人会战陇东,在环境恶劣、后勤供给严重不足下没有等靠要,奋发图强拼搏进取,使石油生产面貌焕然一新,那种饿着肚子打井,未经培训上岗的现象,早已成为历史,石油工人的生活福利待遇,也愈来愈让人们羡慕不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读《钻井四部》能给我们以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让我们更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石油大业搞得更为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