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瑞林长篇小说《《山崖上的村庄》大纲》

标签:
文化女作家-柴瑞林代表作代表作《深宅暗室》 |
《山崖上的村庄》大纲
《山崖上的村庄》的作者一生都和贫穷的山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十分关注那为数众多默默无闻地处在穷乡僻壤的农民兄弟生存状态。他们的现状,他们的企盼,他们的苦斗,他们高尚的精神世界,他们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部署下观念的更新,脱穷致富的艰难,迈向文明的豪迈心态,这些反过来激起了作者写作的激情,于是她几乎用了全部的热情写出了这部20多万字的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山崖上的村庄》。
《山崖上的村庄》是从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把握时代的脉搏,从改革开放的广阔时代背景上把握生活,以历史与现实的交叉上了解生活的主潮和志向,从一段生活发展的全过程或人物命运的历史把握农村社会生活的丝缕交错交系,又善于选择一个表现这个生活的角度切入。作者取材角度新颖,以一个外来人李明为楔,逐一展现一个个人物形象。这一系列人物都具有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北方这块土地的特定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心理所造成独特人生,跃然纸上。
书中的主人公李明是一位乡村教师,因为他所居住地李村有一条河,常常在夏天倾盆大雨之时发大水,使沿岸的李村人民受灾,这一年竟然遭到了千年不遇的暴雨袭击,整个村庄的土地和房屋等等几乎全部被毁坏,大量的村民遇难,组织上把幸免的人一个个输送的外村安居生活,计划在这里修建一座很大的水力发电站。李明的妻子儿子在这一次天降的灾难中失去,他一人因为难发当天去县城送他的学生考学,侥幸没有遇难。他被百里外的王村村长王志点名向组织要了去,因为他是一位有文化有智慧有担当的中国共产党员。
李明来到的村庄王村却是一个干旱无比的村庄。那一村庄土地脊薄,没有水源,在十几里路的深山里担水吃。村庄是在一个山崖的中间,连进县城的路都没有,简直是插翅难飞。不用说这里与世界阻隔,文化生活就十分落后,往来皆白丁。由于王村自然环境恶劣,村民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穷苦日子,于是这里人们疾病丛生,社会风气陈旧落后,村民虽然一个个朴实却很难教化。更为严重的是王村的党支部书记吴金成和会计张俊秀是党内的黑恶势力,多年来,他们贪污和克扣上面组织给王村拨发的救济款、救济粮及其他救济物质,王村的贫困户得不到国家的照顾和温暖。他们在这一方为王霸道,制造事端,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侵害。村民们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可是这里的村长王志虽然思想诚实,道德高尚,但是在思想深处却存在着封建迷信以及对时代的发展赶不上趟的问题,看不到这一股黑恶势力的严重性。王志并且性格粗暴,有一言堂倾向。当李明一进村就落脚在这一全村村民信得过的王村长家里时,王村长当夜和李明交心长谈,下决心和李明一起把王村的事情办好。
第二天,王村长把李明通过开村委会,介绍给广大村民和村干部,说咋们村里来了李明这个文化人,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从这天开始,李明就成了文化落后的王村的一把火,照亮了王村落后的山山岔岔。他是一位灾民,什么“官职”都没有,可是他什么事情都上心。
李明虽然因为全家人遇难,痛苦不堪,可是他将悲痛化为力量,立马就甩开膀子大干起来。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自己肩上,主动为王村人民的利益挥洒热血。他是敬业、诚信、善良集于一身的知识分子,在他的行动中充分体现出传统的美德和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受到王村人民的爱戴。
他为王村人们做出了数不清的好事。他挽救了一位妇女因为丈夫刘南在她们新婚几天就回部队,多年联系不上,使她得了神经病,十多年疯疯癫癫,他一进村第一个遇见了这一疯子,了解情况以后,从此就自告奋勇地给这她在深沟里担水,在荒山上挑柴,千方百计帮助她找到了丈夫刘南,夫妻团圆,多年的疯病得以好转。他用自己一点微薄的救济费,为患上疝气和肺结核顽疾的狗剩到医院治疗,解除了狗剩多年来的疾病痛苦,挽救了狗剩和静女的婚姻。他把多年因为摔坏了一条腿失去了劳动能力的的拐子,想法设法送去医院做了矫正手术,使拐子恢复了健康,娶到了他心中深爱着的漂亮聪慧的五枝姑娘,过起来幸福的生活。
他破四旧立四新,成全了拐子妈和王铁匠的合法婚姻,粉碎了村子里对他们的关系的不正确看法和说风说雨的不可忍受的现象。在他的努力下,使村子里70多岁的虎头爷对比他小30多岁的莲花的畸形婚姻得到了正确认识,帮助他们离婚后,各自与自己心中早就有了爱情的对象结了婚,在美满幸福的生活中,各得其所。
他在王村身躬力行破除迷信,正确引导村民们和自然干旱作斗争,以实际行动教育村民甚至王村长靠用迷信方式向上苍祈雨是没有作用的。
他火眼金睛,到了王村不久就了解到王村的黑恶势力,一边仔细地取得充分的证据,一边向上边组织汇报,不久,就将这一危害极深的黑恶势力的毒瘤拔掉,还了王村这一方土地的平安,为王村的繁荣发展打好了坚固的基石。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李明领导全村人民一边利用王村山野里特有物种的红柳条,大搞编制品,一边让村民们走出村子销售,使极度贫穷的王村人民的生活一天天见好。
李明知道要让王村人民彻底脱贫,必须先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于是他发动大家办起了农民识字平台。他把下放到村庄里的文化人才,艺术人才发动起来,为落后的村庄培养人才,加强了村子里的文化力量。他与全村的干部和村民同心同德,办起了学校,使该入学的学龄儿童有学可上。李明以上这些成绩都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明了的,都有一个慢长的过程,步步维艰,困难重重。
当上级组织看到了了共产党员李明的勤劳、智慧和顽强以及与时俱进的睿智与创新精神,任命他为县上领导干部,他却放弃了这些优厚的待遇,怀着一腔热血,不离开王村,一个心意和王村村民一道致富。
他明确地认识到,若要改变乡村艰苦面貌,必须先修路,只有道路通向远方,落后就会消除。要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首先是打出水井,一边改善村民的吃水问题,有了电力支持发展乡镇企业,不愁致不了富。于是他一边向上面组织申请,一边请专家来王村做地质地貌勘察,一边和油田单位联系请求对王村修路和打井进行支持,下决心走工农结合的道路。他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克服种种困难,奔向山崖石滩,开出一条王村几千年来才敢想的公路来,打出汩汩自己流淌出水的水井来。李明始终走在头里,苦他先吃,累他先受,从来没有怨言,坚持不变,持之以恒。所以说,自李明到了王村,从此王村这个落后的村庄,这里的每一个村民都沐浴在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之中,一步步做出了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李明深深地认识到,中国人民,从小一点说就是王村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浪潮中时不我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从而使王村的人民坚信,在堪称时代模范的李明的带动下,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会不断深入,真正的好日子就要到来。
可是在修公路开山炸石头的当中,山石崩裂,在一个十分危险的地方,李明为了抢救一名村民而壮烈牺牲。李明的牺牲给王村的广大干部村民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可是王村人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个都争当开放改革的先锋、实践者,以勇敢担当、善于创新的精神,要和英雄李明在世一样,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一个又一个新的篇章。不久,王村的村民很快实现了全面小康,王村正向着乡村振兴的新高地冲刺,朝着先驱者李明的高层目标奋斗。王村人民在李明精神的鼓舞下,梦想在王村古老的山野土地上永远展翅飞翔。王村在不断成长,美丽的王村将会成为一片鲜花烂漫充满诗意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