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瑞林为书法家张伯荣先生出版的书法专著《瘦金体技法分析》写“跋”

为书法家张伯荣先生出版的书法专著《瘦金体技法分析》写“跋”
书法家张伯荣先生即将出版的书法专著《大楷瘦金体技法》,是他公开出版的书法理论第六部专著。他以前出版的五本书法专著,我也都跟读和欣赏,我赞赏他的理论新颖和著述技巧,因而在他每一次出书之际都为他提笔撰写前言、序、跋。
伯荣先生1955年走出校门以后,几十年间在祖国的大西北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地震勘探和石油地质研究方面积累了雄厚的经验。退休以后,将研究的着力点放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交叉与渗透上。根基于科学的沃土,将触角伸向艺术领域,探讨科学、艺术、哲学方面的相关问题,并将所写的专栏文章汇集成一本专著《漫谈科学与艺术》。该书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称赞,我曾经仔细阅读,之后写出一篇读书心得《灵感是发明创造的向导与动力》。他不但积极宣扬科学与艺术应相互结合,而且身体力行,没隔多久,他出版了一部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力作《中国书法笔力分析》。
在他的第一本书法理论《中国书法笔力分析》中,我说:“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特质之处。”我十分钦佩他的探索求实的精神,他在科技工作中养成了求真探索的思维习惯,也体现在笔力分析的探讨中。书法技艺,表面看来是书法家个人灵性的发挥,实际上也有内在规律性的东西。他的笔力分析,正是深入探讨写字用力的内在规律,把书法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本重要著作。为了取得对写字的感性认识,他刻苦练习书法瘦金体,因而他的瘦金体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曾经求一墨宝,挂在床头,日日习看。
《中国书法笔力分析》由齐鲁书社出版之后,引起了书法界的关注。但他并没有满足取得的成绩,更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加强了对书法笔力分析的探讨力度。遍访古今书法论著,又在写字中加深体验,总结滴滴点点的经验,使他的笔力研究不断地向纵深拓展,于是又一本书法专著《中国书法笔力详解》诞生了。对笔力的探讨毋庸说又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惊人成果,达到了书法研究的一定的高度。这本书出版以后,《藏书报》、《全国新书目》及时进行专文报道。2013年7月31日,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办了“张伯荣专著《中国书法笔力分析》研讨会”,专家们对此书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媒体和网络发表了专题文章和特别报道。
张先生在深入研究笔力的同时,不断开阔视野,2014年他的又一部书法研究成果《中国书法笔法探讨》问世。在这部书中,对有关笔法的各方面问题都有论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随后北京书法家协会组织书法家对该书进行研讨,大家认为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通过这一本书法专著,使我们更加看到了他的书法研究与众不同,他始终把科学分析的方法用到书法技法的研究之中,对相关问题力求得到明确的解答。显然他的书法研究一步步臻于成功。
紧接着,先生又于2016年4月出版了专著《中国书法用锋汲要》。他认为,笔力、笔法、用锋是组成书法技法的三大要素,三个方面的研究是相互关联的系列成果,缺一不可,必须把“用锋”的问题阐述清楚。于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写出了《中国书法用锋汲要》这本阐明不同用锋的重要著作。
伯荣先生的书法理论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书法家刘俊辰在博客上留诗称赞:“笔法笔力推究深,科学思维岂因循;用笔千古原一理,廓清迷雾始逼真。”诗人木芙蓉写道:“您那让人耳目一新的笔力分析,都是社会文化繁荣的风景。”他的同学徐承瑶说:“您工作专业上是我的榜样,文学艺术方面造诣如此之深,仍是我的榜样。看到兄长有如此的成就,我作为师妹真感到骄傲和自豪。”确实我们应当感谢他的辛勤努力和默默奉献。
2017年2月,从齐鲁书社传来喜讯,“2016年我最喜爱的鲁版书奎虚奖”公开评奖,《中国书法用锋汲要》在众多的书目中获参评提名。一本研究书法理论的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伯荣先生也很兴奋,并即兴写了一首诗,《参评奎虚奖有感》:
现在,伯荣先生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又写成《瘦金体技法分析》。这是他将所取得的书法理论应用于写字实际而迈出的又一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通过这本书来验证已建立起来的技法理论。也希望读者诸君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这些理论,所以我要向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推荐这几本书,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书法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