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柴瑞林随笔《再谈孝道》

(2019-07-30 09:23:40)
标签:

文化

育儿

柴瑞林

代表作《深宅暗室》

柴瑞林随笔《再谈孝道》

柴瑞林随笔《再谈孝道》

 

再谈孝道

 

作为一个标准的人,即是为家尽孝为国尽忠。在家不孝的人,难以尽忠。因为孝道和忠是衡量人的行为准则。

批评孔子的孝,把孝说成是四旧之最,这是大错特错的观点。孝道虽从古有之,但不会是有人说的那样,是特别为了奴役妇女而想出来的花招。古时候的人说孝顺父母不怕天,父母在不远游,子女、特别是儿媳妇每日三省公婆,早省要在满天星星的黎明前,晚省得在公婆要入睡的时候。记得母亲对我说,晚上没省过公婆的她们,因为一整天的劳动,早疲累不堪了,还不敢有片刻的休息和大意,站在公婆门外在门帘缝隙里窥视他们说着闲话,抽着烟,不时张嘴打呵欠时,便估计快入睡了,但还不敢进去,要等他们有入睡的行动时,才把尿盆儿提进去,帮着扫炕铺床,伺候到睡定,才给息灭灯,退了出去。父母的婚姻都是双方老人订的娃娃亲。母亲说,幸亏你爹是个知识分子,要遇个愚玩之人,也得过一生。母亲的话含有很大成分的侥幸之意,但,殊不知多少娃娃亲因感情不合而悲惨一生呢!所以说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产物,但不是传统的都正确合理、天经地义的。该灵活使用的传统道德也要灵活应用。

在古代,人们在个体农业的梏桎中,必须安居,才能和国家政权相互谐调,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程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战胜灾害,才能维护太平世道。

古代中国只有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条件,也是唯一选择,生产组织即是一家一户的农夫小单位形成的。国家机构离不开一家一户农夫的纳税进贡,国家自然要想办法使这些个小农家组织定居乐业。如若达不到上下协调,内外稳定,则天下大乱,国便有丧失的危险。为了巩固基层秩序,增加人们远近上下的团聚力,只有利用“孝道”的至高原则。一个家庭的兴败是国家兴败的缩影。一个国家的最基本的细胞是家庭,古时候更为重视家庭这种构成国家的基本细胞。家破国破,不利用“孝”道去聚结为国再忠也是空谈。所以千百年的“孝”道真正大过了忠的作用。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渐渐把“忠”和“孝”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古时候,一个人出生以来,不“孝”则天诛地灭,不忠还没那么严重。有些朝庭的官员,为了父母,在晚年可乞骨骸回家,不算大逆不道。如果抛弃父母去外求官,可是万人唾骂的事情。

“孝道”在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到了今天,我们不会取掉这种千年的传统道德,更要重温,要将古老的“孝”“忠”根据社会主义社会时代的今天,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思想体系。这种高度抽象概括意义的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对治理社会混乱和民族的兴衰,有决定性的作用。

 

 

 

 柴瑞林随笔《再谈孝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