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瑞林随笔《边塞诗》
标签:
历史文化柴瑞林代表作《深宅暗室》 |
边塞诗
边塞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炽热质朴,启迪人上进,催人奋发,拼搏不息。
边塞诗是反映边塞风貌和生活的诗歌,当然更主要的部分还是反映边塞战争的诗篇。我国边疆了阔壮丽,边塞绮丽的风光、风貌、丰富多彩的生活,繁盛的文化、经济交流,无不在边塞诗中得到反映。最早在公元前105年就产生了边塞诗。那时候远嫁乌孙王的 刘细君吟唱的边塞诗悲悲切切,盼望回归的心,充分的表现在诗的字里行间。她如哭如诉:“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鹤兮回故乡。”这首诗读来,催人泪下,它既抒发了远嫁西北边塞的汉家女子的思乡情绪,和格格不入的西北民族的住毡房,吃半生不熟的肉食,饮奶酪的腥气难当的滋味,诗的本身也谈不上有多么高妙,只是反映的情况真切,情感凄楚动人。边塞诗在不断发展之中不断走向老成和娴熟。从汉到隋都没有什么好诗,一直到了唐朝,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的鼎盛时期。持续100多年的时间产生了一大批歌颂边塞风土人情,硝烟征战的诗人。到了唐朝我们大西北的土地面积空前辽阔,国家在军事,文化、经济都得到一个迅速发展的局面。当时的丝绸闻名世界,各国慕名前来贸易,我们也在丝绸之路上前进踊跃。那时候边界敌情更紧,日日不息的战争,使边塞人民和内地人民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文人志士一方面参战对敌,一方面高歌爱国情怀,内地的文人也激情满怀,赴边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形成了渊源不断的边塞诗潮流。
那时候,非但一般文人、官吏奋笔畅叙肠怀,连皇帝也稳坐不住了,挥毫吟诗了。他们也写出了好诗。唐太宗李世民的边塞诗《欲写长城窟行》、《执契静三边》都十分感动人。特别是《欲写长城窟行》景色和出征场面都很有气魄。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里波,阴山千里雪。
迥成危烽火,层峦到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塞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寒,笛羌韵金钲。
绝漠于戈戢,本徒振原隰。
都慰反龙堆,将马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立名。
荒裔一戎衣,贡云凯歌入。
唐太宗的大臣魏征跟随他也写了一些好的征战诗。如他的:《出关》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光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粤,凭轼下车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川。
古木鸣塞鸟,空天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
岂不惮艰险,深权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诗中充满了不畏艰险,驱狼逐鹿,深怀国土的爱国豪情。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亲自到过西南、西北,写的边寨诗真切动人,如《夕次莆类律》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走朔气,新月照边秋。
烽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领会封侯。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初唐的边塞诗已从泛拟古的框框里脱颖出来,有了自己的风貌。
盛唐时期,涌现出一大拟擅长写边塞诗的诗人,其中最为有成就的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等,形成著名的“边塞诗派”。高适的代表作《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戈鼓不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慰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来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著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遥那可度,绝城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塞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全诗因雄浑豪健的笔触热情歌颂了战士们辛勤戍边、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也以“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对比,揭露出统治者和战士在生活中苦乐悬殊的严酷现象。更主要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中,描写了战士们的内心世界,细微贴切,十分动人,刻化深刻,发人深省。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场面,揭露了大好喜功的将军的亟功扬名的罪恶行经,全诗隐伏着诗人对统治者及不为国为扬名并图利的大将的讽刺,辛辣深刻。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最杰出的代表。他创作的八十余首边塞诗,有的生动的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奇丽景色,有的逼真地刻画了边塞征战的激烈场面,有的真挚地抒发了思亲怀乡的急切心情,有的热情地赞美了粗犷豪放的西部歌舞,全面反映中外文化交流后体现出来的新情景。有人说:“他笔下风大、雪厚、霜重、碛广的自然风貌与酷暑严寒、春短冬长的特殊气候特征并不使人读而生畏,反而能给人以高昂、悲壮、豪迈的感觉和美的享受。”如《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蒲;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主要的特色是充满奇情妙想。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详详细细,不拘一格,也有细微的刻化,有真实情景的描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给读者展现了边塞瑰丽浑厚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边塞生活气息。把内心的主观感受和盘托出。在大雪纷飞,寒气凝结的情况下,还悠闲地歌咏自然和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明显特殊,有很突出的艺术感染。
其它诗人的边塞诗作也各有特色,如王昌龄善用乐府旧题、七绝的形式提炼题材。他的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程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清朝沈德潜《说诗?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劳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力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天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有人说:“沈化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为什么这样平凡的思想意境能写成一首压卷的绝作呢?”
他还说:“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乐府诗是要谱成乐音、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常见的词语。《乐府诗集·横吹曲词》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开‘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月夜明,秋色照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过陵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后,你就能看清这首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之前加了个‘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之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发生的与胡人争斗的一系列战争悠久的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从古到今,凡是有口皆碑,家喻户晓的好诗,首先都是语言平白如话,字眼极为平常,只是字字句句都能安坐在它应安坐的,恰恰的那个位置上一样。往往在这些地方上体现出诗人高过一般的艺术表现手法。
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含蓄深沉、宛转动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据唐人薛同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况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广为传唱的名篇。
此诗着力描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写得悲壮凄苍,没有使人颓丧的情调,看得出王之涣的广阔胸怀。不失边塞雄姿,悲终不只说悲,饱含雄浑壮烈之意,所以成为唐代边塞诗人的名著,世代不衰。
李颀的《古从军行》写得警辟深刻、形式整饬严谨。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瑟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市,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怕能犯忌讳,所以题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大好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疾苦不顾的卑劣行径,加以讽刺,悲壮感人。
崔颢的诗,风骨凛然、生气勃勃,很为人们赞许。他的《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泰关险,驿路西连汉畴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如何此处学长生?
崔颢现存的诗,大都格律齐全而严整,这首诗一变以往律诗的传统格式,别具神韵。
盛唐以后,因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渐渐低落,边塞诗作和其它诗作一样还不如鼎盛时期艺术瑰丽。但无论诗作的艺术动力如何,都能体现出宏大的爱国情怀,以现实主义的内容和浪漫主义的精神融为一体,能够汲取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民歌的营养丰富边塞诗的内涵,对诗歌的发展不能说没有深远的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