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书评《品读李亚明先生的散文集——山高水长》(女作家-柴瑞林著)

(2016-09-13 02:54:18)
标签:

文化

女作家-柴瑞林代表作

代表作《深宅暗室》

品读李亚明先生的散文集《山高水长》

“二十年前我读过你的《无缘相逢》,二十年后我们又相缝在博客里。这是无缘中的有缘,这是你赐予我的又一次机会。姚学礼为你写的序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次次对你增加无限的敬仰之情,你弃医从文,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姚学礼的《天傾西北》,也曾读过,受益匪浅。我是你最忠实的读者,愿你多指导!!谢谢!”

        二零一六年四月二日在笔者的博客上,看到以上这么一段回复。当时,笔者并没有在意,因为以往经常有许多读者会发表,阅读笔者拙著的感慨之言,也就轻而易举的准备让它滑过去。可是当笔者突然想到,这明明是一段回复笔者对他博文评论的话,却为什么发表在这里?还用这种口气说话啊?内容也不和他的博文符合啊?于是笔者回头于他的博客,仔细了解情况。这原来是一位黄土塬山区的名字叫李亚明的作家,难怪在拜读他博文时闻到了一股泥土的芳香。灵感使笔者大悟,那些熟悉的乡语,不是使笔者无意中见到了故乡的人吗!为此,笔者告诉他自己的微信号,不久,他就成了我们朋友圈的人,成了我们全国性质的作家以及各行艺术家所构建的《大家谈》群聊交流中心的主儿。

一天,他在微信上对笔者说,柴老师我出了一本散文集《山高水长》,没有人为我写书评。他恳切的乡音使笔者明白他的意思,于是,笔者告诉他:“您把书寄我,我拜读。”三天以后,笔者收到了他的快递邮包,看见了他的大作《山高水长》。这本散文集是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装帧美观大方,很有些爱不释手的感觉

拜读作品的同时,也就了解了作家。

作者李佳明出生于甘肃省庆阳市怀县。他的家乡环县和笔者的家乡庆城县紧邻,两个县都属于庆阳地区。从这本书的序文中得知作者在他的生命历程里,除了外出求学,一直都生活和工作在这一地下宝藏丰富的、不同凡响的土地上。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开花结果。

我们知道,早在北宋时期,在岳阳楼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岳阳楼名震千古的诗句的名人,他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范仲淹,曾经在这里统军筑城构建堡塞防卫外患,领导当地人民群众发展农耕畜牧事业。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毛泽东主席当年发起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浩浩荡荡的中国工农子弟兵就是经过环县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一路在这块土地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宣传了革命的道理,这块土地从此就更不同凡响。不言而喻,庆阳地区环县是几千年以来的兵家之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决定胜利的要地。无疑说这里既有古代的文明,也有延安革命及延安特定的文化传统,有我们文学艺术的创作典型资源和不朽主题,特别是对于土生土长的当地知识分子来说,简直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难怪乎,在笔者拜读李亚明的作品时,就读出了不一般。

笔者,从十几岁就立定了走文学之路的志向,开始迷恋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特别是沉迷在西方国家的文学作品之中,难以自拔,法国17世纪18世纪的文学巨著成了笔者的灵魂,成了笔者长期的品味佳肴,睡里梦里在里边踩踏采撷,对我们国家的乡土文学倒是不怎么在意,几十年走过来了,才意识到自己不去品味放在锅里的美食,却拿着乞讨的碗飘游在异国他乡。洋味吃得多了,也有腻味的时候,那么回过头来品品我们自己土地上,自己家门口生长出来的无公害无异味的绿色食品,也许很好,李亚明的散文《山高水长》正是最地道最美味的。

首先使笔者感动的是亚明不是用虚构的、意象的、过于渲染的手法写出来了这一丰厚的作品,而是用记实的,基本原汁原味地展现出了人们确信的生活原版。使拜读的笔者,犹如回到了阔别了几十年的故乡,与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一起重温幼年生活的韵味。徜徉在他的作品中,感到了这片土地的温热,情不自禁地吸收到了这块土地之下的石油和煤炭的异香,嗅到了树木茂盛,花草稠密的芳菲,是一种沁入心扉的甘甜,感到的是是一种神情相扣的喜悦。

亚明在《难忘少年时代》里这么说:“一场肆虐的暴雨过后,我家的土窑崖面大面积塌方,父亲被深埋其中。当人们从厚厚的黄土中刨出来时,可怜的父亲心脏已经停止跳动…..当时在场的叔叔婶婶在我家翻箱倒柜,想给父亲找件新衣服,但是,却只翻出了父亲当年参加解放战争时穿过的一件旧雨衣……

自然灾害使作者的父亲突然离开了人世,读到这里,笔者和作者当时一样沉痛,不禁潸然泪下。那坍塌的黄土窑洞,那被大家从厚厚的黄土里刨出的父亲……这个过程,急待着被刨出来的父亲还有一线生机,可以抢救过来,可是……作者似乎用平淡的笔墨叙述给他的读者,可是那种场面,使读过的人永远不会忘怀。

父亲虽然这么惨痛地走了。可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穿过的一件旧雨衣,使读者对牺牲者肃然起敬,因为,这件普通的旧雨衣,使我们想象出栩栩如生的父亲穿着这一件雨衣,出生入死于风雨交加的战场,浴血奋战的种种状况。山区、土窑洞是平凡的,甚至可以说简陋的是落后的,可是这里的耕耘者,守望者贡献者的父亲是不一般的,是真诚的,坚强的,是伟大的。

笔者认为作者不是用笔向我们倾诉,而是用照相机原原本本摄影给我们,那么逼真,那么使人在直观的场景中牢记了这惊人的一幕。

在《母亲的唠叨》一文中,作者说:“一个秋日的饭后,母亲牵着她雪白的宝贝小绵羊在山边收高粱。谁曾想到,一只饿狼突然从山沟里冲上来,死死地咬住了小绵羊的尾巴,任凭庄稼地里的人千呼万唤,狼还是叼走了小绵羊马勺大的尾巴…..母亲快要被这饿狼气哭了,她摘下头上的包巾,扎在小绵羊流血的尾巴上,伤心地说,我把小羊当我的命对待,哪里想成了这般摸样。”这是回忆母亲的一段描述。作者也同样是用白描的手法,也就是我在他对回忆父亲一文中说的一样,仿佛是摄影给我们看的。

在这一段的叙述中,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母亲——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在高粱地里干活,在饿狼叼走了她心爱的小绵羊的马勺大的尾巴以后,母亲首先快气哭了的表情,她摘下头上的包巾给小绵羊包扎伤口的动作,活灵活现地展现地在我们的面前,这一场面不就是作者为母亲照了一张照片吗。

亚明用同样的手法描写了他的哥哥姐姐老师同学儿子女儿,注定了,在这本书里,他为他的亲情友情都原汁原味地、一个心意地恰如其分地勾画出来他们的形象,而后把生活的方方面面配饰在他们的身上,渗入在他们的灵魂之中,活灵活现,楚楚动人;实实在在,无可猜疑,无可深思,恰恰的是那样。

亚明还有一些描写农村自然风景等氛围的篇什,同样是原版“摄影”,给读者一次饱满的眼福,同样不用费神去想象,自然安闲地欣赏到了这些美味的快餐。

全书文章篇幅短小精悍,干净利落,段落清晰,详略得当;语言农村化,地域化,口头化,质朴自然,朗朗上口,亲切可人。这是很难得的民间文学真品。通篇拜读完大作以后,神回自然,陶然其间。

现在,笔者引用中国天津高级政工师、著名书法家崔梦钧老师,于2013107号在笔者博客的评论中、曾经说过的几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朴无华,清新自然。赞!”

笔者喜欢李亚明先生这一部不同一般文学作品,阅读之后,感激之余,一定介绍给更多的读者分享,让更多的读者为先生的作品定位、喝彩、鼓励先生前行。

谢谢作者李亚明先生!

 

柴瑞林

           2016912号晚草稿于北京海淀区寒舍

 

 

中華民國105年09月16日 星期五 (2016年09月16日)   農曆: 丙申年 8月 16日煞東 沖羊 48歲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logo.jpg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ad/lu3pic.jpg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page/9.jpg
品讀李亞明的散文集《山高水長》/柴瑞林
2016-09-16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bline.jpg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facebook.png
柴瑞林

二零一六年四月二日在筆者的博客上,看到以上這麼一段回復。當時,筆者並沒有在意,因為以往經常有許多讀者會發表,閱讀筆者拙著的感慨之言,也就輕而易舉的準備讓它滑過去。可是當筆者突然想到,這明明是一段回復筆者對他博文評論的話,卻為什麼發表在這裏?還用這種口氣說話啊?內容也不和他的博文符合啊?於是筆者回頭于他的博客,仔細瞭解情況。這原來是一位黃土原山區的名字叫李亞明的作家,難怪在拜讀他博文時聞到了一股泥土的芳香。靈感使筆者大悟,那些熟悉的鄉語,不是使筆者無意中見到了故鄉的人嗎!為此我告訴他我的微信號,不久,他就成了我朋友圈的人,成了我們全國性質的作家以及各行藝術家所構建的《大家談》群聊交流中心的主兒。

一天,他在微信上對筆者說,柴老師我出了一本散文集《山高水長》,沒有人為我寫書評。他懇切的鄉音使我明白他的意思,於是,筆者果斷地回答:“您把書寄我,我拜讀。”三天以後,我收到了他的快遞郵包,看見了他的大作《山高水長》。這本散文集是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裝幀美觀大方,很有些愛不釋手的感覺拜讀作品的同時,也就瞭解了作家。

作者李佳明出生於甘肅省慶陽市懷縣。他的家鄉環縣和我的家鄉慶城縣緊鄰,兩個縣都屬於慶陽地區。從這本書的序文中得知作者在他的生命歷程裏,除了外出求學,一直都生活和工作在這一地下寶藏豐富的、不同凡響的土地上。他在這裏出生,在這裏開花結果。

我們知道,早在北宋時期,在岳陽樓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使岳陽樓名震千古的詩句的名人,他就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范仲淹,曾經在這裏統軍築城構建堡塞防衛外患,領導當地人民群眾發展農耕畜牧事業。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毛澤東主席當年發起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浩浩蕩蕩的中國工農子弟兵就是經過環縣進入陝北革命根據地延安,一路在這塊土地播下了革命的種子,宣傳了革命的道理,這塊土地從此就更不同凡響。不言而喻,慶陽地區環縣是幾千年以來的兵家之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決定勝利的要地。無疑說這裏既有古代的文明,也有延安革命及延安特定的文化傳統,有我們文學藝術的創作典型資源和不朽主題,特別是對於土生土長的當地知識份子來說,簡直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難怪乎,在筆者拜讀李亞明的作品時,就讀出了不一般。

筆者,從十幾歲就立定了走文學之路的志向,開始迷戀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特別是沉迷在西方國家的文學作品之中,難以自拔,法國17世紀18世紀的文學巨著成了筆者的靈魂,成了筆者長期的品味佳餚,睡裏夢裏在裏邊踩踏採擷,對我們國家的鄉土文學倒是不怎麼在意,幾十年走過來了,才意識到自己不去品味放在鍋裏的美食,卻拿著乞討的碗飄遊在異國他鄉。洋味吃得多了,也有膩味的時候,那麼回過頭來品品我們自己土地上,自己家門口生長出來的無公害無異味的綠色食品,也許很好,李亞明的散文《山高水長》正是最地道最美味的。

首先使筆者感動的是亞明不是用虛構的、意象的、過於渲染的手法寫出來了這一豐厚的作品,而是用記實的,基本原汁原味地展現出了人們確信的生活原版。使拜讀的筆者,猶如回到了闊別了幾十年的故鄉,與父老鄉親兄弟姐妹一起重溫幼年生活的韻味。徜徉在他的作品中,感到了這片土地的溫熱,情不自禁地吸收到了這塊土地之下的石油和煤炭的異香,嗅到了樹木茂盛,花草稠密的芳菲,是一種沁入心扉的甘甜,感到的是是一種神情相扣的喜悅。
亞明在《難忘少年時代》裏這麼說:“一場肆虐的暴雨過後,我家的土窯崖面大面積塌方,父親被深埋其中。當人們從厚厚的黃土中刨出來時,可憐的父親心臟已經停止跳動…..當時在場的叔叔嬸嬸在我家翻箱倒櫃,想給父親找件新衣服,但是,卻只翻出了父親當年參加解放戰爭時穿過的一件舊雨衣……”

自然災害使作者的父親突然離開了人世,讀到這裏,筆者和作者當時一樣沉痛,不禁潸然淚下。那坍塌的黃土窯洞,那被大家從厚厚的黃土裏刨出的父親……這個過程,急待著被刨出來的父親還有一線生機,可以搶救過來,可是……作者似乎用平淡的筆墨敍述給他的讀者,可是那種場面,使讀過的人永遠不會忘懷。

父親雖然這麼慘痛地走了。可是他在抗日戰爭中穿過的一件舊雨衣,使讀者對犧牲者肅然起敬,因為,這件普通的舊雨衣,使我們想像出栩栩如生的父親穿著這一件雨衣,出生入死於風雨交加的戰場,浴血奮戰的種種狀況。山區、土窯洞是平凡的,甚至可以說簡陋的是落後的,可是這裏的耕耘者,守望者貢獻者的父親是不一般的,是真誠的,堅強的,是偉大的。
筆者認為作者不是用筆向我們傾訴,而是用照相機原原本本攝影給我們,那麼逼真,那麼使人在直觀的場景中牢記了這驚人的一幕。

在《母親的嘮叨》一文中,作者說:“一個秋日的飯後,母親牽著她雪白的寶貝小綿羊在山邊收高粱。誰曾想到,一隻餓狼突然從山溝裏沖上來,死死地咬住了小綿羊的尾巴,任憑莊稼地裏的人千呼萬喚,狼還是叼走了小綿羊馬勺大的尾巴…..母親快要被這餓狼氣哭了,她摘下頭上的包巾,紮在小綿羊流血的尾巴上,傷心地說,我把小羊當我的命對待,哪里想成了這般摸樣。”這是回憶母親的一段描述。作者也同樣是用白描的手法,也就是我在他對回憶父親一文中說的一樣,仿佛是攝影給我們看的。

在這一段的敍述中,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母親——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的形象——在高粱地裏幹活,在餓狼叼走了她心愛的小綿羊的馬勺大的尾巴以後,母親首先快氣哭了的表情,她摘下頭上的包巾給小綿羊包紮傷口的動作,活靈活現地展現地在我們的面前,這一場面不就是作者為母親照了一張照片嗎。

亞明用同樣的手法描寫了他的哥哥姐姐老師同學兒子女兒,註定了,在這本書裏,他為他的親情友情都原汁原味地、一個心意地恰如其分地勾畫出來他們的形象,而後把生活的方方面面配飾在他們的身上,滲入在他們的靈魂之中,活靈活現,楚楚動人;實實在在,無可猜疑,無可深思,恰恰的是那樣。

亞明還有一些描寫農村自然風景等氛圍的篇什,同樣是原版“攝影”,給讀者一次飽滿的眼福,同樣不用費神去想像,自然安閒地欣賞到了這些美味的速食。

全書文章篇幅短小精悍,乾淨俐落,段落清晰,詳略得當;語言農村化,地域化,口頭化,質樸自然,朗朗上口,親切可人。這是很難得的民間文學真品。通篇拜讀完大作以後,神回自然,陶然其間。

現在,筆者引用中國天津高級政工師、著名書法家崔夢鈞老師,于2013年10月7號在筆者博客的評論中、曾經說過的幾句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大朴無華,清新自然。贊!”

筆者喜歡李亞明先生這一部不同一般文學作品,閱讀之後,感激之餘,一定介紹給更多的讀者分享,讓更多的讀者為先生的作品定位、喝彩、鼓勵先生前行。

謝謝作者李亞明先生!

山裏人李亞明 回復了你的評論:
二十年前我讀過你的《無緣相逢》,二十年後我們又相縫在博客裏。這是無緣中的有緣,這是你賜予我的又一次機會。姚學禮為你寫的序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次次對你增加無限的敬仰之情,你棄醫從文,真是巾幗不讓鬚眉!姚學禮的《天傾西北》,也曾讀過,受益匪淺。我是你最忠實的讀者,願你多指導!!謝謝!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bline.jpg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top.jpg

 

 

 原创书评《品读李亚明先生的散文集——山高水长》(女作家-柴瑞林著)

陈岑心语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
2016-09-14 00:02:11 [回复] [删除]
柴老师很热心,无论对陌生人还是熟人,都能够伸出温暖的手。通过老师的书评,跟深刻地了解了此书作者。为柴老师点赞,也为作者点赞。

 

 

原创书评《品读李亚明先生的散文集——山高水长》(女作家-柴瑞林著)
山里人李亚明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
2016-09-15 00:33:07 [回复] [删除]
感谢柴老师为我写书评,祝柴妈妈中秋快乐,阖家团圆,幸福安康!原创书评《品读李亚明先生的散文集——山高水长》(女作家-柴瑞林著)原创书评《品读李亚明先生的散文集——山高水长》(女作家-柴瑞林著)原创书评《品读李亚明先生的散文集——山高水长》(女作家-柴瑞林著)

 

 

原创书评《品读李亚明先生的散文集——山高水长》(女作家-柴瑞林著)
自由人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
2016-09-17 22:13:24 [回复] [删除]
原创书评《品读李亚明先生的散文集——山高水长》(女作家-柴瑞林著)原创书评《品读李亚明先生的散文集——山高水长》(女作家-柴瑞林著)原创书评《品读李亚明先生的散文集——山高水长》(女作家-柴瑞林著)原创书评《品读李亚明先生的散文集——山高水长》(女作家-柴瑞林著)欣赏老师佳作!老师好!




  我做你忠实的读者


       木芙蓉


我和你
在博客里相识
却一见如故
读你的作品
仿佛在读我自己
那么酣醉
你那字符里流着华夏的血液
它和我们的心脏
一起跳动着
澎拜着
奏出故乡情怀
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旋律
让我被撼动着
被渲染着
和你同步地欢跳
感动地流泪
如品百年酒香一样酣畅
又注入新的生机
让我孕育绽放
更想把你的作品都收入眼帘
再都放到心里
化成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永远长存,开花结果
让我这辈子都做你忠实的读者



 

 

原创书评《品读李亚明先生的散文集——山高水长》(女作家-柴瑞林著)
空旷的原野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
2016-09-18 14:17:21 [回复] [删除]
独自悠悠在前川,
登高唯见水潺潺。
一声雁唳千山赤,
枫叶萧萧落诗田。

 

原创书评《品读李亚明先生的散文集——山高水长》(女作家-柴瑞林著)
2016-09-20 21:28:11   [回复] [删除]
    感谢我最敬爱的柴老师柴妈妈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柴老师柴妈妈是一位非常热心善良的好老师,她在百忙中为我的《山高水长》写了书评,我真的好感动!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仅仅是二十年前读过柴老师的《无缘相逢》、《真情》的一位读者,我受柴老师的文章感染熏陶,才喜欢上柴老师的《真情》实感。从此努力学习写作,因此才有了今天的《山高水长》,才有了今天的创作热情,才有了我和柴老师柴妈妈的故事。柴老师我在庆阳老家感谢您,您是我最敬仰的好老师,向您致敬问好,愿您创作更上一层楼,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快乐时时刻刻!李亚明向您老人家问好,预祝新周愉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