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澳洲之行》之十三格里菲斯大学周边的风景(女作家-柴瑞林著)2013年07月27日

标签:
文化女作家柴瑞林代表作《深宅暗室》 |
在大学周边看到的几乎全是原始森林。不难看出森林自生自灭的情况。森林中有许多枯树,颜色变白、变黑,久经风雨侵害欲烂不得,欲全不能,给人一种凄苍之感。间隙有许多新生的小树,渐渐地生长起来。走在林中,时时听到蝉声切切。孩子告诉我林中有火鸡、蜥蜴、毒蛇、毒蛛等,毒蛇、毒蛛咬人必致死地。孩子在树上发现了一种东西叫我去看,我看到的是一只蝉褪。已经显得苍白无色,但形状依然。我告诉孩子,这是现在鸣叫的蝉儿褪下的“衣服”,已经没有生命。蝉褪可入药,有清热解毒作用,药名“蝉褪”。蝉儿从幼虫时起,掘一深洞将自己藏起来,长达四年之久,才变成成虫,出洞后不断生长不断退壳。它们在夏天出洞,这时树木苍翠,叶汁丰富,供它们吸食。它们除了用来吸食养料的时间,便不停地“歌唱”,四个月后便产生后代,接着很快绝息。
后来,我们母子在丛林中窄小的柏油路上漫步。树隙之中阳光点点,蟋蟀、知了鸣叫不断,山鸡呱呱地“笑于山中”,一只只黑色蜥蜴“哧溜”一声、“哧溜”一声闪过路边,速快地藏匿在枯树桩下边。路边石头上,厚厚的落叶上有为数较多的小蜥蜴跑来跑去。它们和中国的小泥鳅大小及颜色相近极了。据说这里有巨蜥,但它们都躲起来了。
回去的路上我们又发现了一条横在路上的蛇。这条蛇的颜色同泥土,细且短,但它胆子大,不肯让路,大概在晒太阳,道路中间阳光充足。我们用长长的枝条把它赶走。欧州的毒蛇有一百多种,时而伤人。前几天,悉尼有一学生打板球,不小心被毒蛇咬伤致死。我们回去后在网上查看过了,我们见的到的两条都是毒蛇。真的,太侥幸了!我们的话题引到毒蛇有关的方面来。
永儿说不看蛇厉害,巨蜥是它的天敌。巨蜥咬住蛇狠狠地在石头上摔打,等蛇失去抵抗力,将它吃掉。当然蛇的天敌还有禽类。譬如鹰、鸡、各种大型的鸟儿。蛇只要看到飞禽的长喙,吓得瘫在地上不会动。这种状况我们也在乡村见到过。真正理解了生物链的道理。我们知道蛇很凶恶,但它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我们不能没有它们。生物链中缺少了蛇,就少一个坏节。茫茫林海包罗数不清的生命。会飞的,能爬的,善走的,跳跃的,丰富多姿,绵绵生息,恒久不殆。
森林中有许多树身中空,倒在树与树的空隙之中,或者倒在别的树桩上的枝杈上,随意架在上面,好象壮年气盛的人,扶持着高龄老迈的长辈。它们这样在大自然中经受着狂风肆虐,雷电殛烧。它们相互依傍,相互用自己产生的腐质殖养话对方,世世代代绵绵不息。过了多少岁月,谁也不知,只是在林边澳人竖起的招牌上,写着林边移来居民的年代和开辟公路的时间。这些居民们,原始森林认他们为孙子辈还嫌稚小。这天地的造化是多么久长,多么神奇,多么有意义呀!
有留学生来说布里斯班植物园亚热带森林茂盛,遍地蜥蜴,不咬人;那里地势高,能一览群山小。永儿动摇了,我说它怎么能比上皇家植物园呢。孩子们看我要养精蓄锐了,只好罢了。我心中打算第二天一早带着很可能的纷纷雨雾在学校周边走走。
一早小雨果然尘雾般地下起来了。我独自走在的人行道上,看到上班的男男女女,匆匆忙忙地赶路。他们除提着食品袋外,都带一把伞。澳洲的天气随时都会“流下不疼不痒的眼泪”。澳洲人可以不带别的,不带伞是万万不能的。上班的时间到了,公路上行人渐渐稀少,我只有浏览大自然的风彩了。
一阵小雨过后,树林苍然但不失青翠,各种昆虫鸣叫,当然最喧哗的要算蟋蟀和蝉儿们了。在车多人多的时候,你会将它们的“乐声”疏忽,但在你清净的时候,它们会把那永远的一种节奏,令你百听不厌的乐曲送进耳鼓。你则会陶然其中。
除了那种神韵般的音乐外,你还会听到一种响亮的“口哨声”。刚来的那几天,我以为这种爽快的声音是留学生们发出来的,后来我辨明白了,这种声音来自树林。只要有这种美妙的声音出现,其他的“百乐之音”全都显得逊然。在“嗡嗡”的低音中,突然出现一种清亮的如小提琴协奏音,令你振奋,令你神往。我确信,这是一种小鸟的叫声。
只听其声不见其形,可是一件遗憾的事。我久久地站在林边仰望着所有在微风中摇曳的树梢。过了一会,从林间飞出来几只其貌不扬的鸽子大小的鸟儿,在我的身边环绕飞翔。听说这种鸟常向路人讨食,于是我把手伸出,它们看到我手中没东西,很快飞回林间。这里各种鸟儿都不怕人,连高贵的孔雀在草坪上都向我们讨吃的。孔雀把美丽的头颅伸进我的提兜里,搜寻到食物,大摸大样地吃起来。吃完后,大摇大摆地去了。
-
lily_chain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
跟随@柴瑞林作家游澳洲,不仅欣赏自然风光、体验异国风情,也有医学知识的渗透,看到蝉蜕入药的部分,想起了蝉花,也有药用价值,于是百度温习了一下:
蝉花俗称大虫草,属于虫生真菌;在全世界已经发现的504种虫草中,金蝉花、冬虫夏草仅仅是其中的两种;是一种外形具有“动物”和“植物”形态特征的奇妙生物,根是蝉的幼虫体,花是从单个或是2-3个蝉幼虫头部生长出来的,约一寸多长,从顶端分枝开花,花粉为乳黄色也称为”蝉花孢子粉“,简单地说就是”种子“,具有繁殖功能。其形成过程是蝉的幼虫在蝉羽化前被虫草菌感染、寄生,当气候环境适宜时,吸收虫体的营养转化成菌丝体,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具而只剩下一个躯壳。万物复苏时节,菌丝体又从营养阶段逐渐转化为有性阶段具有繁殖功能的”蝉花孢子粉“,渐从顶端分枝”发芽“形似花朵,故而称为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