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澳洲之行》之三悉尼歌剧院、悉尼海港和海港大桥(女作家-柴瑞林著)2013年07月17日
标签:
文化 |
我们走到悉尼歌剧院下边的石阶上,本来可以拾级而上,为了把这宏大美丽的`19世纪建筑,`具有维多利亚风格的歌剧院拍照下了来,便随上随拍。等到跟前,我们就顾不得拍照了,近距离观看那奇异的建筑物。用手摸着上边白色亮丽的瓷砖感慨不已。当时剧院没有什么活动,门紧闭着,附近也很少有人走动,在静静的氛围中,细细地观看,更觉其味不同了。这一建筑物除形状奇特外,更为奇特的是座落在靠岸的海洋上。天光`水色浑为一体,凡人凡胎的我们母子怎么能形容出它的绝妙和神奇,以及那无尽的美丽呢!
‘
悉尼的海港是世界一流的海港。港区在杰克逊港南岸,距海口8公里,低潮时主航道水深12`8米,码头区靠近市中心,拥有时代化的港口设施。石油,木材和日用杂货由这里进口;煤炭,羊毛由这里出口。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运港口。除巨大的货船和客船外,蔚蓝的水面上设有许多画船和游艇,供旅客游玩。
在明亮如洗的天光里,有许多澳洲的人们悠闲地散步,有的夫妻带着白如新棉的子女嬉戏游玩。他们衣着随便,毫不张扬,十分风流洒脱,与蔚蓝的天蔚蓝的水相映成画,真正达到了极致的美伦美奂。
这里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是人人都向往的生活旅游环境。
悉尼对外交通畅达,除了公路和航线外,海港就是最为主要的交通要道了。悉尼的繁昌、澳大利亚的发展,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大的一部分了。当然还有举世闻名的悉尼海港大桥了。
悉尼海港大桥横跨帕拉马塔河南北两岸。海港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主桥跨度长503米,加引桥全长1149米,为世界上较长的单孔钢架桥。
我们走在大桥最上层的人行道上,鸟瞰桥下海水,可真有些晕晕乎乎。但是我们很放心,想掉下去,是不可能,大桥特别坚固和密闭。我们走在人行道上,与中间的汽车道相隔,可望而不可及。隔墙,或者说是桥栏杆密密扎扎,几乎很难透风。我们的另一边,也就是靠海的一边栏杆更加密密实实。由下而上用很粗的钢铁材料围着,再上边是很高的铁丝网,铁丝很粗,永不会断开,上部还有两边折回来的圆型拱顶。谁想自杀也攀不上去,没有空隙钻出去。虽然坚固,还有保安24小时巡罗。悉尼大桥虽然坚固但不美丽,很适合澳大利亚人民的朴素精神,。站住这高高的悉尼大桥上,将悉尼市尽收眼底,使我们对悉尼的感叹递加。
悉尼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海岸,东频塔斯曼海,西接蓝山山脉,北界布罗肯湾,南至哈金湾。面积4074平方公里,人口331万,占全国人口的22%。
海岸曲折,多港湾。市中区的杰克逊港为帕拉马塔河沉降河口的遗迹,水深港阔,为一罕见的天然良港。河流和港湾把悉尼市区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微有起伏的低地,北部为地势较高的丘陵地。海湾深入内陆地,又有较多的河溪分布,这种地形虽然比较开阔,但城市建设很不好布局。
城市中央是繁华的商业区,政府机关、金融贸易机构和娱乐场所都建立在这高高低低的地面上。一座座楼房很高,排列稠密,可以用密不透风来形容。楼群之间自然形成了弯弯曲曲的巷道。说是巷道,其实不是。我们中国城市的街道可以清楚的命名,悉尼市却不行。悉尼居民点始建于1788年1月,当时英国遣送的第一批流放犯在此登陆,并把这个登陆的湾头命名为悉尼湾。登陆留下的官员`士兵`家属和犯人等1030人,构成了澳大利亚殖民地最初定居人群。以后的30——40年间发展缓慢。从19世纪30——40年代,农业、商业发展较快,于1842年建成了悉尼的雏形。其时人口3万左右,面积约4平方公里。1855年铁路通达,1926年建成地铁,1932年建成海港大桥,城市随之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悉尼的规模已超过墨尔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