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和气血、经络、元阳的关系,你不可不知的养生知识!
标签:
艾灸健康中医养生知识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艾灸技术流传千年,效验无数,有非常强的群众基础,我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艾灸和气血、经络、元阳的关系。
气看不见摸不到,就像《老子》中的道,道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气源自先天和后天,是元气和正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内灌脏腑,外濡腠理。气具有推动作用、气化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营养作用。
血是由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和行于脉中的营气所构成,含有丰富的营养与滋润物质,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血行于脉中,精血相互化生,内连脏腑,外连肌表,由五脏共同协作完成血的运行。血的作用有营养与滋润、感觉和运动的基础、神智获得的物质基础。
艾灸的一项重要作用是行气活血。
灸法可以使局部乃至全身感到温暖舒适,灸的刺激可以使气机调畅,营卫和谐,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所以一切气血凝滞、经络麻痹,均可以用艾灸来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神灸经纶》中记载:取艾之辛香,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经络是特有的人体结构和组成部分之一,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沟通内外、上下的一个独特系统,它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无处不在,遍布全身,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脐是经络的的总枢,经气的汇海。经络可以通行气血,濡养全身;抵御外邪,保卫机体;平衡阴阳,调节功能;传导感应,反应病情。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用艾灸治病,主要是想用艾灸打通人体阻塞的经脉、用阳气滋润虚弱的脏腑。气血充足了,正气才能对抗病邪。
而且通经络、补阳气不仅能治病,发现活用它们还能找到疾病,甚至一些很小的疾病也能找到。艾灸发汗,通过经络传导可以给病邪一个出口,达到调病的目的。
灸感能够沿经络穴位走窜。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须灸之,所以艾灸的经络穴位疗法疗效显著。
中医谓人体阳气的根本。生命运动的原动力,来源于德基。
人体中元阳相当于水库,经络相当于水渠,水渠里的淤泥相当于经络里的风寒湿热毒,如果元阳足经络畅通人就没有病。
如果元阳损耗多(不足)经络里的风寒湿热毒少输送能量的通道会似通非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经络里的风寒湿热毒严重使经络不通造成身体系统不平衡,形成体内垃圾就是病,严重的就成肿瘤。
中医名医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
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神灸经论");">》上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为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中医《伤寒论》认为所有疾病是因身体系统不平衡所致。不平衡原因是经络传导平衡的指令信息受阻或堵塞所致。
受阻的原因主要是风寒湿热侵入经络系统造成。灸疗时艾烟的纯阳性成分,通过渗透肌肤穴位进入经络,把风寒湿热排出体外,补益元阳,达到“以平为期”健康养生上佳状态,则人身本有的免疫功能、强大恢复能力自然显现,百病自愈。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灭;热时取凉,寒时向火;治病灸疾,功非小补;知艾者福,善灸者寿;内外兼修,平衡养生;因时定养,天人相应。
附:经络是否通畅,检测方法
艾灸一段时间后,想知道经络到底有没有通畅,有以下4个检测方法,大家不妨看看:
通着不痛,通则不痛!
2有明显的过血现象
手腕过血现象
很多朋友都有手脚冰凉的症状,这是气血两亏,引起血液无法达到肢体末端。
那如何检测腿部的经络是否打通呢?
按压股动脉

八髎穴
八髎位于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
搓八髎的方法:用手掌快速在八髎处摩擦,速度以1分钟60-80下的频率刺激膀胱经和督脉,这只是一种热感,而不是过血的感觉。
大部分人搓八髎都只有屁股热,好一点的膝盖能热,最好的就是脚能热。脚感觉到热,那证明膀胱经是通畅的了。
4躺下肚子有凹陷
经络通畅的好肚子是什么样的呢?
1、手捏着不痛
2、躺下肚子要凹
平躺在床上,要能显出肋骨来,往肚子上浇点水而不会流。这样的肚子经络才通畅。
打通肚子这段的经络,主要靠的是刮痧和按摩。
如果以上四点都能达到的话,那可以说明艾灸已经将身体的经络打通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