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后艾灸好吗?一篇文章告诉你清明前后的艾灸重点!

(2025-04-03 11:51:23)
标签:

艾条

健康

养生

中医

清明

分类: 艾灸祛常病


清明前后艾灸好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清明节气艾灸");">的那些事。

1、节气的来历及意义

在古代,1年分为12个月纪,每个月纪有2个节气。

清明后艾灸好吗?一篇文章告诉你清明前后的艾灸重点!

“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

清明在节气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义。二十四节气中又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自古以来,这一 天便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清明又称“踏青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2、节气对人体的影响 

   《内经》中就指出,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会出现周期性盛衰,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反映了人与天地相参,不同节气受邪会产生不同的脏腑病证。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体许多生理功能有着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如人体的免疫功能,据观测外周血中的总淋巴细胞在7~9月最多,而在12~5月最少,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7~9月最少,而12~3月最多。

而节气灸,可以增强细胞活力,提高人体免疫 力,让人少生病或不生病。

清明后艾灸好吗?一篇文章告诉你清明前后的艾灸重点!

   清明节期间多雨是这一季节的特点,会有寒暖交替的情况出现。天气反复多变,容易出现回南天。房屋、衣服潮湿的同时,其实人体内的湿气也容易过重,特别是女性,需要尤其注意。

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五脏之中,脾胃主水,湿气一多,便会影响脾胃的功能,让人体产生内湿,出现舌苔厚腻、脸色晦暗、四肢沉重等症状。

此外,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现,所以祛湿健脾,是春夏季女性的一个重要课题。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无法发挥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 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其实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清明时节,大地逐渐清气上升,同时也是人体阳气升发的难得时段。此时体内肝气随着春日逐渐加深,而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

3、节气灸防病,健体很重要

清明灸,适合女性朋友、男性、老年、儿童等人群,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调理,尤其是调理慢性病,还是一种自然而高 效的保健方法。

清明前后的春天,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 痛、昏眩,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这就是中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

清明后艾灸好吗?一篇文章告诉你清明前后的艾灸重点!

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春季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逐渐升起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

所以在雨水还未汹涌而来的当下做好艾灸,等于为身体筑好坚固的防御工事,补足阳气,遮风挡雨,抵御风、寒、湿等春季常见病邪的侵扰!

4、“清明灸”艾灸取穴

清明后艾灸好吗?一篇文章告诉你清明前后的艾灸重点!

百会穴

此穴经过特殊的锻炼,可开发人体潜能,增加体内的真气

神阙穴");">

即肚脐。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元气的唯 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復天真息能。

气海穴

主治虚脱。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关元穴

关元具有温肾固经、补气回阳、通纳沖任之功效。孕妇禁用。

三阴交穴

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年轻,延缓衰老。三阴交穴还能调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全身水肿,眼袋浮肿,小便不利,脚 气,失 眠等症。

命门穴

命门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及人体长寿穴位之一。命门穴的功能有平衡肾阳和肾阴两方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

足三里穴

重点灸此穴位,可健脾壮肾、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 力、消 除疲劳、恢复体力。

涌泉穴

正气灸时重点灸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行走有力。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法处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