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显老的眼袋,艾灸如何调理

标签:
艾条健康养生中医眼袋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很多女生都有一个烦恼
那就是眼袋
眼袋不像黑眼圈,用遮瑕粉底就能盖上
尤其是有些凸起特别严重的眼袋
试过各种方法,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其实,要想告别眼袋,也不是没有办法,首先,我们得知道为什么会产生眼袋,知道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眼袋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轻松告别眼袋的困扰?
为什么会出现眼袋?
根据著名的“五轮学说");">”,中医将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
其中,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从“五轮学说”可见,上下眼睑属于脾。
一方面,脾主肌肉,正好主上下眼睑的眼肌。
脾虚了,上下眼睑的肌肉就会变得松弛,时间长了,眼睑就会因为失去弹性而下垂,形成眼袋。
另一方面,脾主运化,脾虚了,就无力运化水湿。
眼睛是皮肤最松弛的部位,水湿自然首当其冲堆积在眼部,使得眼睑尤其是下眼睑因充水而浮肿,形成眼袋。
我们每天都会喝进很多水,这些水的代谢需要脾来调节。
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就容易造成水液停滞,而眼部恰恰是水湿容易积聚的地方。
有句话说“脾虚眼袋大”,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用艾灸如何对付脾虚所致的眼袋呢?
艾灸健脾祛湿,告别眼袋
中医认为,脾虚是导致眼袋出现的重要因素。
在四白穴、水分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进行艾灸,可帮助健脾祛湿、提高脾胃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祛除眼袋的作用。
01 四白穴
之所以选择眼袋位置的四白穴,是为了重点调理眼袋处的水湿代谢。
02 水分穴
水分穴是任脉上的穴位,涉及水液代谢失常的问题经常用到这个穴位,而且多用灸法。
03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胃经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即使不懂中医的人,很多也听说过它。
民间有句谚语“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可见足三里穴对人体补益作用之大。
由于产生眼袋的位置就在胃经的起始处,因此艾灸足三里穴,可以对胃经进行一定的良性刺激,提高脾胃功能,有利于预防和祛除眼袋。
04 三阴交
艾灸三阴交穴主要有两个目的。
首先,三阴交穴归属脾经,对健脾很有好处,可以加强灸足三里穴的效果。
另一方面,三阴交穴为肝、脾、肾三条经脉的交汇处,对调理肾气有较好的作用,而水液代谢的失调以及眼袋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也与肾有关系。
《黄帝内经》中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肾贯穿人体水液代谢调节的全过程,肾一旦出现问题,其主水能力就会变差,进而影响到水液代谢,反映在脸上,就是眼袋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