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3大奇穴,能把春节积累的气郁之痰、脾虚之痰、血痰排出来!

标签:
艾条健康养生中医脾虚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春季大鱼大肉、过食油腻厚味,很多人胸闷痰多、舌苔黄腻,可能是痰湿瘀滞了!
中医上将痰分成三类:气郁之痰、脾虚之痰和血痰。
气郁之痰是大家平时理解的乳腺结节、脂肪瘤");">之类,主要由于肝气瘀滞、憋气胸闷而成。
我们咳嗽出的痰有时不是来自肺部,而是脾虚生痰,如此则应健脾祛湿,得多揉腹、灸肚子。
而血痰,简单来说高血脂形成的,由于血脂堆积而生成的痰。三者可以互转,事先确定原因,以免张冠李戴。
一、化气郁之痰: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是心胞之气、人之情绪的集散地,当你摸到这块儿的时候,会有剧痛感, 经常艾灸或按揉,把不良情绪疏泄掉,不易形成乳腺增生、结节等。
膻中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同时也是心包的募穴");">。此外,一身宗气会与膻中穴,故膻中又为“气会”,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活血通淤、调节神经功能和消化系统功能等功效。
此外,作为宗气聚会之处,膻中穴有阻挡邪气、宣发正气的功效,现代研究也发现,膻中穴位于人体胸腺的部位,可参加机体的细胞免疫活动。
点按该穴后可影响心血管神经的调节中枢,促进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状血流量,还可以提高胸肺部的植物神经功能,我们平时常按膻中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一般来说,膻中穴常用于调理心胸问题,如心胸痛、乳腺增生、结节、咳嗽、哮喘等,对小儿有咳喘问题,按揉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敲膻中穴的简单方法是,双手合十,用双手鱼际穴部位撞击膻中穴最简单,效果最好;速度略微快一点,连续敲打50下。艾灸的话,可以温和灸,30分钟慢慢适应延长,此外也可涂抹艾草精油后从上往下刮痧。
二、祛扁平疣");">:支正穴!
支正穴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支"是旁支的支,"正"是正统的正,这个五脏当中谁为正?都把心脏作为君主之官,它作为正。
支正主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另外一方面,心脏和小肠是相表里的,(它俩是可以相互通的),所以这个小肠经与心脏之间的一个络穴,络穴是联络的意思。故而支正穴也有清热解表、舒肝、宁心、安神的功效,主调头痛、项强、肘臂酸痛、热病、癫狂、疣症等。
支正穴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它可以调理人体的赘生物。长了一个瘊子,有了扁平疣,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赘生物?这些赘生物在中医里边讲就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叫痰湿所结。
另外一方面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这些赘生物。还有脂肪瘤也是这些东西,都是人体的痰结。提示通过按摩支正穴(3-5分钟每次),帮助化解这些赘生物,配合刮痧、艾灸(15-25分钟),效果更佳。
为什么会有这个效果呢?因为支正穴呢可以从心脏那里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所以按摩支正穴它就可以化解体内痰湿的赘生物。
三、化老痰湿:丰隆穴!
丰隆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对现代人最有作用,它可以去除高血脂,所以体内痰湿很重的人一定要揉这个穴位,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有人嗓子哑了,自述好像是有东西糊在里边,吐也吐不出来,这就可能是有痰结,结在喉咙这块了,就给它点按丰隆穴一分钟,马上他就觉得这块开了,这东西什么都没有了,不知道痰化到哪里去了。
所以它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觉得这儿有东西但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像梅核气一样,它也能散掉。
如果有人觉得就是有痰吐不出来,揉了丰隆穴以后很容易就可以把痰吐出去,这个丰隆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丰隆穴,其穴名取自象声,它是胃经上的络穴,胃经及脾经的水湿之气轰轰隆隆聚集在此,故名。
丰隆穴是公认的化痰要穴,元朝王国瑞在《玉龙歌》中说:“痰多宜向丰隆寻”。咳出来的有形之痰、咳不出来的无形之痰,都可以找丰隆。
1、止咳化痰
古人说,“丰隆、肺俞,痰嗽称奇”。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脾胃主运化水湿,故有健脾益气、祛湿化痰、止咳宣肺平喘之功,为祛痰要穴,主治咳嗽、哮喘等。
2、排毒、祛结节
如果脾胃功能受到了影响,身体内的水液无法被有效的输布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就会使体内的痰湿越来越严重,导致肥胖、结节等问题。刺激丰隆穴,可通调脾胃气机,使气行津布,中土得运,湿痰自化,促进排毒。
3、养胃、促消化
如果经常出现没有食欲、爱打嗝、胃胀的现象,可以经常刺激丰隆穴,这个穴位有促进消化,消除胃胀、增进食欲等功效。
按摩这个穴位一定要用大力气按,可以借助工具,如刮痧板、艾灸罐、拨经棒。实在没有工具,就用自己的拇指指面着力于丰隆穴之上。
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左右交替,每次按压5分钟,每日1次。此外也可艾条悬灸或艾灸盒灸,每次25—35分钟,慢慢延长,一日一次,一个礼拜休息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