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寒中生,温度决健康!温度也是一种“药”,内脏不热,寒毒不出!

标签:
艾条健康养生中医寒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温度和健康有什么的关系?人活着,其实就是一个从热到凉的过程。
婴儿通过母亲的产道呱呱坠地,浑身通红的大哭,相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情形。刚出生时软软的、暖暖的婴儿本身就是生命力。
实际上婴儿时期体温较高,当度过漫长的人生之旅,直到生命终止,体温消失,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体温=生命”。
1、体温提升1,免 疫 力增强5~6倍。人体细胞缺氧和低体温,是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的重要原因。
2、免疫 力细胞只有处于36.8左右时,才会勤奋工作。
3、体温39~43.5:ai细胞死亡温度。
4、体温36.5~37:免 疫力正常,是健康体温。
5、体温35.5~36.5:亚健康体温,身体为了增加热量,出现颤抖等症状。
6、体温35.5:生命体征临近危险区域,出现排泄功能下降,自律神经失调,过敏症状。
7、体温35:ai细胞最易增加。
8、体温34.0:生命复苏的最低体温,深昏迷病人的体温。
9、体温33.0:人体冻死之前产生幻觉的温度。
10、体温30.0:失去意识。
11、体温29.0:瞳孔散大。
12、体温27以下:尸体的温度,人体死亡。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类的生存。
当体温在35~41时,人的意识是清醒;
当体温超过41时,人体的肝、腎、脑等器官将发生功能性障碍;
连续几天42的高烧,足以使成年人死去;
而当体温下降到35时,人的死亡率约为30%;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体温保持37左右的相对恒定的规律。
《黄帝内经》认为,体温低(体寒),体温过低(严重体寒)为热能不足,当一个人热能不足时,身体就会结成冰,血液运行受阻,血液凝滞。
身体各个经脉,脏器都无法正常运行,而产生大量的垃圾毒素堆积在体内,而使身体产生各种不适之症。
小病:感冒、发烧流涕、头晕、皮肤瘙痒、腰背酸痛等。
重病:囊肿、肌癅、四肢麻木、中风瘫痪、心脑血管疾病等。
当热能即将全部耗尽时,生命垂危,乃至丧命!
体温也代表人体的阳气,阳气也就是元气,当人体的元阳之气不足时,外邪就很容易入侵。
外邪:风寒湿邪、熬夜、情绪……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而这些错误的方式每天都在损耗我们的元阳之气。
1、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并非人们想象的只是单纯排 毒、打扫垃圾,而是在疏通经络过程中把很多病体、污垢转化成了人体需要的东西,也就是变废为宝,化敌为友,既排出了污垢,又增加了能量,而且还减了肥,一举数得!
2、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日常保暖,尤其是在空调房;别吃寒凉生冷的食物。
3、运动
有句话叫“要活就要动”。当人体运动时,可使身体血液运行,各个脏器功能运转起来,运动也可以补充我们的热能、阳气。是免疫功能差,体寒,体弱多病人群的良药。
4、补充内热源");">
以温性食物为主。就好比姜,为温性食物,无论内服还是外用,都可补充热能,使身体变得更温暖,它可以推动、调动人体的气血,而它还有祛湿散寒杀 菌之效。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艾灸方法:
1、灸督脉");">三穴:大椎、至阳、命门
督脉为“阳脉之海”,在督脉艾灸");">好比“文火炖肉”,借助督脉总督阳气的作用,激发人体自身的阳气积聚,并将艾火的热力和药性沿经络传递至全身,温煦脏腑,扶助正气,起到御邪防病的作用。
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支气管哮 喘、慢性胃病、慢性腹泻、肾虚、痛经、卵巢早衰、不孕不育,以及手足发凉、畏寒喜暖等其他阳气虚衰、寒邪侵袭之证,都适合艾灸督脉。
2、兼顾艾灸神阙,关元");">2个任脉穴位
单独艾灸督脉可能导致阳气过盛,上火,艾灸这两个穴位则有助于维持阴阳平衡,培补元气。
如果是上热下寒体质则还要兼顾一下腿部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涌泉等。
百病从寒起,希望大家能引起重视,特别是体寒的朋友,不妨记录下自己的体温,坚持艾灸调理一段时间看看。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法处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