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养生,谨记“3不吃”、“3不做”、“6相伴”,冬天少生病!

标签:
艾灸健康养生中医深秋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我们常常听到“多事之秋”这个说法,这句话的本意是秋季很多疾病易爆发,危害健康。天气越来越凉,万物收藏。此时,更要做好养生事宜。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深秋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状态。此时养生,应谨记“3不吃”、“3不做”、“6相伴”,冬天少生病!
谨记“3不吃”,秋冬少生病
1、不吃寒凉之物
深秋,万物收敛,要注意不吃寒凉之物。寒凉食物,会导致体内的阳气不足,危害健康。
比如冰饮料、冰啤酒、西瓜,这些都会刺激肠胃,造成脾胃不和,导致体内湿气重。
2、不吃辛辣之物
秋季,易犯“秋燥”,此时,要注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之物。如烧烤、辣椒、花椒等,特别是生姜。古书有云“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3、不吃油腻之物
秋季天气转凉,很多人肠胃功能较弱,如果吃太多肉类及油腻重口味食物,则不利于健康。
秋实适当进补确实不错,但是,“贴秋膘”不宜过早。入秋后,要注意清热润燥,可适当吃一些鱼肉、山药、百合等,既能润肺养胃,又可补益。
谨记“3不做”,秋冬少生病
1、不做剧烈运动
秋季适合做一些和缓的有氧运动,如登高、快走、打太极等,但需要注意不要大量出汗。尤其是老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不可剧烈运动,同时,也要及时观察身体变化。
2、不做熬夜之人
深秋应该顺应天时,“早睡利养阴,早起利舒肺”,切莫熬夜。每晚尽量在22:30之前入睡,年轻人保证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要6小时。
3、不要忧心过度
自古逢秋悲寂寥,深秋万物萧条,人们在精神上也会出现“悲秋”“伤秋”之情。忧心过度,或常生气,会导致阴阳失衡,影响健康。
所以,要学会放松心情,遇见烦心事,切不可过度钻牛角尖,一切都要想得开。
谨记“6相伴”,秋冬少生病
1、茶相伴
饮茶,不仅是传承文化,更是养生的一种方式,两餐之间,可以喝上一杯淡淡的养生茶!
不同的茶饮,也有不同的养生功效:
养肝,喝枸杞茶。
养心,喝红茶。
养脾,喝茉莉花茶。
养肺,喝玉竹茶。
养肾,喝玉米须茶。
2、动相伴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早起搓搓手,调养心肺!手心有劳宫穴,搓手的时候,可以按摩此穴,通过经络刺激心脏,让脏器兴奋起来,帮助人体迅速恢复体能。
揉足三里,健脾胃。在膝盖下方,有个“足三里穴”,被中医成为“长寿穴”。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常按揉膝盖下方的足三里穴,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助延年益寿。
做莲花逍遥式,通肝胆。
取坐位,右腿伸直,左腿弯曲平放在地面上,左脚心贴在右大腿的内侧。
然后,身体向弯曲的左腿方向扭转,右手去抓右脚尖,左手臂向天空的方向伸展,尽量使身体保持在一个平面内。持续一分钟,会感觉有一股暖流流向肋部,左右各练习8次。
3、笑相伴
研究表明,乐观主义者,通常比悲观主义者,多活12年。经常笑,可以锻炼心肺功能,有助于心肺健康。
开怀大笑,也是科学家发现的长寿老人们的共同点。
4、友相伴
澳大利亚研究发现,交友有益长寿。
当我们在享受朋友的支持时,你就会发现压力瞬间小了很多。日常有几个好友相伴,生活多了乐趣,身体也更健康!
5、书相伴
书籍是精神食粮,一本好书能让人受益终身。经常读书能知天下事,天天用脑,精神不老;博览群书,益智益脑;看书读报,眼明心高。
6、艾相伴
艾浴:根据古代医药书籍,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而艾浴是药浴疗法的一种,药浴疗法的应用,最早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战国时期,士大夫们已盛行用兰草、艾叶等香料香药煎煮沐浴,以达到芳香爽身保健作用。
艾灸:艾灸疗法不用针、不接触人体,通过艾叶产生的艾热悬灸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等灸感和经气传导,从而到达调理身体不适,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效果。
秋季宜灸穴位:
肺俞穴:调节呼吸系统
丰隆穴:健脾祛湿
中脘穴:调节肠胃
足三里:调理脾胃,改善机体免疫力
关元穴:大补元气,调节内分泌(重点灸关元)
合谷穴:镇静止痛、治感冒
膻中穴:宽胸理气,活血通络
以上,就是关于深秋养生的全部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就让更多朋友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