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一败,人难回天0大脖之人,这样艾灸补胃阳生胃气,养病更养命

标签:
艾条健康养生中医胃气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今年7月11号入伏,接下来我们会分享针对身体不同的问题,怎么冬病夏治,怎么配穴,敬请关注!
重疾猛药最伤胃气,胃气一败,人难回天!中医认为,胃气衰败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帝内经》:“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这话该如何理解呢?首先我们得了解“胃气”究竟指的是什么?
一、何为胃气
胃气,也就是中气,是指胃中运化水谷之精气。胃气指胃的气机,胃气是指脾胃的消化功能。如同肝气、心气、脾气是指肝、心、脾的功能一样,胃气即指胃的功能。《素问。经脉别论》“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中的“胃气”即指此义。
胃与脾互为表里,脾升胃降,协同完成饮食运化、精气血津液生成和转化、濡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等功能。
胃气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指脾胃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功能;二为人体生气赖以充养的源泉。
所以说,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气为生命之本,不管是何种疾病,在调理过程中应时刻注意保护胃气。
二、胃气一败,回天无力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有人认为,胃气就是饥!饿!感!这个说法从某些方面来说是有道理的。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故诸病若能食者,势虽重而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势虽轻而必致延剧。”
从临床来观察,不管是轻病还是重病,一定要打开病人的胃气,让病人产生饥饿感。有吃饭的欲望,这是恢复胃气的关键,也是避免死亡的关键。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主要指胃气的存亡盛衰。前贤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反之,亦可说:顾护胃气,则人不死。
以这几年疫情下的肺炎为例,病情发展到晚期,病人正气很弱,邪气炽盛。此时与其致力于缓解症状,滥用重剂,不如谨慎用药,多顾护胃气。胃气一败,如何回天?
如何避免用药伤损胃气?
《中国医学大辞典》说胃气:
“无论治何疾病,皆宜首先保护,而虚证尤 甚。故益阴而远苦寒,益阳宜防泄气。其他内外诸病应投药物之中,凡与胃气相违者,概宜慎用。”这话说的非常清楚。
还是以这几年疫情下的肺炎为例,在肺炎病情危重时,即属正虚,此时当汲汲保持胃气,当忌用苦寒、泄气、燥散、通下、消导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皆有伤胃之弊端。
三、艾灸补胃阳,生胃气
中医认为,“十个胃病九个寒”,“胃喜暖恶寒”,胃对温度十分敏感,最怕寒邪。
而艾属辛热,灸之可补益胃阳,生发胃经经气,特别适合“老胃寒”以及各种胃病患者。
调理脾胃的取穴:中脘穴、肚脐、足三里,这3个穴位是主穴,年老体弱者可以加上大椎穴、肾俞穴。
四、要想胃气好,冷饮早戒掉
1. 伤脾胃
人体脾胃的特性是“脾喜燥不喜湿”“胃喜温不喜凉”,多喝冷饮或是吃其他冰冻食物会加重体内寒湿,对脾胃伤害很大。
在进食冰冷食物的时候,由于食物与人体温差大,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急速收缩,粘膜层变薄,经常这样的刺激容易导致慢性胃炎。
2. 伤血管如前文提到的,由于冰冷食物的刺激,消化道血管会急速收缩,升高血压,这对于原本就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问题的人来说,非常容易诱发病变,加重病情。
而且很多冰饮也属于高糖高热量食物,经常喝容易形成高血糖、高血脂等,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3. 致阳虚夏季原本是“养阳”的好时机,此时人体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候,培补阳气能让人体抵抗力更强,冬天少生病。
但如果此时常喝冷饮,则是耗伤阳气。阳气不足则人面色发白,精神不振,胃肠道消化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使人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4. 致月经不调女性子宫也难以抵挡寒冷侵袭,当冰冷的饮料进入胃肠道后,子宫内膜血管也会发生强烈的收缩,导致痛经,或是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
有痛经的女性一般经期时小腹都疼痛拒按,多是体寒血瘀,用热水袋热敷可以缓解,而如果还喝冷饮则会雪上加霜。
5. 致肥胖一方面,多吃冰冷食物容易伤脾胃,脾胃虚弱会使得湿浊更加滞留于人体各器官组织内,造成虚胖;另一方面,高糖高热量的冷饮也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所以,胃的问题调理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怎么养护,希望借这个夏季好好调理一下,不乱吃冷饮、烧烤、冰镇啤酒等,慢慢发现我们的脾胃好了,很多症状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