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肝变硬,头先知!你的头若有这4种情况,或是肝硬化前兆!

(2023-03-01 15:09:39)
标签:

艾条

健康

养生

中医

分类: 艾灸祛常病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目前认为,肝硬化的发生与遗传、免疫、代谢、药 物、酒精、环境等因素有关。

肝变硬,头先知!你的头若有这4种情况,或是肝硬化前兆!

在我国,肝硬化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肝硬化病例约 50 万例,死亡病例约 30 万例。

由于肝硬化病程漫长,预后差,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 疗十分重要。

那么,从哪里能早一步看出肝硬化的征兆呢?


肝若变硬,头先知!


当我们的头部若有以下这 4 种表现,那我们就该查查肝,重点养养肝了。


 1、头发油腻 

洗头已经洗得很频繁,但头发却还总是油的特别快,有时上午洗完,下午就又变油腻了。 

当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千万别大意,或和肝脏有关系。

肝变硬,头先知!你的头若有这4种情况,或是肝硬化前兆!

因为肝脏担负着代谢脂肪的重任,人体内的脂肪都需要经过肝脏的分解代谢。

若是肝脏出问题,身体代谢脂肪能力下降,身体内的脂肪含量会升高,脂肪过多堆积在毛囊,就会让头发常常变油腻。


 2、鼻头发红 

当肝脏出现病变,肝脏灭活雌激 素能力下降,这会让人体内的雌激 素急速上升。过多的雌激 素会刺激鼻头中的毛细血 管,导致鼻头易发红。


 3、黑眼圈重 

明明没有熬夜,但黑眼圈特别明显,有可能和肝硬化有关系。

肝变硬,头先知!你的头若有这4种情况,或是肝硬化前兆!

因为,当肝脏病变的时候,容易影响正常的解 毒代谢功能,身体代谢毒素的能力下降。而当毒素过多,堆积在眼周等皮下组织薄的位置,就易出现黑眼圈。


 4、年少多白发 

有些人二三十岁就长了一头白发,排除遗传关系外,还可能是身体健康出了问题。

特别是只有两鬓发白的时候,很可能是由肝脏藏血不足引起的。  


想肝好,要多做4件事


 1、多喝水 

多喝水能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和垃圾,减轻肝脏负担,养肝护肝。

肝变硬,头先知!你的头若有这4种情况,或是肝硬化前兆!


 2、多运动 

保护肝脏,运动也很重要。经常运动能够提高身体代谢速率,加快身体的排 毒,减轻肝脏的负担。

另外饮食上要注意远离霉变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生活作息上,尽量早睡、少熬夜,避免坏习惯伤害肝脏。


 3、多刮痧 

春天阳气生 发,宜刮痧疏肝理 气。此时刮痧养肝还可帮助人体增强自身防护力,免受外邪病毒侵袭。



春天多做肝经刮痧,有助于身体清 除潜藏一冬的毒素杂质,轻身畅体,疏肝利胆,行 气解郁,养血益肝,为肝减负,增强肝功能。

还可改善因肝部不适引起的口苦咽干、头 痛眩晕、胸闷易怒、失 眠多梦、手脚冰凉、胃胀胃痛、呕逆反酸等亚健康问题。


 4、多艾灸 

肝脏养护,除了注意饮食、合理调整作息、及烟酒外,还可借助艾灸。

肝变硬,头先知!你的头若有这4种情况,或是肝硬化前兆!

艾灸取穴:

肝俞穴

肝变硬,头先知!你的头若有这4种情况,或是肝硬化前兆!


肝俞穴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穴位。


太冲穴

肝变硬,头先知!你的头若有这4种情况,或是肝硬化前兆!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刺激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肝俞穴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三阴交穴、足三里穴


肝变硬,头先知!你的头若有这4种情况,或是肝硬化前兆!
肝变硬,头先知!你的头若有这4种情况,或是肝硬化前兆!


三阴交穴与足三里穴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太溪穴

肝变硬,头先知!你的头若有这4种情况,或是肝硬化前兆!


太溪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

养肝,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特别是已经有以上症状的朋友们,一定要重视,快快行动起来吧!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法处 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