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艾师傅
艾师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608
  • 关注人气:1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处暑时节防秋燥

(2022-08-24 09:20:33)
标签:

艾条

健康

养生

中医

处署

分类: 艾灸祛常病

在处暑之后秋天的夜里,可以夜观北斗七星,如墨般的夜色容易让人沉醉和遐想。此时若有人跟你说今晚月色真美,用心解读一番便知,这是夏日漱石对爱情最诗意的解答。


而到了白天,阳气催熟万物后自然退位,阴气开始弥漫,秋风渐肃。


收敛神气,补充元气

处暑时节防秋燥

 

处暑时节,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秋燥之气最易伤肺,因处暑之后温度湿度等原因,极易造成气伤两阴,气不够便会出现乏力、元气不足等现象;也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头痛身热等问题。


此时艾灸可刺激人体的经穴,使经络中的气血循环加快,从而补充人体阳气、保护肺,以达到预防秋燥的目的。

艾灸三大穴位,轻松防秋燥


常艾灸肺俞穴、太溪穴、涌泉穴三大穴位,温补阳气、清肺、滋阴润燥。


【肺俞穴】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有分发肺腑脏热、调补肺气、补虚清热、止咳的作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肺气热,呼吸不得卧,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肺俞主之。"

处暑时节防秋燥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有滋阴补阳、清热生气的作用。“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

处暑时节防秋燥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有泻热宁神、滋阴益肾、调节阴阳的作用。“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伤寒痞气结胸中,两目昏黄汗不通,涌泉妙穴三分许,速使周身汗自通。”

处暑时节防秋燥


处暑的到来,是夏天真正的退场。入秋后戾气盛行,心气容易波动。给自己多一些空间和时间,顺应自然规律,科学预防秋燥,“艾”自己,灸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