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探索与探究活动的关键技能

(2013-07-15 12:43:24)
标签:

东罗园幼儿园

教育

论文

分类: 教科研

作者:2012年度丰台区新秀教师   孙亚悦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课程改革已迈向一个新的阶段。《纲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科学领域的目标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也应改变以往的做法,让幼儿得到真正得科学启蒙教育。

一、科学活动的探究

(一)、 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1、内容的生活化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我们一贯所追求的。然而,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内容生活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我们应该对此有个新的理解。即把它作为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教育内容生活化是为了让幼儿理解和体验到教育目标和内容对于他们当前的意义。只有当幼儿真正感到所要学的内容,是他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或想要解决的问题,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理解事物及其关系。教育要适时地将教育目标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实现其教育的价值。   

    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使幼儿体验和感受到这些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这为幼儿认识周围物质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和理解科学对于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的前提和实际背景,为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为使幼儿获得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2、内容的兴趣性和生成性 

   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没有兴趣,幼儿就缺乏真正的学习动机。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孩子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这许许多多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本身就已经暗含着教育所要追求的许多价值和目标,教育要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将之扩展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活动。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们常常从自己的经验出发选择教育内容,也常常因为许多幼儿不感兴趣而懊恼。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出发点,要花时间寻求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这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前提,教师要发现、支持、扩展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保护和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二)、过程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我们的科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孩子的手脚,孩子运用感官进行操作的机会增多了,但幼儿头脑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幼儿的头脑总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运转,听教师的解释,看教师让看的东西,回答老师认为幼儿应该知道的问题。这是一种只见教师主导教,不见幼儿主动学的状况,必须彻底改变。真正的主动探究和学习,应是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不断强化或调整幼儿对客观事物原有的认识的过程。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必要环节: 

1、使幼儿产生疑问或疑惑 

   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幼儿有了疑问和问题,并产生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进入了真正的准备状态。只有在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下,科学的操作活动才是幼儿的主动探究的过程。 

2、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 

   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这是幼儿调动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的过程,它为幼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探究提供了可能。 

3、让幼儿大胆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 

   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实验得出结论,结果如果与幼儿预先的猜想一致,那么将强化幼儿原有的认识,提高幼儿原有经验的概括程度。如果实验的结果与幼儿预先的解释相矛盾,将促使幼儿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作出新的解释。建构新的知识。 

(三)、 教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多面性 

1、可持续性 

   科学教育活动能否使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否对幼儿具有终身价值的大目标,是我们衡量科学教育活动成败与否的核心原则。具体表现在: 

(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科学的态度是首位的价值和目标,使幼儿获得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经验是重要的价值和目标。 

(2)获得“尊重事实,用事实说明问题”;“相信并乐于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接纳、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等科学的态度和品质,对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在科学活动中,知识经验是幼儿探究活动的必然结果,它不应成为教师追求的主要对象。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人是教育的目的不能以牺牲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来求取知识的传递,不能牺牲幼儿的探究兴趣来求取知识的获得。 

2、多面性 

科学活动作为幼儿与自然界的交往和认识活动,所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 

(1)培养幼儿乐于探究、知道如何去探究以及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实现的是科学教育的认知价值。 

(2)科学活动的如下目标实现的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使幼儿体验和获得科学的精神、尊重事实的态度,学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从同伴的角度看问题,尊重同伴,与同伴友好相处;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中事物各具特色的有序排列,了解人与周围环境的依存关系,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爱心和对生命的尊重。 

(四)、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 

   长期以来,上课或教师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只能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种做法不符合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无法使幼儿的科学活动成为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活动。 

幼儿自发的个别和小组活动应受到特别的重视,甚至应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支持和引导幼儿这些活动,集体活动也应是在此基础上扩展和生成的。这也是幼儿科学教育不同于学龄阶段的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2、幼儿科学活动灵活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在进餐和饮水时,在自选活动时,在盥洗和户外活动时都可以进行。例如:阳光明媚的日子,幼儿在喝水时可能会发现水杯反射到墙上出现了明亮的光圈。晃动水杯,墙上的光圈也随之晃动,还有时大,有时小……阴天的时候,光圈却没有了。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引导,对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扩展和生成,会使幼儿不断地探索下去,使幼儿自发的探索活动逐渐深化。 

   自选活动时,由于材料是教师有目的地投放的,幼儿的探索和发现更是不断出现。户外活动时,幼儿不断地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和动植物有更多的接触,主动的探究和发现会更多:滚动的铁环、滑梯、风车……地上行动着的蚂蚁、各种小虫……各种不同的树、叶子和花,小草和各种不知名的动植物…… 

二、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能力技能

(一)、科学发现技能和态度。 
1、 聚焦和计划
谈论一个物体或事件,并提出要调查的问题。
利用自己的科学思想和个人观察作出预言或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提出基于公正测试和公正试验的直觉观念上的简单试验。
2、 信息收集
进行观察和简单测量。
交谈观察和测量。
向书本和旁人寻求信息。
在教师支持下利用信息源。
3、 加工和解释
在记录观察和测量结果时,提出数据之间的可能存在的连结,从而确认趋势和联系。
在教师帮助下,利用他们发现的结果对选定的问题做出解答,并对他们的调查做一个简单的评估。
4、 报告
在全班或小组中与同学分享他们在调查中所做的和所发现的。

(二)、科学认知技能

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对获得科学知识方法的欣赏;
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对自然界进行独立探究的必要技能;
具备善于运用与科学有关的技能、能力和态度的品质

(三) 进行科学探究必需的能力
对某个环境中的物体、生物和事件提出问题;
计划并执行简单的调查;
使用简单的设备和工具收集数据和拓展感官
利用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
就调查和解释进行交流。

(四)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能力  

.对所要回答的不同问题选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调查的种类包括对物体、事件和生物的描述、分类,以及进行公正测试(实验性的);
简单的仪器,如放大镜、温度计、标尺等,为科学工作者提供了比单纯利用感官更多的信息;
科学工作者利用观察(证据)和对世界已有的了解(科学知识)来形成解释,好的解释以来自调查的证据为基础;
科学工作者要将调查结果公布于众,他科学调查涉及提出和回答问题,并将答案与科学工作者对世界已有的了解进行比较;
科学工作者根据们对调查的描述要使其他人能够重复该调查;
科学工作者对其他科学工作者的工作结果会进行反思和提出疑问。

总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应成为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成为实现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的主动构建过程。这种主动构建,不仅要有幼儿对物体的操作,更要有原有认识与操作结果的相互作用所实现的对原有认识的强化和调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