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1、985院校异地校区(分校)解析

(2014-08-29 12:17:48)
标签:

教育

分类: 高招高校信息

       211、985院校大都是传统国家重点高校。教育的发展同经济、社会等其他发展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传统高校大都建在城市中心,进一步在市中心扩建受到场地限制。随着前些年高校的合并、扩建浪潮。不少985、211高校在同一所城市设有不同的校区,甚至在异地建设了校区或分校。比如:北大、清华在深圳建立了研究生院;人大苏州校区;山大威海、青岛校区;哈工大(威海)、深圳研究生院,大连理工盘锦校区,电子科技大沙河校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合工大宣城校区、北邮宏福校区,地质、石油、矿业、电力(北京、地方)、河北工大廊坊校区等。
       名校异地建校区是大势所趋,但问题也来啦。
       1、与本部的差距。不同的高校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重点学科。一所大学在同城市的不同校区,因发展历史、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共享资源等不同,也会有差别。异地建设的校区,大都建设历史较短,与本部比差距会更大点,录取分数也相对低些。
       2、学籍与两证一书。两证(毕业证、学位证)一书(录取通知书)同等规格,学籍管理按教育部规定属地管理,校区的校园就在属地,想藏也藏不住;校区属地的城市名字也记录在档案里,想抹也抹不去。一校多区,谁也否定不了,同一个学校,不同校区,发同样的毕业证,教育部同意、学校愿意、学子乐意。其他旁观者,用不着担心失意。
      3、与本部差距的原因:大致有,一是地域因素,异地建校的选址,北京、深圳、青岛、苏州等大高上知名城市,容易吸引人才,老师也乐意去,考生也愿意去,与本部差距就小点。二是办学定位,校区定位准确、鲜明的,发展就快点。三是地方支持力度,地方支持大的发展快些。
       4、抱大腿问题。一些人认为异地校区与本部有差距,不应该发与本部同规格的两证,有抱大腿的嫌疑。但笔者认为就应该抱本部的大腿,只有抱紧本部的大腿,才能跟上本部的发展步伐,才能缩小与本部的差距,一个学校的校区不抱本部的大腿,难道去抱别人的大腿。假如校区校长不听本部的话,不按照本部统一规划发展,这个校区校长也快免职了。不是属地免,而是本部免。
       5、异地校区的学科评估。211、985学科评估中,异地校区是作为学校的一个部分参与学科评估,一般的一个校区也就1-2个985学科。异地校区大多有独立的招生代码,也有本校区校长,校区管理、服务机构相对齐全,与同城不同校区比有更大的管理自主权。尽管如此,还是不能把一个异地校区与独立的完整学校相比。
       6、就业歧视问题。毕业证是放在档案里的,不是用来背在身上的。不必把毕业证背一辈子,大学毕业证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风景,不是终点,也不是成功的标志。毕业后,除了清、北等极少数顶级高校毕业生,大家可能会关注某某人是清、北毕业的。其它毕业生,工作单位的同事大都知道某某人是大学毕业而已,很少关注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更看重的是个人工作能力和对生活的态度。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一般明里暗里会有各种各样的歧视,有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校歧视、学历歧视、专业歧视等等,也不会单单歧视哪一所高校,更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共同歧视哪一所学校。关键是自己不歧视自己。

          当然,随着异地校区的不断发展和定位调整,有的异地校区录取分也有可能接近或超过本部,单从录取分数看,本部所在省份和异地校区所在省份的录取分数最能代表异地校区与本部的差距和认可度。比如:在黑龙江理科连续两年哈工大(威海)录取最低分和本部差距缩小到10分,在山东2014年文科哈工大(威海)录取最低分比本部还要高5分,2012年文科比本部高9分。自2013年山东实行平行志愿后,哈工大(威海)连续两年在山东录取最低位次不断提升,2013年15751,2014年14972.。2012年山东威海理科录取最低分比济南本部高28分。2013、2014两年山大威海比济南本部也逐年缩小到24、23分。录取最低位次由17650提高到16954.。在考生超过50万高考大省,足以说明对异地校区的认可。哈工大(深圳)2015年开始招收本科后,有的专业录取分可能高于本部,山大青岛校区2015年开始招生,录取分也不会低于济南本部。

        再看外地院校在山东的录取位次也是节节升高,2014年大连理工盘锦校区在山东录取的最低位次由2013年的33180跃升到2014年的20724,合肥工大宣城校区在山东录取的最低位次由2013年的29781上升到2014年的23479。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在山东录取的最低位次由2013年的23392提高到2014年的21265。

       全国高校2000多所,每年900万考生。一分就成百上千名考生,不同的学校录取不同分数的考生,很正常。普通人,分身乏术,2000多所大学只能择一而入, 既然抱定了某所大学,就热爱它吧。“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味的比较,只会黯然神伤。大学四年,一晃而过,学习应该学的,处几个好朋友,享受一下大学氛围,健康快乐生活最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