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教学设计
(2013-05-02 17:07:2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了解比喻的几种形式,体会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2、应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思考、搜集、处理、探究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语言应用能力。
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难点:
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他们求知欲强,对多彩的民族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采用了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并受到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
教学准备:火把节场面图片、视频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火把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彝族火把节热烈的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二、
1、同学们知道火把节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点击“火把节传说”版块按钮读读。
2、读完后和同桌说说你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了什么?
3、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是的,在火把节传说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彝家人没有屈服于天神的淫威,在英雄提拉巴的率领下用火消灭害虫,他们“日夜不停,艰苦奋战”,灭掉天虫保护了庄稼,表现出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板贴: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让我们再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个传说。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抓住“日夜不停” “几天的艰苦奋战” “终于”“保护了庄稼”这些词语指导朗读)。
三、感悟“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同学们,热情好客的彝族人想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了,就让我们跟随网络旅游大巴一起到四川大凉山参加彝家人的火把节吧!
同学们点击“场面”按钮,选择你喜欢的场面欣赏、学习,同时,可以点击文字旁边的“图片欣赏”按钮帮助理解。待会请说说这些场面给你的感受。
(汇报交流)
1、哪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说说感受。
学生说说感受。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点击“准备过节”“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奔跑”“围着篝火歌舞”场面按钮进行感悟。
2.
从“兴高采烈”,“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菜”,体会到人们盼望、喜悦之情。(板贴:喜悦)(谁能读出喜悦的感情,指名读)
(2) 斗牛。
“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写出人多、热闹、欢乐。借助“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教师出示这个句子)讲解“暗喻”的修辞方法(这句话把
你能用朗读把这个精彩的场面再现出来吗?
说说感受:“各路摔跤好手灵巧地抗击着对手,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欢愉,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骄傲。”体会摔跤手的欢愉和骄傲。引导学生抓住“人声鼎沸”体会摔跤场的热烈气氛。
指导让感情朗读。学生通过点击这个版块左边的“图片”按钮帮助理解,教师点击“视频2”按钮,渲染感情。(板贴:热烈)这个热烈的气氛谁能读出来。
(4) 点燃火把奔跑。
说说感受:“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冲天的火把,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体会人们在节日里情绪高涨。想象这时壮观的场面。
语言文字训练:借助“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这句话(教师出示这个句子),讲解“借喻”这一修辞方法。(这句话把
教师小结:比喻常见有三种形式。教师出示比喻的几种形式:1、十五的月亮好像大玉盘挂在天空上。(明喻)2、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暗喻)3、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借喻)
指导感情朗读:通过教师点击这个版块左边的“图片”按钮帮助理解,然后教师点击“视频3”按钮,学生观看视频,渲染感情,感悟升华,引导感情朗读。(板贴:壮观)
(5) 围着篝火跳舞。
请你读读这段话。
指导感情朗读:“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教师出示这个句子)这句话是一句排比句,写出了山寨里所有的人围着篝火跳舞的欢乐场面,感受人们的欢乐与幸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并让学生点击这个版块左边的“图片”按钮帮助理解,然后学生再点击“视频4”按钮,学生观看视频,渲染感情,感悟升华,引导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板贴:欢乐)
3、教师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四、感悟本文写作特色。
1.教师课件出示: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这样的句式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四次)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学生点击“课文“版块按钮),想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指名交流(教师课件出示):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和彝家人的优良美德,从而也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六、拓展
火把节上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节目。请同学们跟随网络导游再到大凉山看看。(学生点击“拓展”按钮欣赏火把节其他场面)
一年一度的凉山彝族火把节即将来临,请你替火把节组委会编写一条广告词。要求:语言简洁有文采,字数不超过30字。如:点燃七月的火把,点燃青春的激情。
十、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火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