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家河南】让李白“毁诗”的天津桥,其实在洛阳

(2014-11-20 21:22:12)
标签:

文化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这样洒脱的文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然而这几句诗显得略不工整,因为第二句中硬生生的塞进去了“天津”两个字。为了一座桥,李太白不惜去“破坏”诗风,这天津桥在哪儿?咋就这么牛?


文/张凯


http://mmbiz.qpic.cn/mmbiz/jibGibsibm78rvmztsWgEWagoicKhdJ0QsJ0FVXBYroYhxxvd3jcbAUbAvHjCQPJuOLNib0YuicPa02A584hUQjUMBgw/640?tp=webp


天津桥比天津市早命名800年

http://mmbiz.qpic.cn/mmbiz/jibGibsibm78rvmztsWgEWagoicKhdJ0QsJ0PbxI4yvPxCIeQbvPPzeoOarS83MsiaEnQOUDp0dKvvicbkxE6BIv7Djw/640?tp=webp

天津桥考古现场


一说到天津,很多人都会想到区号022的那个天津市。明初燕王朱棣在发起“靖难之役”,带着兵马沿着运河奔往南京城,1404年,抢到了皇帝宝座的他将北京附近的渡口命名为天津,意为天子途径的渡口。

时光倒转800年,天津市在隋朝时候还没有这名字,仅仅是北方海边的一片盐场,可当时的天津却是一座桥的名字,这桥就在东都洛阳的洛河之上。

始建于公元607年的隋唐洛阳城,由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城市规划师宇文恺亲自设计监工,他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将穿过洛阳城的洛河比喻成天汉银河,将皇帝居住的宫城当成天界的紫微宫,连接宫城与对岸的洛水桥被命名为天津桥,是天河港湾的意思,意境之大足以让明代君臣望而兴叹。

天津桥在隋朝时候是一座浮桥,后来被反隋的将领李密一把火给烧掉了。可是洛河两岸总是要过人的啊,唐朝的人们在原址上改建了一座石桥。桥两头分别是皇城端门和定鼎门大街。富庶的隋唐洛阳城,车马熙熙,行人如织,天津桥连接的地方商铺林立,经济发达。文章开头李白喝酒的那座酒楼就位于天津桥南。

《大业杂记》中记载了隋朝天津浮桥的长度——约216米。根据考古发现,唐天津桥的位置在如今洛河洛阳桥西侧200米河床之下,根据桥墩判断此桥宽约20米。216米长,20米宽,堪称当时的华夏第一桥。要知道,我国现存的隋代名桥赵州桥,仅仅50米长,9.6米宽。


宰相和叛将都在这里写过诗

http://mmbiz.qpic.cn/mmbiz/jibGibsibm78rvmztsWgEWagoicKhdJ0QsJ0L18J3X8ZLl3tzoIRYNiafcjjaPmE2WPVwNnrjexYA379ichLIOtichmow/640?tp=webp

美丽的洛河


天津桥出自名家之手,守候着最富庶的城市,有着银河渡口的涵义,毫无争议的成为了盛唐时代洛阳城的标志建筑之一。唐代诗人们有个习惯,凡是古迹名胜都要去吟诗作对,湖北黄鹤楼、山西鹳雀楼、江西滕王阁都留下了他们不少名诗绝句。只是,这些名胜跟洛阳城的天津桥一比,显得有些暗淡无光了。

在天津桥头“到此一游”的诗人很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骆宾王、张九龄、李商隐、杜牧、张籍、孟郊、宋之问、皮日休……唐诗三百首里他们的名字屡见不鲜,唐朝历史上他们的影子也此起彼伏。

洛河波涛、虹桥横卧,盛唐名城、皓月当空。这样的美景自然会引得文人墨客诗性大发。白居易曾经曰过,“津桥东北豆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和白居易齐名的元稹写了两首诗《智度师二首》,里头有“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两句。百年之后另一位载入史册的名人仿着元稹的诗歌山寨了一首《自题像》。“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诗歌的创新水平的确不高,但也进了《全唐诗》,估计是因为这人很厉害,他就是带领百万农民军击溃唐王朝的冲天将军黄巢。

有诗仙,有宰相,有司马,有叛将,还有农民起义军首领。时光分散在几百年,洛河水也天天东流不息,只有天津桥一成不变。


何不重修天津桥?

http://mmbiz.qpic.cn/mmbiz/jibGibsibm78rvmztsWgEWagoicKhdJ0QsJ0siadXMpus5DgH9KHv5GRj9f4cGa2Cc1tS8ictCepu78GQLpIOw9XoFzQ/640?tp=webp

仅剩下残垣断壁的老吴桥


因为开封人崔颢一首精彩绝伦的《黄鹤楼》,李白自知不如而放弃了题诗黄鹤楼的念头;因为洛阳天津桥实在太有文化影响力,李白不惜为添加其名而破坏诗歌的规制。一座楼让诗仙搁笔,一座桥令太白毁诗,同样是古迹名胜,如今的黄鹤楼已然成为武汉乃至湖北的标志,而河南洛阳的天津桥却消逝的无影无踪。

俗话说“洛阳怕火,开封怕水”。的确,天津桥最终还是在宋金时期被大火给毁灭了。可毕竟是曾经的华夏第一桥啊,又在唐诗中时隐时现,后人无法忘记这座天津桥。

其实还是有人动过重建天津桥心思的。 1920年~1924年间,军阀吴佩孚驻扎在洛阳,来往行军没有桥很不方便。正巧民国大实业家张謇组织上海北方工赈协会的会员到洛阳,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在洛河上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1922年大桥建好,吴佩孚思前想后的起名字,忽然发现这桥的附近就是隋唐天津桥遗址,就直接命名“天津桥”。吴佩孚的天津桥存世时间不长,由于战火和洪水,大桥被毁掉了,只剩下一截断桥桥头悬在空中,如今依然在洛阳桥西边不远处的河北沿儿,人称“老吴桥”。

又过去了90年,洛河上先后新建了多座桥梁,以洛阳桥为代表的新桥连通了南北,但无法穿越历史的厚重。因为那条被赋予文化风采和历史意义的天津桥,依然沉睡在河底,沉睡在唐诗的文稿中。


(图片来自网络、作者张凯,河南科技馆馆员,历史学硕士,《中原科技文化遗产》杂志责任编辑,从事科普传播和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工作)

欢迎转载,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


http://mmbiz.qpic.cn/mmbiz/VKZWlzJmvp5mcgB0PhWVk6ORMTLIaNTVhju2CmmFVegB90SlkaNrh94libic2RO5fdtQkG0ibuKBWyiaymmgcOBanw/640?tp=web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