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一,大部分单位上班,早上沿著老城散步,在路口费尔达找换店(Ferda
Exchange)换了10英镑土耳其里拉,这样有点现金了,汇率还可以,需要现金,没选择了,不知不觉走到了交通卡中心,工作人员确认外国人不能使用当地的交通卡,虽然显示可以使用,实际注册不了,不纠结这个事情了,没多少地铁公交要坐,有没有卡都可以,走到老城的游客服务中心,一个黑人服务员拿出了旅游地图做介绍,他太年轻,最多20岁,各种景点收费的问题不太清楚,交通卡,轮渡往来站点都含糊其辞,说伊兹密尔可以无需签证轮渡去希腊,引起浓厚兴趣,轮船当交通工具比较宽松和便利,还可以多一个国家走走,一点基本信息掌握了,离开游客中心到了地铁站,今天有人上班,工作人员说伊兹密尔交通卡只能现金充值,不能用信用卡充值,这种交通卡不能退,这样的成本很高,大约30人民币作废,只得作罢,10点回宾馆午睡,11点吃了昨天的面包,肚子一点不饿。
11.30到了老城渡口搭乘轮渡去波士坦利镇(Bostanl),横穿爱琴海的伊兹密尔海峡,阳光明媚,海水清澈,煞是好看,过了轮渡走到镇中心,可能以前是一个单独居民点,现在和伊兹密尔连接起来了,看上去有几万人口,不是欧美别墅区那么豪华,各种筒子楼和国内相似,比国内整洁一点,比较接地气,漫步其中在讷法斯糕点店(Nefise
Pastacilik)吃了冰激凌和橘子水,空调房间里休息一下,上厕所,非常整洁,服务员殷勤周到,笑容可掬,比国内感觉好点。
3点轮渡回伊兹密尔,到老城克梅拉尔特大巴扎(
Kemeralti)拍了视频,电池突然发热,几次中断拍摄,可能天气热的原因,其实并不热,最少可以户外行动的,视频无法拍摄,路过了原汁原味的原大巴扎,其历史可追溯至15世纪,最初由奥斯曼帝国时期建立,以狭窄的马蹄形街道围绕内港湖发展,主要承担农产品交易功能,18世纪中叶,内港湖被填埋后,巴扎逐渐成为城市经济活动中心,涵盖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交易,16世纪后,伊兹密尔成为多民族、多宗教聚居地,巴扎作为希腊社区的商业中心,与穆斯林区、犹太区等形成城市“三中心”布局,后来希腊人犹太人逐渐离开,或者不再说自己是希腊人犹太人,以巴扎为中心的传统商业区、以本土居民为主的住宅区和集市、因国际贸易形成的弗兰克街(希腊社区),这种布局持续到19世纪,根据观察,这个巴扎的发展,的确是随从海岸线退化开始的,原来的巴扎是公元前后的伊兹密尔市场(The
Agora),现在已经是废墟遗址公园,海岸线退化半公里后,形成新的巴扎,一直到现在海岸线退化了一公里,才有现在的规模,巴扎里边,建筑低矮,无法改造,小商小贩太多,总体比较有序,没有到处吆喝,污水遍地,喇叭乱叫的现象,卖的东西五花八门,有经常过来骚扰搭讪,没有纠缠强买强卖的,里面的若干历史建筑,已经淹没在棚户简屋中,只有门牌介绍,全局已经看不出来,以后慢慢看。
5点回宾馆洗澡睡觉,睡不着,房间打扫的很干净,但没给咖啡和饮用水,把我私人的插电卡也拿走了,可见服务粗糙,到总台又要了一个,休息期间看了10年前的一个纪录片介绍伊兹密尔,寻找了一些新的游览思路,特别是大电梯那个地方,以前是偏僻的地方,现在已经人满为患,到处是饭馆和游客,还有学到了土耳其浴室的英文,以后可以去看看这些传统的地方。
6点出门在宾馆对马路的Niyazibey Ev
Yemekleri(尼亚兹贝家庭美食)餐厅买了意大利面条,对着昨天剩下的牛肉当晚饭,味道不错,饭后去老城土耳其浴室看看,结果发现昨天都路过,当时不知道土耳其浴室的英文名字,门牌上写的是克梅拉尔地,时间晚了,已经关门了,走到另外一个纳西尔(Nahil)浴室门口拍照,发现边上一个牛仔裤店,三个看上去是祖孙三代的人在整理库存,手语比划沟通买了牛仔裤250里拉,只有50人民币,质量还不错,边上有萨勒普乔尔鲁清真寺(Salepcioglu),外表欧式,差一点理解为一个教堂,是六十年代建造的,在当地也是一景,大约8点回宾馆洗澡休息,老城安全,脏乱差了一点。
当天花费:冰激凌100里拉(20人民币),橘子水140里拉(24人民币),轮渡来回50里拉(10人民币),
晚餐70里拉(12人民币),牛仔裤250里拉(50人民币)
伊兹密尔地图,可能是1900年以前的,显示了多民族杂居局面
伊兹密尔希腊剧场

滨江码头

钟楼

大电梯

博斯坦利镇
萨勒普乔尔鲁清真寺(Salepcioglu)
宾馆客房
早餐
宾馆外形
宾馆内喝茶
老土耳其浴室
老土耳其女浴室
老土耳其浴室
萨勒普乔尔鲁清真寺(Salepcioglu)
兑换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