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泡澡片刻,早饭后的0730,亲戚来车接去辽中县,县城离开沈阳70多公里,现在开车很快的,1小时可以了,八十年代以前单程要3小时,解放前路上还有土匪,也有前辈不舍得车票钱,徒步10小时回家的,今天当地大部分远近亲属在镇中心广场集中,约30多人,走向祖辈的老宅子地方,老宅子以前有1000多平方米,大型院落,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拆除,只是大致在这个地方,在六十年代家庭非常困难的时候,在这里生活过一年,随后回上海读小学,这里的各种记忆非常甜美,又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半农村生活方式写照,古井高粱马车欢腾,油灯风箱石盘磨,现在几乎被现代化取代了,道路和电影院走向基本还在,勉强值得回忆一下,随后去了农村的老观坨,和现在一样,老百姓从农村走向城市,这里是祖辈离开农村进入县城发家的地方,正好1920年北洋政府规划农村平地建立了县城,也有大型商品房院落,祖辈购买了一套,花费大洋上千,安顿了全家族几十人,还开设了一个10人左右的服装厂,擅长西服,由于教育有方,家族年轻人全部大学毕业,现在在国家各个领域里面有所建树,清末民初这里是不通车和电灯的地方,土地很贫瘠,富农也没有,私塾也没有,现在依旧是农村,正好在村口遇到了一个农民,他是家族里的人,开车带领去了预计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到处是泥土,可见当时生活的艰辛,祖辈的地方其实无处可考,因为就是一个乡也有上万同姓的人,具体到一个村庄或者一个祖居房子,很难,但是同行的长辈都确认这个地方就是祖居地,其中一个长辈解放前还骑车来过这里,可能只是大致的一个地方,临近中午,又开车去了肖寨门村,这里是六十年代亲戚下乡教学的地方,大部分人来这里其实是务农的,生活也是非常凄惨,经常不够吃穿,现在道路格局还在,房屋发生了变化,中午在茨榆坨同心酒楼三楼聚餐,这里是亲属开的酒店,大约30多人,长台子上是轮盘走菜,非常丰盛,餐前吃了玉米,那个玉米非常大,感觉就是儿时吃的烤玉米,比较可口,餐后吃玉米未必有这个味道,晚上开车回宾馆,清净了一下,去走边上的小南教堂,八十年代中期曾经在这里附近住过,那个时候教堂周围都是平房,现在已经开辟成广场,广场上休闲的人很多,晚上睡觉前发了微博,和大家互动了一下,感谢大家的盛情款待。
当天花费: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