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自清、周作人与郁达夫散文比较谈

(2013-10-25 11:07:34)
标签:

朱自清

郁达夫

周作人

散文

比较

文化

分类: 书影漫谈

    朱自清、周作人和郁达夫作为20世纪初著名的文学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影响深远,可以说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

以下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三位作家的散文特点。

而纵观朱自清的散文,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特点:首先,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比较著名的散文有我们《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春》、《儿女》以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文长主要有两个主题:一是以《背影》《儿女》为代表的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另一类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和《春》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一是缜密精巧的构思。以我们高中学过的《荷塘月色》为例,文章布局和结构均有神来之笔,在布局上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引导读者走进作者的意境中,没有丝毫的生疏之感,一切放佛水到渠成。在结构上作者独具匠心,前后呼应,中间贯通,只是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月色下的荷塘,再用通感手法由物及人,恰到好处的刻画出作者此时的世界。

二:情与景水乳交融生动传神、浓郁深邃的情景交融往往构成了一篇好的散文作品的生命。在《荷塘月色》中作者情感的主要特点是“淡淡的”所以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主要特点也是淡淡的色彩上,声音上,情感上作者从这三个角度分别以淡淡的为切口深入细致进行描写,再与当时的时局背景相联系,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作者内心淡淡的忧伤和悲哀之情。

三是语言的生动灵活。在《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中,作者语言极其典雅,表现了月下荷塘的神秘和朦胧之美。而在《春》中,作者用生动鲜明而又活泼华丽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华丽鲜明的语言恰好符合了春天的无限朝气。

四是感情的真挚。如《背影》中对父亲的背影的描写,饱含深情,很好的传达出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周作人一生的创作,除了三十几首新诗和二百来首旧体诗外,全部都是散文。它的散文有杂感、文艺短评、随笔等类。其中艺术成就较高,风格也较成熟的,还是他那些以冲淡平易见称于世的美文小品。他这些美文小品,不仅显示了散文大家周作人精湛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形成了周作人独特而成熟的艺术风格。我们以为,周作人的散文风格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一、周作人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平淡自然、和平冲淡、闲适……这些说法都是前人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概括。周作人自己也曾说: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境地。”“平淡自然,这是周作人给自己散文风格所作出的定位。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他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形成了冲淡平易的艺术风格。

二、富于知识性。在他的散文中,通过对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的表现,上下古今,海阔天空,旁征博引,的确能给个人以天下国家、现实人生、风土人情、道德文明、文化艺术等方面极为广阔的知识。在《乌篷船》中,周作人先详细介绍了绍兴乌篷船的种类、构造,然后续写了乘坐乌篷船的乐趣:在船上饮酒、喝茶、打牌、读书,白天可随意观赏岸上的景色夜间可倾听水声、橹声,表现出一种懒散飘逸的情趣。读过之后,不仅让人神往,而且也使读者知道了乌篷船中有大的四明瓦、中的三明瓦、小的一叶扁舟的脚划船之类的知识

三、充满了涩味。这也是周作人最自负的一点,他认为文章必须有简单味和涩味,这才耐读。他的散文创作,也正体现了他这一主张。并且他怕世人不了解他文章的真味,还一再强调: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今以药味为题,不自讳言其苦。

四、客观叙事。周作人的很多散文作品往往讲究“间接表述”,刻意地回避直接的议论和抒情,而代之以客观的事实描述。

郁达夫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一生用自己创造性的辛勤劳动为后代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为今天的现代文学工作者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研究资料。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如郭沫若在《郁达夫论》中所说:“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面好象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

如果将郁达夫的散文做个大致分类,就内容而言可以有以下几类:描写作者的人生遇际和由此而引发的复杂情感,或是对友人精神品貌加以描摹的回忆,或是描绘祖国山川风貌以及自己的观感,或是就社会、人生政治、文艺等发表见解。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郁达夫散文的艺术特点如下:

一:悲壮、沉郁的艺术风格。这一点在《怀鲁迅》一文中最为明显,在文中他写到:“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也因鲁迅的一死,使人满为患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这段文字以凝重、精炼为意境,蕴含着郁达夫极为沉郁的悲哀和深广的忧愤,深深的表现出他的人文情怀。

二:情真辞淡的意境创造《怀鲁迅》一文中的结尾“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这一句饱含着耐人寻味的诗境,创造出一种诗味深厚的沉邃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短短的一两句下葬时候的描绘,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也没有大肆的渲染悲凉的气氛,却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伤心之感,这便是他情真辞淡的意境创造吧。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出。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境界。我想就是说的他这样的人文情怀吧!

三、清新淡远的语言蕴含着色彩感和韵律美。如《故都的秋》,从开篇到结尾没有文字的雕饰痕迹但每个词语、句式却又好像未经“炉火”而已到了“纯青”的程度。在选择词语的搭配上作者似乎是很洒脱地从生活中拣来的,但他们有事那样的精当。如作者赋予了“秋”以味道。“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要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多么形象的修辞啊一个“尝”字便将作者的情怀无余地披露出来。说在南国的秋天里“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其中的“味”、“色”、“意境”、“姿态”自然不必论单单是那个“饱”字便可以看出对南国秋天的失望这其实还是写作者对北国的秋天的怀念与满足只不过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写而已。诗歌的声韵和节奏加强了《故都的秋》的音乐美。“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作者把这些名胜用一个个偏正词组整齐地排列起来回旋往复像一串珠玑那样有着明丽轻快的韵律和节奏。

总之,三人散文各自有其独特的特点,朱自清的散文行文如诗辞藻平实而饱含真情描写清淡而韵味悠长叙述随意而其文意却丝丝入扣文中语言平淡却不失优雅行文流畅且极具内涵。其浓浓的诗意与缜密精巧的构思、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真挚感情地注入及清幽细密的语言则构成了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特点。周作人作为我国新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也同样并非一味的冲淡平易,而是在冲淡平易的主导风格下,调和着诸如苦涩味、幽默感、知识性等内容。多种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周作人散文的整体风貌。三家都是我国历史上散文的集大成者,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