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说课稿
(2013-05-12 09:45:34)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语文说课实践训练 |
《想北平》说课稿
马姗姗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2012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马姗姗,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老舍的《想北平》,我主要通过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来阐述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2、教材分析
《想北平》是老舍1936年客居青岛时写的,此时他已经阔别了故乡北平6年了,对于北平的想念之情积聚在胸口,他心中的思乡之苦,本来就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他不是平平常常的回想、追忆,而是动情带泪的思念、眷恋。此时北平又面临日寇的威胁,作者内心焦灼,想念之痛更厉害,以至文末几近落泪。他不去写北平城的名胜古迹,而写的却是常人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事物,写什刹海的蜻蜓、玉泉山的塔影,写城墙和蝌蚪,更写了北平的花菜果蔬,写的是他心中的家乡北平,老舍说过“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买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现在我的心中。”说明了北平在他心中重要的位置以及对它深深的想念和浓浓的爱意。
3、学情分析
二、说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本课文目标的探寻,我将此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感悟作者的思乡情感,体味京味语言的魅力,感受老舍心中的北平。
教学难点:感悟景物及心理等细节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1)情境体验法,以情入境,从学生的切实感受出发,导引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身情感激发去体悟老舍对北平的眷恋之情。如导入环节,设置富有情感的语言,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此切入文本的教学。
(2)诵读涵咏法,只有通过对文本反复的诵读、美读,深入文本的情境中,才能够体会到老舍深深的思乡情感。指导学生散读、齐读、找具体的句子读、比读、尝试有情感的读、老师的范读等一步步引领学生走入文本,体悟作者的深情。
(3)提问研讨法,通过由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进行课上研讨,发挥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同时也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主动解决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
(1)点评批注,学生自读课文,对重点语句或字词进行点、划、评注,即圈点、划线、评述、标注,写下自己的感悟。如学生可能会读到“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进行划线,对句子进行评论,写下自己对此句的感悟,体会老舍对北平的偏爱之情。
(2)文本对话,充分利用课文右侧的对话栏,学生自己与文本、与作者展开对话,针对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解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对话栏中写“比较是一种凸现特色的常用方法。”学生自主找出文中运用的比较的地方。
(3)美读鉴赏,有感情的诵读,感悟老舍的语言美和对北平的思念之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以情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对于故乡、对家总是有说不出的情感,离家求学的游子、奔波异乡的苦行者,对于家的想念是萦绕在心永远的主题。正如在此求学的你们,静静独处时,也会产生归家的冲动,想念守家的父母、想念家乡的砖瓦、草木、泥塘小路。老舍就是一位在外漂泊多年的旅人,他对故乡北平的思念扣人心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悟他的思乡之作《想北平》
【设计此导入环节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情感,以学生对于家乡的想念之情带入文本中老舍所表达的对北平的喜爱和眷恋,以情带生,感悟文本。】
(二)知识积累、夯实基础
1、阅读下发的资料,扩充知识积累。
(1)、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1929年回国。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任教,1936年辞去工作专职写作。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和戏剧家,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龙须沟》等中篇、短篇小说和剧本。老舍生长在北京,他一生67年中有42年是在北京度过,对北平有着独特的情感。【介绍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此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联系,更好的感悟老舍的情感】3`
(2)“北平”名称的由来!
3、重点字词
廿(niàn)什刹海(shíchà)匀调(yún tiáo)愧杀(kuìshā)
黏合(nián)菜圃(pǔ)
【设计此环节,意在指向语文的工具性的功能,字词和作者知识的积累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基础环节,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重要内容,所以不能忽视】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心去感悟老舍所表达的情感,或者划出自己的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有感情的细细品读,体会这种思乡之情!
3、老师范读,指导学生美读。
第六段中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体会京味语言的特色,读出一种京味来,感悟老舍带有自豪感的情感)
【通过阅读和有感情的朗读,明确老舍对北平的想念、喜爱、赞美之情。诵读是散文教学的关键,只有通过读,才能够深切的体会作者的情感,才有一种语文的味道,而且老舍的语言是很朴实、很富有韵味,老师要给学生时间去读、去体会,让学生自己有所体悟】
(四)赏读文本,领悟情感
1、读了本文之后,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三个部分,
-:直接抒怀对北平的爱和想念。
④-⑦描写老舍心中北平的景物。
⑧:情感的高潮,直抒想念之情。
2、在第一部分,老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找出直接抒发情感的语句,进行品读。
同学自己读课文,找出其它直抒情感的句子,赏析语句,朗读文中对于北平景物和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深切的体会老舍这种想道出对北平的爱却说不出来的情感。
(设计理念:让学生品读文中的句子,抓住语言和细节描写,通过读体会老舍的思乡情感。)
(1)生命经历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6年,老舍离家6年,客居于青岛,而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告急,作者看到自己热爱的北平处于危险境地,忧心如焚、思念家园的心情更加的浓烈。
(设计理念:通过穿插背景知识介绍,让学生对老舍思念北平的情感更加的真切,更好的开展与文本的对话。)
3、④-⑦段老舍描写了北平哪些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什么手法来写的?请同学找出具体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让同学找到此部分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描写,进行朗读,体会老舍对北平的喜爱之情。
【展示准备好的老北平的PPT<</SPAN>北平旧影>让同学从视觉上感悟北平的贴近自然和匀调的美】
明确:老舍在此情感达到一个高潮,他已经想北平想得太厉害了,以至于想不下去了,不再说了,情到深处,自然落泪,一句话道出了很多的心酸,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北平受到日寇的威胁,老舍忧心故乡,更加的思念北平的,这是老舍情到深处不能控制自已,于是就此搁笔。
5、创设情境,播放名家配乐朗诵《想北平》,让学生在一种安静、忧思的氛围中去感悟老舍的对北平的思念之情。
结语:老舍写过一首七律《乡思》,他写到“茫茫何处话桑麻?
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老舍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所以课后同学要多读几遍课文,深切的去感悟作者的情感!
拓展阅读:
赏析老舍《北京的春天》,郁达夫《北平的四季》、《故都的秋》,林语堂《说北平》,萧乾《北京城杂忆》。
课后作业:同学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小文章,结合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自拟题目,抒发情感。
我关于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理念:根据作者写作的行文思路,逐级梳理情感,设置相关问题,穿插作者的生命经历和写作背景,进行深入解读,抓住文章的语言环节和景物及心理的细节描写,品味语言的魅力,体会情感,升华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
板书设计:
1 |
想“我的北平” |
想却说不出 |
8 |
2-3 |
4-7 |
落泪 |
爱北平 |
写“我的北平”
|
想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