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耶和华和安拉是同一位神

(2019-04-05 22:10:46)
标签:

穆斯林

基督教

伊斯兰

基督徒

真理

分类: 基督教信仰道德伦理
翻看一下圣经旧约和伊斯兰教的《讨拉特》就明白了。两本书是一样的。这本书在犹太教里面叫做《塔纳赫》。这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源自古犹太教的一个证据。顺便提一下神的名字。在旧约中规定人类不得妄称神的名字,而且没写神叫什名字,只给了4个希伯来字母YHWH。这被成为四字神名《创世记 2:4》(希伯来原文版).。也就是说现在根本没有人知道神叫什么名字。对于这件事情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基督教根据这四个字母给神取了一个近似名。这样既好称呼又不犯戒。这是源于将希伯来文翻译为英文的早期译者做的事情。他们将YHWH近似命名为Jehovah,中文常见的翻译就是耶和华。而伊斯兰教没有去音译这个YHWH。而直接意译为“伟大的神”。阿拉伯语“伟大的神”后来被音译为中文就是“安拉”。这两个都是指的一个神,只不过绕了很多圈翻译结果弄出好几个名字来。顺便一提“胡大”这个词,这是波斯语“伟大的神”的音译。跟耶和华、安拉也是一个人。 

首先,神的真名不是耶和华,神的真名是YHWH,没人知道怎么念。有些犹太教徒认为是Yehweh,雅威,而基督教徒则将其“英语神格化”为Jehovah,耶和华。实际上神的真名是一种禁忌,因为古犹太信仰中真名拥有控制本体的力量,念出神的真名相当于想要控制神!所以古犹太人遇到YHWH的时候都念作“Adonai”,相当于现代英语中的“Lord”,中文的“主”。同样,穆斯林称神为“安拉”,“Allah”,也是相当于“Adonai”的一种代称。同样的,耶和华,雅威,由于并不是古代YHWH的真正读音,不是可以控制神的力量的神的真名,所以也只能算是一种代称。并没有什么篡改神的真名的事情,只有代称和误称。而且实际上中文圣经中翻译为“耶和华”的地方原文是Lord,主。 

从历史神学上来讲,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的确是同一个神。伊斯兰教的圣典也包含了旧约圣经,但和犹太教一样不承认新约圣经。所以说旧约圣经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三教圣书,耶路撒冷也是三教圣地。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分歧在新约,而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分歧则更早,远在基督教形成之前。在旧约圣经中记载,诺亚的第十代子孙亚伯兰(Abram)的妻子一直没有生育孩子,于是亚伯兰就娶了一个埃及女奴为他生了第一个儿子。但是因为亚伯拉罕是个虔诚的圣人,所以神就让他在99岁的时候改名为亚伯拉罕(Abraham),并在他100岁的时候让他的妻子生下次子。女奴生的长子就是穆斯林的祖先,正室生的次子就是犹太人的祖先,从此分成了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基督教两支。所以说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犹太教的战争可以说是嫡子与庶子的争斗,长子与次子的争斗。当然这是基督教版本的旧约圣经,至于伊斯兰教版本的旧约圣经,还有那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旧约圣经《死海文书》么,就要你自己去亲眼看看了…… 


亚伯拉罕诸教 目录 
谁是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诸教的共通之处 
亚伯拉罕诸教的不同之处 
其他亚伯拉罕宗教 
  亚伯拉罕诸教(或亚伯拉罕宗教、沙漠一神诸教、天启宗教)指三个世界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由出现时间排列)。如此所称因此三宗教的传统均奉圣经旧约中的亚伯拉罕为先祖圣徒,且均发源于中东沙漠地区,伊斯兰教称呼其信徒为“经典之民”。 
谁是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阿拉伯版本称作“易卜拉欣”, Ibrahim)是希伯来人的始祖,是该民族一神教的创始人。据《旧约·创世纪》记载,亚伯拉罕原名亚伯兰,是挪亚的长子闪的后代。他出生在迦勒底的吾珥,后来随父亲到了哈兰,并住在那里。亚伯兰七十五岁时,耶和华对他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亚伯兰遂率妻子撒莱、侄子罗得等人,辗转迁徙到迦南地。亚伯兰九十九岁的时候,耶和华又向他显现,对他说:“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叫亚伯拉罕,……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亚伯拉罕的妻子不能生育,上帝同时给他的妻子改名为撒拉,预许她九十岁时得一个儿子:“到明年这时节,撒拉必给你生以撒,我要与他坚定所立的约。”后来,到了上帝所说的日期,撒拉生下了独子以撒。以撒生了以扫和雅各,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开创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个支派。于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被尊为以色列民族的三大圣祖。 
  当耶和华拣选了亚伯拉罕及其后裔为自己的选民时,为了考验亚伯拉罕是否真正地忠于自己,他要求亚伯拉罕将他的独生子以撒(伊斯兰教认为献祭的是伊斯马伊)当作燔祭献给上帝。亚伯拉罕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当他正伸手拿刀去杀他的儿子时,上帝的天使阻止了他。耶和华看到亚伯拉罕的忠诚,便说:“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便指着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获得仇敌的城门。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由于亚伯拉罕对上帝的绝对忠诚与顺从,上帝便特别赐福给他。以色列人因亚伯拉罕而得福,成为上帝的选民。他们也把亚伯拉罕作为本民族的骄傲,尊称他为“上帝的仆人”、“信徒之父”等。 

  西方学者认为,从亚伯拉罕的故事开始,《圣经·旧约》中出现了英雄叙事文的体裁和文学英雄的形象。这种英雄故事体现了以上帝为中心的世界观,具有典型的希伯来文学的特色。 
亚伯拉罕诸教的共通之处 
  共同的源头 -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源自同一个原始宗教——古犹太教。基督教是古犹太教的一个新兴教派,而伊斯兰教则是在吸收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经典和教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但伊斯兰教阐明:《古兰经》是耶和华(安拉)的最后最完善的一部启示。 

  共同的一神 -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仰同一个神祗,分别称为“雅威”、“耶和华”和“安拉”,但是三个宗教对于这个神的诠释有很大的不同。 

  共同的祖先 -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认为亚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他们的祖先。 

  共同的圣地 - 耶路撒冷是上述三大一神教的共同圣地。 
亚伯拉罕诸教的不同之处 
  犹太教 - 犹太教认为亚伯拉罕和摩西是先知,直接受命于唯一神上帝“雅威”,上帝通过摩西和以色列人订立约定《十戒》,只要以色列人遵守约定,只崇拜唯一上帝,上帝将保佑以色列人。信仰上,犹太教只承认《圣经》中的旧约部份,即希伯来圣经或叫希伯来手稿。犹太教不接受圣子论,他们并不认为耶稣基督是他们的弥赛亚(救世主),并继续等待弥赛亚的来临。 

  基督教 - 基督教(基督宗教)脱胎于公元以一世纪左右一个新兴犹太教派。该教派认为犹太人违背了上帝(雅威的拉丁化名称为“耶和华”)和以色列人定的约(即旧约),所以派他的儿子耶稣作为弥赛亚(救世主)以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赎罪,不仅和以色列人而和全体人类订立“新约”。 

  伊斯兰教 - 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里不接受圣子论,他们认为基督宗教内的三一神(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个神而非一神,以所以在回教里面,他们不相信上帝会生儿子。他们认为上帝(阿拉伯语尊称至高无上者为“安拉”)每隔一段时间选出一位先知,赐予一部经卷,亚伯拉罕、摩西、大卫王、尔萨(耶稣)都是先知,穆罕默德是上帝选出的最后一位先知,所谓“封印至圣”。信仰上,伊斯兰教相信上帝给人类的启示,一共有100多部,现在已经大部分失传,剩下在世界上面只有4部:第一部叫做Torah,即旧约中的律法书;第二部叫做Zabur,即旧约中的诗篇;第三部叫做Injil,即新约中的福音;第四部叫做Koran,即《古兰经》。“旧约”和“新约”《圣经》都是上帝赐予的经卷,后赐的经卷对以前的经卷进行修正和补充,《古兰经》是上帝发出的最后一部最完善的经卷,是众经中最权威的。 
其他亚伯拉罕宗教 
  巴哈伊信仰虽然不是传统的被包括在亚伯拉罕诸教中,但它也接受同些神之代言人。此外巴哈乌拉和拉斯达教类似的接受《圣经》权威而且相信它们是亚伯拉罕的后代。 

  摩门教有时也被归入亚伯拉罕宗教中。 

注: 
可以见得:“雅威”(犹太教)、“耶和华”(基督教)、“安拉”(伊斯兰教);三大一神教的“主神”,其实是同“一位神”! 

  《古兰经》与《圣经》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它们之间有着神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兰经》与《圣经》都认为是神创造了宇宙万物。《古兰经》尊称《圣经》为天经,均是真主(或者说上帝,the God,或Allah)分别降示给穆萨和尔撒的。人们通读《古兰经》后,并与《圣经》相比较,发现语、义相同之处甚多。《古兰经》里也尊重《圣经》里从摩西到耶稣等人物,并尊他们为先知。基督教的耶稣就是穆斯林所共同承认的先知尔撒圣人﹐在许多西方文字翻译的《古兰经》中﹐就直接用《圣经》文字所习惯的名称“耶稣”。圣经里的亚伯拉罕,在古兰经中即易布拉欣,耶稣--尔撒,摩西--穆萨。在《古兰经》中尔撒的事迹提到过四十多次﹐从他的出生﹑承领真主的启示和传播正道﹐以及他的言行“圣谕”。《古兰经》对尔撒(耶稣)历史的记载是能被基督教徒接受的事实﹐从来没有见到过基督教信徒对《古兰经》中关于他们圣人耶稣描述的任何异议。但对同样的人和事,圣经中的记载更为详细和完备。在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经》中有着大量的传说与《圣经》中基本相同。由于在两书的汉译中、音译出的人名地名汉字有所不同,一般不知道是同一个人,同一件事。 
       
      《古兰经》和《圣经》中的人类始祖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亚当(在《古兰经》中译称阿丹)和夏娃是人类的始祖,地球上的第一对夫妇。阿丹--古兰经里是阿丹(ADAM),圣经里是ADAM,拼写是一样的。《古兰经》和《圣经》关于人类始祖的描述有共同之处。    
      《古兰经》中记述的偷吃禁果的故事与《旧约?创世记》的记载轮廓和内容大同小异,但也确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比如引诱他俩去偷吃禁果的不再是蛇而是恶魔;也没有突出女人——夏娃是首先受引诱去偷吃禁果的第一人,而且根本没有出现夏娃的名字。 
       
      《古兰经》与《圣经》中的Amen(阿门) 
      穆斯林在诵经完毕后,必须念一声 “阿门”。这种祈求词在基督教和犹太教中也存在,据说这可以追溯到古闪族的原始宗教,是它的残迹的再现。所谓闪族指的是闪米特族(Shemite),其中就有古阿拉伯人和古犹太人。阿们也是基督徒在信经宣告、唱诗赞美和祷告中最常用的词。在《启示录》有“基督是阿们”。"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愿众民都说:阿们!"(诗篇106:48)。在以赛亚书65:16中神两次被描写成阿们的神("真实的神")。 “阿门”是全世界基督徒都听得懂的两个语词之一。(另一个是哈利路亚)。因为全世界任何语文的圣经中,都把这两个语词的译音保留下来。并在所有教会的祷告赞美中,很自然地直接应用。 
     
      《古兰经》与《旧约?创世记》中的洪水传说 
       
      《古兰经》与《旧约?创世记》中的洪水传说有异曲同工。在古印度的经典中也有人类远古时期之前大洪水的记录。《圣经》中的诺亚在《古兰经》中译称努哈。《古兰经》和《旧约》中的洪水传说,它们的主人公是同一个名字,只是有阿拉伯语与希伯来语之间的语音差别。 
         
      《圣经》和《古兰经》中都有亚伯拉罕的记载 
       
      实际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自称是亚伯拉罕即易不拉欣的后裔,亚伯拉罕(ABRAHAM)是犹太教徒和穆斯林共同的父亲,其在基督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称为“信心之父”。《圣经》中的亚伯拉罕,就是《古兰经》中的易卜拉欣(IBRAHIM),他们是同一个人。亚伯拉罕(易卜拉欣)被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认为是自己的祖先。阿拉伯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易卜拉欣(亚伯拉罕)及其长子易斯玛仪(以实玛利)的直系后代,而犹太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亚伯拉罕(易卜拉欣)及其次子以撒(易斯哈格)的直系后裔。《圣经》和《古兰经》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神(真主)要亚伯拉罕(易卜拉欣)杀掉自己的独生子,作为献祭给上帝,以考验他的忠心。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答应了神(真主),正要杀掉自己的儿子给上帝,而在这个时候上帝阻止了他,以一头羊作为代替。这一天被伊斯兰教作为最盛大的节日以纪念,被定在伊斯兰教历太阴年十二月十日,也就是古尔邦节(‘d al-Qurbn),说汉语的回民称之为宰牲节。 
       
      《古兰经》中多次提及耶酥与圣母玛利亚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耶稣以及圣母玛利亚的名字在《古兰经》多次提到,在《古兰经》中耶稣译译称尔撒(YISA),圣母玛利亚被译为麦尔嫣。 
       
      两本经书的比较可看出,相同之处有:1、承认并相信宇宙间有一位独一的真神(真主),祂创造了宇宙万物,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阿丹)。2、同样有摩西(穆萨)引导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记载。3、同样有魔鬼(恶魔)引诱亚当犯罪的记载。4、同样有挪亚(努哈)被拯救脱离洪水的记载。5、同样信圣经(天经)。6、同样有上帝(真主)与以色列民立约的记载。7、同样有亚伯拉罕(易卜拉欣),以撒(易司哈格),雅各(叶尔孤白),以实玛利(易司马仪)生平事迹的记载。8、同样承认马利亚(麦尔彦)的儿子耶稣(尔撒)为弥赛亚(麦西哈)。9、同样有下列教训:当孝敬父母,不可奸淫,当爱人如己(亲爱近邻远邻),怜恤孤儿,救济贫民,款待客旅。10、同样有大卫(达乌德),所罗门(素莱曼),约瑟(优素福),约伯(安优卜),约拿(优努司)的记载。 
       
      《古兰经》与《圣经》部分人名对照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闪族人,语言很接近。圣经里的写法是按照英文圣经里的名字写法,所以这些人名的原始发音几乎一样。在《古兰经》中有关圣经的人物一共提及24人。除上述的以外,还有:《古兰经》与《圣经》:易斯哈格——以撒;鲁特——罗得;优素福——约瑟;达伍德——大卫;素来曼——所罗门;优努斯——约拿;所罗门--古兰经里是苏来曼(SULEIMAN),圣经里是SOLOMA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