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笔记(一)
(2017-02-13 09:49:26)| 分类: 读书笔记 |
1.阅读教学要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美丽转身,即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应注重表达,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2.词语教学不应该由老师解释,而是让学生同桌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不懂查字典,然后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对学生自学不懂的词语老师再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词语教学最高明的做法是指导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重在方法的指导。
4.词义教学最好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5.词语教学不能脱离课文语境。
6.理解与运用并重,这本身就指向了语文教学的两大目的:一是语言的理解,二是语言的运用。
7.阅读课应该体现阅读方法的指导。
8.语文课要告别内容分析性的阅读教学,变分析课文为理解与运用并重。
9.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理解和运用并重,理所应当成为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10.如何才能在阅读教学中使得理解与运用并重呢?第一,对理解和运用两者的内涵要有明确的界定,在我们看来,理解当然是指读得懂,培养相应的阅读能力,而运用主要是指语言学习,包括基于一定的语言输出(文本语言的迁移运用)和语言输入(文本语言的积累内化)两个方面。第二,教学目标要指向运用(即语言学习),但语言学习必须在文本营造的语境中进行。切忌脱离文本语境或过早脱离文本语境的语言学习。要做到读中理解,读中运用。因为阅读与理解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的,因而反复朗读,潜心读书等典型的阅读行为不可少,两者要与读书紧密结合。第三,理解与运用不是平行的两条线,而是融合的,互动的,理解中有运用,运用中有理解。第四,并重不是指在教学中平均用时、平均用力,而是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所侧重。第五,理解运用并重体现的是阅读教学的整体价值取向,并不要求每一篇课文、每一课时都要同时体现。
11.我们常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要走两个回合,第一回合是通过课文语言来理解思想内容,第二个回合是理解思想内容以后,再来认识课文思想内容的形式。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主要不是学习课文内容的,而是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的。学生学习课文过程应该是三个回合:理解内容——认识形式——实践操作。
前一篇:家有儿子真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