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客列车车站河南陕西山东 |
三月份的西南,油菜花盛开,春风袭来,美丽的风景十分使人向往。为此,笔者在2021年3月12日—3月20日期间,前往陕西省及其西南部,感受“春的气息”。本文作为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将叙述笔者从沈阳乘坐K128次列车前往陕西咸阳的全过程,呈现沿途的风景。
话说在2021年3月12日下午16点整,笔者来到沈阳北站。
进入沈阳北站候车室,笔者准备运转K128次列车。
在候车期间,笔者看到候车室的卫生间内挂着各种铁道机车及动车组的相关介绍,这一点确实好评!





下午17点05分,笔者检完车票,直接来到站台。
上车之后,笔者直接来到票面指定的车厢。
列车为长春客运段值乘。
下午17点11分,列车驶离沈阳北站。不久,列车驶出沈阳市区。
过了聊城车站,笔者所乘坐的列车继续在京九铁路行驶。期间,列车在台前县附近跨越黄河。
付楼车站通过。
石佛车站通过。
阳谷车站通过。(PS:阳谷县最早设立于隋朝,为聊城市的最南端,那里相传是历史上著名的“武松打虎”发生地)
早上7点45分,列车在台前车站停车。(PS:台前县,隶属河南省濮阳市,紧邻山东省聊城市及菏泽市下属的县市,被誉为“河南省插入山东省的‘一把钥匙’”。其最早为山东省寿张县的一部分,后因水利发展需求于1964年划入河南省,而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夏商周时期”)
8点18分,列车到达郓城车站。(PS:郓城县,位于山东省菏泽市东北部,隶属山东菏泽,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隋朝(公元590年)。郓城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发源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将在郓城”一说,且郓城也是我国著名的“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
马寨车站通过。
鄄城车站通过。(PS:鄄城,又称“鄄邑”、“古鄄”,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因其境内有“鄄邑”、“鄄城”而得名,也是古时“一代宗师”孙膑的故里,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期)
大约两个多小时之后,笔者所乘坐列车驶入菏泽市区。
上午9点10分,笔者所乘坐的列车到达菏泽车站。(PS:菏泽市,古时曾称为“曹州”,因古代“九泽”之一的“菏泽”而得名,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人文始祖伏羲”等历史名人相传就出生在那里。此外,菏泽也被誉为“中国牡丹之乡”)
过了菏泽车站,笔者所乘坐的列车继续沿京九铁路向商丘方向行驶,而窗外也一扫之前的阴霾,阳光逐渐“冲破”阴霾的“阻拦”,出现在眼前。
田水井车站通过。
定陶车站通过。(PS:定陶区,隶属山东省菏泽市,古称“陶”,上古时期为当时的“华夏部落”活动的核心区域。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那里繁衍生息)
曹县车站通过。(PS:曹县,古称“曹州”,因西周时期的“曹国”而得名,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夏商周时期”)
梁堤头车站通过。
大约45分钟之后,列车通过商丘北站。
过了商丘北站,列车驶上联络线,跨越京九铁路,逐渐转上陇海线铁路。
上午10点30分,笔者所乘坐的列车到达商丘车站。(PS: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紧邻山东省、江苏省与安徽省。据史料记载,古时的“商族”始祖契辅佐大禹因治水有功,封于商,后迁徙,后人便称当时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也就是现在的商丘市,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4世纪)
而商丘车站的站台上,还写有安全警示语。
由于陇海线铁路正在施工,笔者所乘坐的列车在商丘车站整整停车40分钟后才驶离,开始在陇海线铁路行驶。
而铁路旁边随处可见的“小房子”,是供铁路职工进出线路作业工区使用的“特别通道”。
商丘西车站通过。
谢集车站通过。
宁陵县车站通过。(PS:宁陵县,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古称“葛国”、“葛伯国”、“宁邑”、“信陵”,远古时期为“葛地”,至西汉武帝时期首设“宁陵县”,传说其为古时一位贤能的部落首领“葛天氏”的诞生之地,其盛产的宁陵花生,与金顶谢花酥梨和白蜡杆被誉为“宁陵三宝”)
民权车站通过。(PS:民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隶属于商丘市,古时曾称为“戴国”。1928年,经时任河南省国民政府主席冯玉祥批准,取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之“民权”设县)
内黄集车站通过。
兰考车站通过。(PS:兰考县,隶属于河南省开封市,古称“户牖”,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建国后,被誉为“人民公仆”的焦裕禄同志曾在此工作奋斗,因此兰考县也是“焦裕禄精神”的诞生地)
罗王车站通过。
兴隆庄车站通过。
大约1小时40分之后,笔者所乘坐的列车进入开封市区。
下午13点整,列车到达开封车站。(PS: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东部,紧邻郑州市,古称“东京”、“汴京”等,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及后来的“大辽国”和宋朝均定都与开封,因此开封也为国内“六大古都”之一)
而开封车站内也保留着部分“老建筑”,留存下“时代的印记”。
驶离开封车站后,笔者所乘坐的列车先驶出开封市区。
杏花营车站通过。
中牟车站通过。(PS:中牟县,为河南省郑州市的下辖县,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就发生在那里,而那里也是战国时期道家名师列子等名人的故里)
古杨车站通过。
过了那里,列车逐渐从郑州市东郊驶入郑州市区。
下午13点50分,笔者所乘坐的列车晚点到达郑州车站。(PS:郑州,古称“商都”,相传在50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出生在那里,并在此建都。而在上古时代,郑州属于古“九州”中的“豫州”之域。公元前3600年,商朝在此建都——亳都。到了近现代,随着郑州成为陇海铁路与京广铁路的交汇点,郑州又被誉为“中国的十字路口”)
列车在郑州车站停车期间,笔者还来到站台“打卡”。

当时,笔者还拍到停在郑州车站的兰局兰段SS7E0029号电力机车。
整整25分钟之后,笔者所乘坐的列车才驶离郑州车站,继续沿陇海线铁路在郑州市内行驶。
中原车站通过。
铁炉车站通过。
荥阳车站通过。(PS:荥阳市,为郑州市下辖的县级市,郑州市西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战国时期的“韩国”,因在当时的荥水北岸筑城,得名“荥阳”,沿用至今。此地历史上曾诞生过唐朝诗人刘禹锡、李商隐等历史名人)
上街车站通过。
过了上街车站,笔者所乘坐的列车驶出城区,进入西陇海线铁路的山区部分,开始“翻山越岭”,穿越隧道。
穆沟车站通过。
巩义东站通过。
巩义车站通过。(PS:巩义市,原为“巩县”,1991年改为巩义市,其位于郑州市与洛阳市之间,为省辖市,目前由郑州市代管。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设巩县,这也就成为后来的“巩县”,也就是今巩义市的前身,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尧舜时代)
黑石关车站通过。
下午15点20分,笔者所乘坐的列车到达偃师车站。(PS:偃师区,原为“偃师市”,隶属洛阳市。2021年3月,偃师撤市建区,改称“洛阳市偃师区”。相传在周武王时期,因在此地“筑城息偃戎师”,故该地得名“偃师”)
过了偃师车站,笔者所乘坐的列车继续沿陇海线铁路向洛阳方向行驶。
首阳山车站通过。
白马寺车站通过。
过了白马寺车站不久,笔者所乘坐的列车驶入洛阳市区。
期间,列车缓慢通过洛阳东站。
列车临到达洛阳车站,笔者看到停在旁边已经闲置多年的日本造6K电力机车。(PS:6K型电力机车,由日本川崎重工与三菱电机生产,共85台。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满足西陇海线铁路的运输需要,当时的铁道部(现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日本方面采购了6K型电力机车,全部配属于郑州铁路局洛阳机务段。2014年3月,所有6K型电力机车全部退役。该车曾被誉为“东洋使者”)
下午16点整,笔者所乘坐的列车到达洛阳车站。(PS: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而得名,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
过了洛阳车站不久,笔者所乘坐的列车又一次驶入山村之间,继续着“翻山越岭”之旅。
新安县车站通过。(PS:新安县,隶属洛阳市。据史书记载,新安县最早设于秦朝,取“新治安宁”之意,沿用至今)
南岗村车站通过,而当时笔者还在南岗村车站发现KF自翻车,这也是笔者在哈东站看到KF自翻车之后,第二次在国铁车站看到KF自翻车。
下午16点50分,列车到达义马车站。(PS:义马市,为三门峡市下属的县级市,其命名来源于义马市境内的原“义马村”。相传在古时,洪水即将淹没义马村,当时有三匹白马迎洪水而上,化作三条白龙,逼洪水退回,拯救了村庄,因此该村得名“义马村”,沿用至今)
过了义马车站,笔者所乘坐的列车继续在群山环绕中的西陇海线铁路行驶。
渑池车站通过。(PS:渑池县,隶属于三门峡市,因古时同名水池而得名,其设县最早可追溯至秦朝,沿用至今)
英豪车站通过。
观音堂车站通过。
张茅车站通过。
交口车站通过。
下午17点55分,笔者所乘坐的列车到达三门峡车站。(PS: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相传在大禹治水时,其挥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因黄河之水东去,三门峡因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过了三门峡车站,笔者所乘坐的列车继续向西行驶。当时,笔者趁着夕阳的余晖,拍摄了当天最后的山间风光。
当时,笔者拍到了列车经过的张家湾车站。
过了那里,笔者隔着车窗,拍摄下夕阳的余晖。由于窗外天色变暗,笔者就没有再继续拍摄沿途风光。
晚上21点40分,列车晚点到达西安车站。
当天晚上22点10分,笔者所乘坐的列车在晚点1小时20分之后,终于到达终点站咸阳车站,第一段“列车之旅”到此结束。
在此呈上笔者拍摄的列车水牌(方向牌)。
到这里,本文的所有内容就全部呈现完毕了。在后面的文章中,笔者将接着本文的内容,叙述笔者后面的旅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