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游学||妙音鸟在中国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旅游 |
林家乐生命学/游学 ||
妙音鸟在中国
原创 王寒枫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
2000年12月22日,宁夏银川西夏王陵三号陵新出土双臂残缺的人头鸟身的妙音鸟。妙音鸟,梵语迦陵频伽KALAVIUKA。媒体报道说,这次出土的迦陵频伽十分精美,可与埃及金字塔前神秘的狮身人面像和古希腊残臂雕塑维纳斯相媲美,是我国考古史上一次重大发现。宁夏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杜玉冰说,他们翻阅了大量史料,只查到很少几句对迦陵频伽的记述,在此前,中国考古界对迦陵频伽“只闻其名,未见其形”。
据我个人所知,有关迦陵频伽的介绍,在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就有9条辞目。其中录《正法念经》说:“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声音,若天(神)若人,紧那罗(歌神)无能及者。”《慧苑音义》说:“迦陵频伽,此云美音鸟,或云妙音鸟。此鸟本出雪山,在壳中即能鸣,其音和雅,听者无厌。”此外,《佛学大辞典》还有迦陵频伽舞条:“……舞曲名,译言鸟而不言乐,林邑(占城)之古乐,天竺祗园供养日,迦陵频伽来舞,时妙音天奏此曲,阿难(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传之,遂流布云。”由此可见,关于迦陵频伽在不少佛经中都有记载,说明它们出自印度神话和佛教传说,是半人半鸟的神鸟,被作为佛前的乐舞供养。
除了上述的文字资料之外,在我国一些地方,对于迦陵频伽也并非“只闻其名,未见其形”。比西夏更早的敦煌石窟唐代壁画中,在无量佛(阿弥陀佛)的莲座下,绘有一对异鸟,人首鸟身,毛色斑斓,作反弹琵琶、振翅欲飞之状。再是北宋皇祐元年(1049)的河南开封祐国寺塔(俗称铁塔)13层的塔檐翘角下,共嵌有104尊迦陵频伽。还有河南嵩山初祖庵,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有8角石柱16根,殿内的4根石柱上雕有右手执佛珠,左手执香花,背上有翅膀的迦陵频伽。西安临潼庆山寺地宫中所藏一具亭式石函,在檐下刻有“人头凤身”的迦陵频伽。1984年,泉州开元寺导游到西安参观,看到西安碑林中一块石碑上也雕有迦陵频伽。值得一提的,北宋李诫(?一1110)所著的中国古建筑名著《营造法式》中,也有迦陵频伽持花送宝展翅飞翔的图像。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的梁柱上,装置了24尊真人一般大小的木雕迦陵频伽,都是上半身人头人身,下半身鸟体鸟爪的美丽女郎。它们袒胸露臂,羽毛绚丽,头戴如意宝冠,背上两翼舒张,项挂缨珞,臂束钏镯,手持各色供品和各种乐器,在五方佛前奏乐歌舞。特别是它们头上的如意宝冠之上的莲花坐斗,顶托着大殿的通梁和横木,起到一种建筑构件的作用。这种既把迦陵频伽作为出跳斗栱,又是五方佛前的乐舞供养,更营造了佛国极乐世界的气氛,三种功能和谐统一,这在全国寺院中还是独一无二的吧。
又据《泉州晚报·海外版》2001年8月28日发表的《战国中期就有佛教造像传入我国》一文,报道了近日湖北江陵战国时期在天星观二号墓出土了一个半人半鸟的妙音鸟造像,要比学术界认定的印度佛教于东汉明帝时白马驮经传来中国早了4个世纪。这也修正了有人认为佛教的妙音鸟造像是受基督教安琪儿影响的观点。因为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而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一5世纪,而中国湖北江陵出土的妙音鸟比基督教形成也早了两个世纪,如何会受基督教的影响?
从以上例子可以认为,由于中印文化宗教交流历史悠久,迦陵频伽在中国不但早为人知,而且很多地方也有它们的实物形象。去年5月,西夏乐舞艺术团在西夏王陵演出,并用舞蹈《迦陵频伽》表现了妙音鸟向往美好生活的意愿,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它,欣赏它。
本文选自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丛书《 王寒枫文史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