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游学||比干丹心垂千古
(2022-04-05 15:28:34)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旅游 |
林家乐生命学/游学
|| 比干丹心垂千古
来源:印象比干
我们乘大巴从新乡出发,一小时许便达比干庙。入景区大门,但见广场宏阔,高大的比干雕像耸立于中央,左手握拳上举,右手按剑,神态威严,双目含愤,彷彿正直言抗辩于朝堂之上。走过嵌有“赤胆忠心”匾额的五彩牌楼,是长长的石像生神道,石人石兽分列两旁,为祠庙凭添一种庄严气象。转过古色斑斓的宽阔照壁,即至山门。其门飞檐斗拱,绿瓦红墙,大门两旁有石狮守护,颇为壮观。自山门至正殿,门有三重,庙院深广,一座座雕樑画栋的殿宇亭台,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之下,显得幽静而古朴。院内碑刻琳琅,石雕幢幢,楹联繁多,展现古庙的悠久歷史、比干的崇高精神,浩然之气沛乎其中。而那根枝皆裂中现心型的开心柏、有叶无心的空心菜、相传为大风捲土而起的天葬墓,又在一一印证3000年的神话故事,令我于瞻仰之际,如见比干英灵隐隐然立于天地之间。
据史籍载,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二十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託孤重任,辅佐帝辛(纣王)。后来纣王暴虐荒淫,横徵暴敛,比干嘆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在中国,比干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平民对其无不称颂。故多少年来,我一直以为比干只是民间崇仰的英雄,不仅我作如是想,恐怕许多人也这么认为,因为中国歷史上拒谏饰非,滥杀忠良的昏暴之君不少,即使是没读过多少书的人,也能举上数例,故形成了帝王们不喜直臣的成见。进了比干庙,我才发现此见的偏颇。比干死后,周武王为其封墓,并封其子“林姓”,唐太宗謚其为“忠烈公”、“太师”,歷代不少帝王前往拜祭,或下诏立碑塑像、重修庙宇,或撰文赋诗,对其备加颂扬。可见,歷史上的开明有为之君,出于治国的需要,也颇推崇比干忠直敢谏之精神,视其为邦国之栋樑。唐太宗李世民,便是帝王中虚心纳谏,重用谏臣的典范。《后汉书.申屠刚传》有言:“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商纣就是行孤塞之政而把国闹亡的。聪明的统治者,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国有直言敢谏之士,不但可以使统治者知己过,明下情(对虚心纳谏者而言),而且可以使民间的呼声上达天听,促进革新,正因为如此,距今三千多年的比干,才能够丹心垂千古,浩气贯日星,成为高居庙堂与身处江湖者共同崇仰的人物。陆游有言“位卑未敢忘国忧”,我等写杂文的,虽然大多位卑人微,其言也轻,却也当见贤思齐,有一点比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