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2025-07-11 17:30:13)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五十多年前正是“十年动荡”时期。1973年5月,天津武清县高村公社兰城大队东南约1公里处的“苏家坟”,村民张俊岭在拉土时无意中掘到一块大石头,挖出来后发现是一块大石碑,两面均刻有文字,上面的字可辨认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这才知道是一块墓碑。张俊岭便告知村支书,村支书又告知了公社相关人员,公社随即报告给县文化馆,县文化馆再将这一情况报告天津市文物管理处。天津市文物管理处很快派张新生和文物研究所的赵地等三名同志前来考察。为了保护文物,村里当即派民兵看守。同时,市文管处带墓碑拓片到北京,经国家文物局进一步鉴定,一致认为这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一项重大发现。是建国以来出土后形制最完整、存字最多的汉碑,也是被书法界认为是自明代出土《张迁碑》以来,唯一可与其相媲美的汉碑。

《鲜于璜碑》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刊刻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无撰书者姓名,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该碑包括碑座与碑身二部分。碑座为长方覆斗形,长1.2米,宽0.73米,高0.25米,座上有长方形榫槽。碑身为圭形,上锐下方,高2.42米,宽0.81 - 0.83米,厚0.12米。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1、天津博物馆所藏《鲜于璜碑》图片

碑阳额上有“凸”字形单线界框,框内剔地阳刻小篆“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框六角刻有卷云纹,额旁阴刻青龙、白虎。额下为一直径11.3厘米的圆穿,碑首阴面刻朱雀。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2、《鲜于璜碑》碑额拓片

《鲜于璜碑》碑身两面刻文。碑阳17行,满行35字,计508字。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3、《鲜于璜碑》碑阳拓片

《鲜于璜碑》碑阳主要内容:

1、鲜于璜世系:碑文开篇介绍了鲜于璜的家族背景,称其先祖为殷商时期箕子的后代,也是汉代胶东相的后裔,他是谒者君的曾孙、孝廉君的孙子、从事君的长子。

2、鲜于璜生平:自幼聪明好学,孝顺父母,尊敬老师,言行规矩。被地方推举为孝廉,后升迁为郎中。曾任度辽右部司马,安抚边境的狄族,使边境安宁。又被调任为赣榆令,治理国家、率领下属,以礼法治国,百姓歌颂他的恩惠,官吏敬畏他的威严。因父亲去世,鲜于璜离职守孝,服丧期满后,应三公之邀,被征召到太尉府任职,担任西曹属。在延平年间,鲜于璜被拜为安边节使,统辖二州,守策执法,弹劾贪赃枉法,清廉的作风得以流播。
永初元年,鲜于璜被任命为雁门太守,在任上屈己下人,礼贤下士,作风清正,行为恭谨俭易,约束修为,崇尚清静简约的无为之治,重视教化,禁止为非,使百姓顺从其政。

3、功绩与品德:碑文赞扬了鲜于璜在维护边疆安宁、治理地方、教化百姓等方面的功绩,以及他品德高尚、声誉卓著的特点。

4、逝世与立碑:鲜于璜于延光四年六月壬戌日在家中去世。为了彰显他的伟大功绩和继承他的先祖之业,他的孙子们共同刊山取石,为他刻立墓碑,确定谥号,流传亿载,以示后代。延熹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己酉立碑

《鲜于璜碑》碑阴15行,满行25字,计319字。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4、《鲜于璜碑》碑阴拓片

碑阴主要内容为长篇四言韵语,颂扬鲜于璜的功德,并记录了鲜于一家的世系,具体内容如下:

1、以四言韵语的形式,详细描述了鲜于璜的品德、才能和功绩。如“唯君行操,体则乾。至孝通洞,克勤和颜。烝烝栗栗,可移于官”,称赞了鲜于璜的孝顺、勤劳和严谨的作风,以及他在官场上的卓越表现。又如“遂登汉室,出司边方。单于怖畏,四夷稽颡”,描述了鲜于璜在维护边疆安宁方面的功绩。

2、记录鲜于一家的世系:在颂扬鲜于璜功德的同时,也详细记录了鲜于一家的世系。这包括鲜于璜的子孙、兄弟以及他们的官职和事迹。如“君三子,大子讳宽,字颜公,举有道,辟大尉府掾;中子讳黼,字景公,郡五官掾,功曹,守令,幽州别驾;小子讳晏,字鲁公,举孝廉,谒者,雁门长史,九原令”等,详细列出了鲜于璜三个儿子的姓名、字、官职等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鲜于璜碑》立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是鲜于璜死后四十年,由其孙辈为他所立。鲜于璜是东汉著名大臣,也是汉代“马踏匈奴”的英雄之一。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81岁高龄的鲜于璜逝世。两汉时期经学兴盛,其中以《孝经》最重,尤其在东汉晚期以厚葬为德,而薄葬则被视为不孝。鲜于璜的后代子孙多数在朝廷担任官职,为了门庭荣誉也为了表彰先祖的功德业绩,四十年后在合适的时候为祖父立碑也在情理之中。

经过多年研究,学者普遍认为《鲜于璜碑》的碑阳与碑阴应为同一人书写,但刻工为两人。由于刀刻技巧的差别,碑阳和碑阴文字风格有差异。

《鲜于璜碑》是方笔汉隶的代表作,棱角分明,斩钉截铁,这些特点主要是刀刻造成的。碑阳刻得好一些,书写的意趣表达出来了,碑阴则显得略有生硬笨拙。然而,仔细观察偏旁部首的写法,碑阳与碑阴在书法风格上具有一致性,表明二者很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5、《鲜于璜碑》碑阳拓本选一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6、《鲜于璜碑》碑阳拓本选二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7、《鲜于璜碑》碑阳拓本选三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8、《鲜于璜碑》碑阳拓本选四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9、《鲜于璜碑》碑阳拓本选五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10、《鲜于璜碑》碑阳拓本选六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11、《鲜于璜碑》碑阳拓本选七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12、《鲜于璜碑》碑阳拓本选八

过去工匠掌握一门技艺往往世代相传,在刻制这件碑刻时,可能是老师带徒弟,老师正面示范,徒弟背面效仿。开始时徒弟刻得生硬笨拙,后来在师傅的指导下,勤学苦练,刻制技巧逐渐娴熟,后面几个字已经刻得栩栩如生。以下是碑阴的几张拓片。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13、《鲜于璜碑》碑阴拓本选一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14、《鲜于璜碑》碑阴拓本选二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15、《鲜于璜碑》碑阴拓本选三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16、《鲜于璜碑》碑阴拓本选四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17、《鲜于璜碑》碑阴拓本选五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18、《鲜于璜碑》碑阴拓本选六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19、《鲜于璜碑》碑阴拓本选七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五十年前出土的汉隶瑰宝

图20、《鲜于璜碑》碑阴拓本选八

《鲜于璜碑》以方笔为主,方中有圆,以方直多变取胜,笔画深沉稳重。行笔强调涩行,行笔时不漂不滑,且慢且涩,又涩而直。横折处呈方折,棱角分明,特别是横画起笔与竖画收笔,几乎笔笔方正,横竖点画多取平直,有的略带歪斜,拙重中寓灵秀,朴厚中见睿智,行笔中有提按、有顿挫,点画蕴藉朴厚,有入木三分之力。代表了东汉时期隶书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

由于《鲜于璜碑》与《张迁碑》都是汉隶中方正雄浑,朴拙厚重的风格,所以人们经常会比较两碑的高下及异同。

《张迁碑》于明代初年出土,比《鲜于璜碑》要早四、五百年。在明代出土后,迅速引起了当时学者的关注,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得到了广泛认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迁碑》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逐渐稳固,成为汉隶的典范之一。相比之下,《鲜于璜碑》出土于1973年,相对较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知名度的积累。

但是,《鲜于璜碑》立碑时间是公元165年,较《张迁碑》早了21年。一般隶书多取横势,扁平的字形是主要特征,而《鲜于璜碑》的字扁、方、圆都有,一任自然。打破了汉碑严谨的结构,有的字结体较巧,打破隶书的平衡模式,带有奇纵的感觉,极有姿态。同时保留了一些篆书体式,且时有奇绝之笔,显得古而拙。在严谨的汉碑中,《鲜于璜碑》结体茂密、紧敛,外围也不作外伸,所以此碑波磔较少,不论是方形的、长形的、扁形的、还是疏放的、欹侧的间架,都是方正、匀称,有一种内敛的势,如信手拈来,稳当得体。

从用笔上看,两碑各有侧重。《鲜于璜碑》用笔更为凝重浑厚,笔画敦厚稳重,没有刻意雕琢之感,收放非常明显。《张迁碑》用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笔画遒劲有力,收放相较鲜于璜不是那么明显,内部空间更具动感和变化。

从章法布局上看,两碑各有千秋。《鲜于璜碑》章法整齐,竖成行、横成列,整体排列略显参差,疏密得体,错落有致。《张迁碑》章法更为活泼,字间和行间无严格固定距离,疏密对比强烈,整体上更显灵动。

汉代碑刻中与《鲜于璜碑》同一类型的作品占了汉碑相当数量,但与其它汉碑相比较就会发现它与众不同的独特审美价值,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相对的自由与率性,契合了时代的审美并成为汉碑审美的主流风格。其书风与《张迁碑》颇为相似,立碑时间早于《张迁碑》21年。后来北魏时期的《嵩高灵庙碑》、南朝的《爨宝子碑》《爨龙颜碑》与其书风更是一脉相承。从已出土碑石来看,《鲜于璜碑》是此类书风最早的一通碑石,可以说是开一代风气。也有人推测这种书风是汉代中后期比较流行的书风,广泛流传,并被书艺爱好者研习,广泛应用。

小结:

《鲜于璜碑》是汉隶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笔画方直多变,棱角分明,形态朴拙厚实,雄强茂密。字势浑穆宽博,初看似稚拙,细品则奇巧古妙。虽然名气尚不及《张迁碑》,但通篇粗犷朴茂,格调高古,逸趣横生,与《张迁碑》可以说是差堪颉颃、难分伯仲,同为汉隶中的瑰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