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清|李方膺《松树图》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清 | 李方膺《 松树图》
来源:画印
李方膺(1695至1755年),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早年受二兄李方韩及友人丁有煜等影响,曾画山水、人物及杂花等,后来多画梅、兰、竹、菊及松树等。其极力主张在师法自然和传统的基础上自立门户,以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与金农、李鱓、汪士慎、高翔、黄慎、郑燮、罗聘合称“扬州八怪”。
1729年,33岁的李方膺随父进京,并以贤良方正的出身入吏部候选,蒙雍正皇帝特旨将其以诸生授乐安县(今山东省广饶县)令。
1730年,李方膺在山东乐山县任县令。1732年,李方膺调任山东兰山县知县。新上任的总督下令开垦土地。李方膺因上书陈述开垦之弊,并拒绝执行而被治罪下狱。
1736年,李方膺才获释,官复原职。后辞官返里丁忧服阙。1746年,再次入京候选,次年调至安徽,后被诬贪赃而罢了官,寄离南京的藉园。此期间,李方膺常往来于南京、扬州、合肥,以卖画为生。1755年,李方膺与李鲜、郑燮三人合作《岁寒三友图》不久后,去世。
李方膺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置身于“扬州八怪”之列?关于这个问题,《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三辑所刊管劲丞遗稿《李方膺叙传》已经作了考证,其要点为:一、人品、画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鱓,汪士慎、高翔、金农、黄慎、郑燮、罗聘)相当;二、通州于雍正元年(1723年)前,还只是一个属于扬州府的散州,李方膺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入学时,籍贯便是扬州府通州,所以他是广义的扬州人。
磥砢千万层,矗矗出云表。云影着地流,涛声上天扰。此叟不支离,挺立何矫矫。施之大厦成,胜任原非小。乾隆十四年(1749年)夏五写。李方膺。
先生画以奇胜,是寻青藤之髓者,与扬州李鱓擅美,复先诸公。六年八月,钱恕轩刺史出示是帧,述芝岑亲家意属予补石,拂纸气腕,无措手处,此秋风乍寒,涂竟汗透袷衣,窘可知矣。袜舍里如山农于长安,署退急时,年七十有一。”
往公画松时,人间尚未贵我,今我补画石,几主琐屑,安知百卉丰茸,我不与松周旋。公抱松心,古我此石,骨坚松自天矫,石直烟不屈,宜朝市,宜林泉,晴雨有知,应太息曰:何物狂奴,怒调啸徒,笏裹水,世无鲜,谁袖补石顽,一任寒烟。临风甘抱游龙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