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书房对联闲话:十分自信,百般谦恭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书房对联闲话:十分自信,百般谦恭
原创 流水春风 流水春风
弘一法师(1880-1942)有这样一副墨迹:
千古觅来难得友,三人行处易寻师。
(温州衍园美术馆藏)
联语上,法师写了很长的款识。
上联款识讲:
明灵峰藕益老人诗句。大慈定慧弘一沙门演音为各山童子书,时童子出胎未满月。
这段话大意是:这是明朝灵峰藕益老人的两句诗。我写这幅字,是要送给一个叫“各山”的孩子,当时孩子出生还没满月。
下联款识讲:
余将偕弘伞、弘衍二兄,入新城贝山中掩关念佛,当来或不可瞻其颜范,贻是以志纪念云耳。庚申六月十四日记。
这段话大意是:自己要带弘伞、弘衍二人,到新城贝山中关门修习佛法,不方便再和老朋友们见面,留下这副对联,聊作纪念。
“新城贝山”,即今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的贝山。
庚申是1920年,弘一法师41岁。
这两段话,单独看,都好理解。可放到一块,就不好懂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看,上段讲,写这一副对联,是要送给未满月的孩子;下段却讲,写这个,是因闭关事佛、送朋友做临别留念。
这既送孩子,又送朋友,不上下矛盾了吗?
后来,在网上查到杭州一中老校友诸向东的文章——《风雅杭高·校友谈丨弘一法师对联考略》,才知道上下联款识,并不矛盾。
自己上面理解,纯属望文生义。
诸先生文章讲,上联款识,应这样断句:
大慈定慧弘一沙门演音为各山童子,书(此联)时,童子出胎未满月。
翻译成现代文是这样:
我,大慈定慧弘一沙门演音,是“各山童子”,我写这副对联时,修行还没“满月”~
这里自称“各山童子”,是表示自己修行佛法、不存门户之见。
常言道“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个天台宗,那个华严宗,还有净土宗,等等等等,我这个初入佛门的“童子”,“各山”都不迷信,只要真讲佛法,我都尊奉~
后来,找见温州衍园博物馆展出的此联原作(见下图),其“简介卡片”上所写,正是如此:
此联为弘一入新城贝山闭关前留书,赠友周孟由。跋文中“藕益老人”指明代律宗的高僧藕益老人,“童子出胎未满月”乃弘一因自己刚出家不久的自谦。(上图中蓝色卡片上简介文字)
啰嗦了这么多,下面简单说说联文。
上联“千古觅来难得友”,是讲人要自信。自信到什么程度呢?自信到阅尽千古,都难找见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就是这样,心里谁都看不上!
下联“三人行处易寻师”,是讲人要谦恭。谦恭到什么程度呢?谦恭到随便碰到一个人,都能在人家身上、找见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我,又是这样,觉得谁都比我强~
大家看,弘一法师自称“各山童子”,又说自己“出胎未满月”,这分明是要遍访各山各派,向一切可遇之人求佛学法;
而这样学的目的呢,必是要超越“各山”所得,修成真佛~
如此说来,法师入山修行前,写这样一联临别留念,或许就是想和大家共勉,做人做事,都应该——
十分自信,百般谦恭……
最后,再探讨一点。
有人认为,“千古觅来难得友”,应理解为:当今世上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放宽历史的纵深,即使再难得,也总该能找到吧。像左宗棠常自称“今亮”,也就是他那个时代的诸葛亮;以及诸葛亮,也还自比管仲、乐毅呢。
但个人觉得,与下联“易寻师”相对,上联“难得友”更应理解为“很难找到朋友”,“觅来”不是“找来了”、“找到了”,而是“找起来”,这里“来”字用法,和“找来找去”、“说来话长”一样,表示动作的延续。
“千古觅来难得友”,就是从古到今,使劲找来找去,也很难找到一个朋友。
大家看,是不是这样理解,才能更好把人无比自信的那种感觉、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