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顶级的“藏”,都是打“明牌”

(2025-01-07 15:41:14)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顶级的“藏”,都是打“明牌”




原创 无相楼 无相楼

牌未明,无所谓藏,或不藏。只有牌明了,才能进入到藏与不藏的主动权博弈中。

因此,藏文化,本质仍然是一种审时度势和进退法则间的博弈策略罢了。把藏的智慧,放到审时度势和进退法则之间,也就明了了所谓善藏者,不过是基于明牌的处境,而做出了效用最大化的进退选择。

说到底,藏的背后,隐匿的往往是个体处于弱势的处境。因此,藏,一定是处于相对弱势处境的个体的优先选项。
所谓相对弱势处境,即在核心要素上处于劣势。比如有才无位,那么,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只有收敛才气,才不至于引起位上之人的嫉恨。又比如有财无权,那么,散财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往往需要选择藏的处境,都是因为某些具备命门地位的要素,不在自己手中。就像司马懿所谓的,一直都是人家手里的刀,这次要做执刀人。一辈子的藏,都是在把自己藏成他人手里的刀,听话,没有危险,有用,但受制于人。而做执刀人,即才位一体,于是不必藏了。

因此,真正的藏,一定是先搞清楚是什么决定了弱势处境,也就是要让处境明牌。然后,才能进入到进与退的策略之中。

说白了,那些打明牌,行阳谋者,都是处境的俯视者,于是,进退有据。

01
心中明牌,才有入场的资格。

这个世界的人,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站在场子外的人,始终找不到入场的路径,甚至都不知道有场子的存在。因此,于他们而言,这个世界是极端混沌的,或者是极端清澈的。

混沌,是因为被碰撞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会碰撞,或者,碰撞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而清澈,则是始终处于一种单循环的生存态中,因为是单循环,因此,不会被碰撞,因为无可图,于是,就依着那个路褶子走到了最后。

第二类:是站在场子里的人,玩聪明,玩心术,或者,随波逐流,攀高踩低等等,实际上,都是缺乏了明牌的智慧,只能在看到的一星半点的缝隙中,或愤世嫉俗,或自以为是。

这类个体,最后,要么为强大的磁场所吞噬,要么沦为毫无章法的盲目自信的弄权者,成为暖场的弃子。

第三类:则是身在场子,却能跳出场子,从利害出发,寻找路径脉络,切中要害,于是,看清场子,也看清自身。所谓自觉、觉他,不过是放下自身当下的得失计较,从深陷棋局的棋子,转变为布局者。

于是,即明了场子的牌,也明了自身的牌。只有完成这种知己知彼的明牌,才能俯视处境,才能有效入场。

02

顶级的藏,即为心中明牌后的有效进退。

因此,像上面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人而言,他们可能穷其一生,都无法真正触及“藏”的精髓。即使第二类人,可能自以为在用藏的策略,但是,结果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其根本症结就在于,他们还未达到对处境的心中明牌。

于是,就像强行挤上桌去出牌的,出的牌,很可能与牌局存有极大的偏差。于是,沦为牺牲,或者是围观的笑柄,顶多就成了个搅局的,最后都不知道是怎么被扔下桌的。

而能心中明牌,又能进入进退博弈者,则才能真正懂得藏的价值所在。

第一、藏锋,是藏掉自己的实力暂且保护不了的东西。而这个东西一定是会对他者构成威胁的。比如财富、才识等。

第二、藏弱,是藏掉自己的软肋,减少被人胁迫和攻击的机会。

第三、藏谋,是藏掉所有可能泄露己之所谋的破绽。所谓谋不可与众,即事情未成之前,藏,是减少可能的敌意和破坏。

藏,看起来更像是一种“退”,而实际上,不过是蓄势和待时,是一种最强悍和精确无比的“进”。

03

于是,真正的藏,就成为了一种心中明牌,待时而发的先退后进。对它的评价,最终都会落地到最终结果的有效性上。

但是,世人总是急不可耐,总是想省略过程,就获得结果,或者,是在过程中,就想要获得效用。

就像某些评价机制,比如没有功劳总有苦劳,比如一天工作多少时长,比如加班到凌晨等等,无论描述者是谁,实际上都是把过程和结果混淆了。

而这种混淆,往往是试图在拉低高结果效用者,或者,仅仅是在企图建构某种缩短过程周期而扩大结果效用的扭曲逻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