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唯一确认的张旭狂草真迹,时隔千年重现人间,这水平书坛无人能敌!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唯一确认的张旭狂草真迹,时隔千年重现人间,这水平书坛无人能敌!
原创 三余艺术 三余艺术
如果说学楷书绕不过去的名家是欧、颜、柳、赵,学行书不可不知“二王”,那么学草书则要以张旭、怀素两位“草圣”为师,尤其是张旭,他继承魏晋以来诸家笔法,并从轿夫争路、公孙舞剑等万事万物中取法,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
怀素虽与之齐名,但在用笔之灵变、情感之饱满上,不如张癫,蔡襄就说:“长史笔势,其妙入神,岂俗物可近。怀素处其侧,直有奴仆之态,况他人所可拟议。”如果我们想要学到正统的草书笔法,并且不落俗套,临摹他的作品是为上选。
张旭传世草书很少,而且真假难辨,我们熟知的《古诗四帖》《李青莲序》其实并不是学界公认的真迹,谢稚柳、寇克让、启功等都判定它们是伪作。目前书法界公认的张旭狂草真迹只有一件,那就是《断千字文》,此作与行草《肚痛帖》是张旭仅存的两件草书。
《断千字文》受历代名家推崇,北宋黄伯思点评:“观张旭所书《千文》,雄隐轩举,槎枿丝缕,千状万变,虽左驰右骛,而不离绳矩之内……驻目视之,若龙惊飞腾。”宋元丰二年(1080年)吕大防将此作摹刻上石,后来原帖佚失,所幸有这些残石我们可以一睹其风采。
时隔千年,如今这一刻石残存六块,其中五石高33厘米、宽33至117厘米不等,另一石高38厘米、宽89厘米,共200字,如今藏于西安碑林。据骆天骧《类编长安志》记载,这部《千字文》是张旭的“临终绝笔”,写于唐乾元二年(759年),此时的他已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
张旭的字以张芝、索靖、王羲之、智永、虞世南、陆柬之等为师,并借着酒兴将情感倾注其中,因此笔随心走、线条随心境起伏波动,又能随心所欲不逾矩。正如颜真卿所说:“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详,特为真正。”
学草书最难之处在于能协调好法度和意趣,法度太过,则呈现拘谨之态,而意趣太过,又会出现狂肆之病。而张旭这部《千字文》正是两者合一的佳作。用笔丰富多变,逆锋起笔,衄挫、蓄力,调锋灵活,行笔中锋,笔画遒劲老辣,姿态万千,起伏有度,提按分明,转折处如“折钗股”,筋力十足。
绞转灵活,牵丝引带,收笔从容,锋芒内敛。因字赋形,奇崛多变,字径大小不一,大开大合,俯仰顾盼、穿插避让,善造险势而又稳实,须臾万变。章法疏密得宜,呼应自然,这水平书坛无人能敌。全卷洋洋洒洒,用笔细腻,气息贯通,每个字都值得我们临摹千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