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南碑瑰宝

(2024-12-10 16:13:06)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南碑瑰宝



原创 半开散人 半开堂

具有“南碑瑰宝”美誉的《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此碑与后来同出于云南的《爨龙颜碑》合称为“二爨”,因《爨宝子碑》的形制较小,故称“小爨”。

此碑立于东晋义熙元年(碑文称“大亨四年”,即405年)。碑高183厘米,宽68厘米,厚21厘米。碑文13行,行30字,碑的下部有题名13行。此碑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于云南南宁城南70里扬旗田。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南碑瑰宝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清咸丰初,云南知府邓尔恒修南宁志采访金石时将《爨宝子碑》移置于南宁县城武侯祠,后移至曲靖城内的魁星阁前。

1937年在曲靖第一中学建碑亭保护,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扩建为博物馆。现存于曲靖一中校园爨亭内。

《爨宝子碑》的创作背景

爨为南中(今云南全省、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大姓之一,始显于蜀汉,兴盛于晋。

自三国东晋以来,爨氏长期住于古建宁(今云南曲靖一带),分为东爨和西爨。东爨以乌蛮为主,西爨以白蛮为主。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南碑瑰宝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为长期稳定蜀国后方,有意识地扶植南中大姓,收其俊杰,如建宁爨习、朱提(今昭通)孟琰和孟获等为官属,因此以爨姓为代表的“四姓”(其余三姓不详或诸说不一)等大姓豪族,成为南中颇有势力的统治集团。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南碑瑰宝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孟氏、霍氏等大姓的衰落,爨氏成为南中最有势力的大族。

爨氏统治南中地区的时间很长,据方国瑜先生所列爨氏系表,自东晋爨璨取得统治地位时(330年)算起,到唐代爨崇道统治灭亡时(746年)为止,长达四百余年。

爨氏虽臣服于中央王朝,但地处边陲,在南中地区,爨氏爵位基本上是世袭。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南碑瑰宝

当年爨宝子任建宁太守时,正是爨氏统治南中的时期。《爨宝子碑》记述了爨宝子的家世、生平及政绩。

爨宝子,字宝子,建宁同乐(今曲靖陆良)人,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年),卒于东晋元兴二年(403年),仅活了23岁。他19岁便“弱冠称仁”,就任建宁太守,同时世袭振武将军一职。

《爨宝子碑》在他去世两年后,即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立。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南碑瑰宝

《爨宝子碑》的发现及历来评价

此碑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靖)出土,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被一乡民用做压豆腐的石板。

咸丰二年,曲靖知府邓尔恒发现豆腐上有字迹,大为惊异,急忙派人找到卖豆腐之人。

将碑石运回府中,后置于城中武侯祠。当时,正是碑学大兴而帖学告退的时代。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南碑瑰宝

所以,它一经发现,其怪诞的用笔,随意的结体所表现出的古朴味道,立刻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被视为书法作品中的奇珍异宝,阮元称它为"滇中第一石",康有为誉为"已冠古今"。

近代李根源评《爨宝子碑》:“下笔刚健如铁,姿媚如神女”。《中国书法大词典》称之为“刚劲凝重,古朴奇巧。”

费声骞在《古代碑帖鉴赏》中说:“学写《张迁碑》一路的汉隶,参入《爨宝子碑》的用笔及结字,顿使字形具灵动逸纵之趣,可防结构流于僵木。”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南碑瑰宝

《爨宝子碑》的艺术特点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自然,简言之即为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子及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爨宝子碑》的结体或大或小,或正或欹,或疏或密,或简或繁,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由自在,毫无雕琢安排之痕迹。纵观全碑,异态横生,天真烂漫,美不胜收。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南碑瑰宝

《爨宝子碑》成碑于由隶书过渡到楷书阶段,用笔结体与《中岳嵩高灵庙碑》极相似。

在此碑中,字态的变化反差很强烈,总起来说,是非隶非楷化,既有融篆意的,又有具隶法的,还有取楷法的,甚至还有得草法的,如此丰富多彩的字态变化,给此碑书法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南碑瑰宝

王遽常、李叔同临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